我在大秦基建两百年[第四天灾](366)
至于秦国已展露的野心。
那便要看看,接下来的对策了。
形势忽地完全扭转。
一瞬间,与越国纠缠,想要并吞对方的楚国;因一路打到蓟,几乎要将燕国灭掉,而引来六国针对的齐国。
全部都将目光重新瞄上秦国。
什么燕国、越国,都只是诸侯国,和周不同。
周天子本身就是一道分水岭。
赵、燕、魏与齐忽地就达成团结协议,其他小国观望中,还没有动作。
楚国在先灭越还是先一致对准秦里面犹豫。
他召开朝会,让诸位士大夫们都说一说,只是朝堂上的士大夫,相比举国的利益,大部分还是比较在重家族利益。
与秦国打,就要和其他国家分割利益。
利益一层层下来,分到手上的东西就要更少,他们更偏向先侵吞越国,将可以吃下的东西先吃下,把东西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楚王摇摆不定。
他心里隐隐有一种感觉。
要是现在他们各国没能够全部联合抗击秦国,那么,以后便不会再有机会。
便是在这种关键时候,张仪代表魏国出使楚国,劝说楚王加入合纵,将饼画得比魏王说的还要大。
稍稍夸张的言辞,反而让楚王不敢相信。
正式出使之外,张仪私下也找了楚国各大贵族,让他们同意楚王出兵助其他国家攻秦的主意。
贵族不明所以。
张仪却道:“秦国虽不易打,就跟当年的魏国一样,但是诸位上卿要明白。这出兵之事,不到最后关头也不一定非要对上秦国。”
他满脸都是浅藏深意的神色。
景翠怀疑打量他:“张子到底是秦国的人,还是魏国的人。”
这话里话外,他都弄不明白,对方到底是在为谁办事了。
“仪此次前来,不为具体哪一国,只为谋名利而来。”张仪坦然笑道,“不管是为哪个国家办事,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大事。难道不是么?”
对此,楚国的贵族深有感受。
“不知张子的意思是——”
张仪笑道:“我的意思是,若是楚国跟着伐秦,未必不可,但是相比秦国,显然韩国能给楚国带来的利益更大。诸位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将韩国的雍氏。”
雍氏?
“如此,楚国也能往中原腹地迈出一脚,占据一角。”
他这么说。
中原腹地一直是楚国的心病。
楚国一开始并不是如同现在这般,在各方面都精致讲究的国家,不过是多年追逐中原的认可,才逐渐发展成这样。
粗暴打一个比喻,便是中原这片土地与文化,就是楚国公室贵族的初恋、白月光,只是这个白月光比较狠心,将他抛弃,一直不愿意承认他,觉得他野蛮。
于是,为了得到白月光的认可,楚国便一直把自己往中原文化捯饬,希望白月光可以多看自己两眼。
张仪说的事情,可不正好说到楚国贵族心坎里去。
“若是发觉时机不对,也不能空手而归不是?”
他们觉得有道理。
虽也有人质疑,要是这么办的话,会不会引来其他国家的攻讦。
“秦国当年在赵、魏相争时,也没少拿过魏国的土地,就连现在挂着‘新城’二字的城池,都是他们这样得来的。”
“世人不谴责秦国这样的作为,又怎么会谴责楚呢?”
“须知,列国伐交频频,今日韩来日楚,已经不是什么新奇事情,只要有本事夺来的土地,那便是谁的土地。”
耗费大半月功夫,在秦国已经占据了韩国核心十二城,以及东周诸地后,楚国才决定出手。
列国都在观望,看谁先对上有些疲软的秦国。
“你好像一点儿都不担心秦国的处境。”
六六看着坐在院子摇椅上看书的慕朝云,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儿。
对方连公频都没打开,看书居然只是单纯看书。
这不像她。
慕朝云翻过一页书,端起手边的茶呷一口,慢慢摇着座下椅子。
“不急,不管是赵国还是楚国,或者是齐国,都不会对秦国出手。”
六六:“??”
开什么玩笑,秦国都打到东都洛阳了,还不出手。
他们又不是傻子。
慕朝云只是笑而不语。
第140章 谁退休了还像个工作狂
秦国夺下周都以后, 诸国的确急了。
魏罃的儿子,现任魏王魏嗣总觉得心里不安,远远眺望西方。
他一整夜没有睡,看着挂起来的舆图, 手指在皮氏、曲沃、武遂、成皋、荥阳、新郑上画了一圈。
如今, 这些曾经属于魏国、韩国的土地, 全部都被秦国掳去。
秦国一只脚已经扎进中原腹地中。
可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是,临近的雍氏、阳翟、应和鲁阳诸城, 秦国竟然没有动。
要知道, 这几座城是防楚国和魏国的重要城池。
特别是鲁阳一地,楚国特意修筑方城防备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么重要一个位置, 秦国留着不动, 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很快, 魏嗣就知道了。
合纵半年不到, 秦国都已经把官吏派驻好, 将城墙重新维修了。
甚至还有些韩国降兵, 依照秦国颁布的什么“奴隶转黔首政策”, 以其拼尽全力修缮城池, 上阵杀敌的功绩将自己的身份抵换,变成新秦人。
成了秦人以后, 其亲属便可以获得土地耕种,还有专业的农业人士指导耕种。
可是。
各国还是没有商议好要怎么对抗秦国, 并且瓜分对方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