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闻有命(136)+番外

作者: 徒生 阅读记录

“成为无可比拟的状元。”

“谢酒,你愿意当这个‘前人’吗?”圣上问她。

谢酒张了张口,有些说不出话来。

她很明白自己没有那么高尚的理想,她不过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

她要当状元其实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她年少之时,在双亲的鼎力支持下启蒙读书,到了二十几岁了还在挑灯夜读,多少和她同龄的女子早早嫁人生子,只有她孤身一人还在科考。

不是没有人笑话她不知道天高地厚,也不是没有人嬉笑过她双亲异想天开——生的只是个女儿,不如早早打发了嫁人,自个落得轻松自在的好,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

有用的,她要当官,她要参政,她要让她的名字在家乡受到参拜,以慰双亲的一路栽培…唯独没有想过,要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后人铺路。

甚至她会去想就算用她的血肉之躯铺了路之后呢,之后又还能有谁能顶得住这天下的压力,一路勇往直行?

大约是知道她心中所想,圣上忽然轻轻的笑了一下,然后说起了旁的一件好似毫不相干的事情。

“你穿这一身远不及她十之一二的好看。”

谢酒一怔,根本不明白圣上在说什么,也不明白圣上口中的那个“她”到底是谁。

“知道吗?你并不是第一个入科举之路的女子。”

谢酒当然知道,但她也自信自己定然是科举之路,女子中走得最长远的。

“我朝三元及第你可知有几人?”圣上问她。

“两人。”谢酒虽然对读书颇有一些天赋,但她在第一次参加乡试的时候并没有夺得会元,自然也就无缘成为三元及第中的一人。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三元及第所代表的分量如何,普天之下,就算是没有读过一天书的人也是心知肚明。

谁不想成为三元及第呢?但是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成呢。

“不对,当有三人才对。”圣上道。

“臣不知,还有一人是谁?”谢酒问。

既然是三元及第,想必那人必然会名垂青史,簪花游行,她这样的莘莘学子,不可能没有听过对方的名号。

圣上淡淡一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直到很久很久以后,太后已然仙逝,圣上癫疯成魔,她才从零星的过往里窥探到了些许事情的真相。

在宫中藏书阁有着历年来参与过殿试之人的答卷,那些试卷记载的那些入朝为官的人和泯然众人的人当年的风采。

无论他们曾经多么的荣光,多么的功成名就,之后他们的过往被封在藏书阁中,不再见天日。

书案上落满了灰尘。

除了那唯一的一份。

那是德威十年殿试的答卷,那份答卷文才斐然,才气逼人,上有先帝朱砂批阅“当为魁首”。

但卷封却封印完好,没有被启。

也就是说…那份答卷的主人并没有成为那年的上榜之人。

谢酒看过那份试卷,里面的经世治国方略确实无人出其左右,但不知道为什么,上面的落款的日期却晚于那一年的殿试一日。

按理来说不应该啊,所有人参加殿试的时间都是统一的,统一的时间开卷,统一的时间交卷,统一的时间被批阅,然后选出十份,统一的递交到御前,由圣上点出前三。

但唯独那一份试卷比旁的卷子晚了一日。

呈于御前的也多了一份。

十一份试卷。

其中的十份所对应的考生名姓无一例外,皆是德威十年入朝为官的朝员。

只有那一份,卷名被封,未被启用。

也只有那一份,上面没有一丝的灰尘,反而被磨损很重,好像常会有人来藏书阁那不见天日的楼宇里,翻看这一份已经被封了数十年的试卷。

她一直想知道那个问世间的主人是谁。

她旁敲侧击的打听了很久,才从另一人的口中听到说先帝时期,有一年的殿试,帝曾破例将题卷送出宫过。

殿试规格之森严,所参与之人,别说是一道题了,就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那道殿门,哪怕是火烧,哪怕是地动,都不能中止。

却不曾想,先帝竟然会将如此重要的试卷送出宫。

——然后让一个宫外之人封名参考。

那人的文章得了先帝“当为魁首”的四字。

后来,她听闻太后年少时曾走过科举的路子,锋芒闪耀,无人可挡,十三岁那年便已然中举,更是解元,会元。

三元及第只在一步之遥。

但不知道最后是因为什么,太后止步于了状元之前,从此不再踏足科举之路,反而是在十七岁那年入了宫闱,做了先帝的宠妃。

圣上说她穿绯色的探花服不及有一个人的十之一二好看,再联想一下同僚那日口中所说的太后年轻时的风采……原来如此。

竟是如此…

谢酒好像忽然一下就明白了过来。

而同僚的话还在继续:“宋晚,嗐,她当时对落阳公主是真的好啊,你不知道吧……她当初还为了落阳公主去拆了尚书府儿子的书局,尚书令知道是她干得了以后连个屁都不敢放,下了朝就绕道走,生怕那将女儿看得比眼珠子还要重的宋荣将他堵了,要打他哈哈哈哈。”

那时的宋荣还是威名赫赫的宋大将军,是陪着先帝于微时一路走过来的人,与襄国公一样,在先帝还是一名娼妓之子,是一名流放在外的王爷时就与之结交,有了过命的交情,更甚至传言他们三人曾经拜过把子。

先帝是位雄主,蛰伏近二十年谋得大位,而与他一起得道升天的还有最开始只是一名小小兵卒的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