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大院军姐夫(337)
一家三口刷了牙看日出去了。
天光乍破,鸭蛋一般青灰色的天际,裂开了一道细长的口子。
阿澈兴奋极了,目不转睛,周子琰则忙着调整三脚架,要拍几张看日出的全家福。
很快,像是一滴红墨水甩上天际,赤色光芒一点点晕染开来。
周子琰抓拍了两张,继续等一个完美的瞬间。
东方一片燃烧的火,旭日初升。
拍!
火势见长,耀眼的红日向上一挣,彻底离开了地平线的束缚,骄傲地向人间挥洒它的光辉和暖意。
拍!
鸭蛋青的天幕彻底退去,天光大亮,红日冉冉向上,朝气蓬勃。
拍!
短短的半个小时,就看到周子琰来来回回的奔波了。
飞速地摁下快门,延时拍摄,再飞速地回到他们父女身边,加入镜头。
等到太阳不再泛红,一家三口终于顾得上吃早饭。
吃饱喝足,收拾东西,下山!
阿澈原以为下山会轻松一点,到头来还是一样,大半程都在爸爸妈妈背上度过。
到山下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
正好下个馆子吃顿晚饭。
还有一天时间,干脆,就在附近转转。
第二天下午,去济南坐飞机回家。
阿澈很是兴奋,看到姥爷,小嘴叭叭的,一直介绍自己在泰山的见闻,像个不知疲倦的小马驹。
吃完晚饭,还不忘去房间写下登山的见闻,忙得像个小陀螺。
这天起,阿澈看到别的女孩子,会特别的温柔,不吝表达自己的善意。
看到男孩子,也会明白,他们也有比女孩子弱小的个体。
也许是家庭条件不好,营养跟不上;也许是娘胎里带来的弱症,发育迟缓;也许是遗传因素,天生矮小瘦弱;也许是后天受了伤,影响了健康成长……
总之,她比同龄人块头大,身体好,也不怎么生病,她跑得也快,学得又多,那么她跟妈妈一样,做个大姐头也是正常的吧!
既然是大姐头,那当然要有大姐头的样子,不能做个斤斤计较的小家子气,除非对方突破了她的原则她的底线,否则她都会一笑置之。
她每天只有上午去学校,爸爸说了,这是为了让她保持跟同龄人的基础社交,让她体验小孩子的朝气蓬勃。
从中午开始,她就跟爸爸待在一起,要么看书写字画画,要么拆机器,做实验,捣鼓各种奇奇怪胎的手工作品。
东西越来越多,实验器材也越来越放不下。
爸爸大手一挥,在学校旁边新建的楼盘,买了一套大平层。
六百多平,比姥姥姥爷家的还大。
除了两个卧室,一个书房,一个花房,其他房间全都给她做了实验室、小仓库,手工室,图书室……
爸爸还让他的朋友老江,特地定制了一台超大的电视机,摆在客厅里,这样父女俩拆机器的时候还可以看看电视节目,放松放松。
香港回归的那天,阿澈难得的收起了她的“杂货摊儿”,坐在沙发上,伏在爸爸肩上,一脸严肃地观看回归的直播。
三军仪仗队女兵方队出现的时候,阿澈兴奋地坐直了身体!
女兵哎!
这些阿姨跟妈妈一样,又高又漂亮,一脸的坚毅和虔诚!
阿澈不禁好奇:“爸爸,妈妈怎么没有去?”
“这些女兵会留下来驻守,妈妈要守护海疆的东大门,去不了。”吴旭东抚摸着女儿的脑袋,认真解释。
阿澈一知半解,等直播结束,便让爸爸给她讲讲地理方面的知识。
原来爸爸早就给她准备好了地球仪,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完整的,拼图版的,都有!
阿澈又有了新的兴趣,不知疲倦。
*
一晃,年底了,一九九八年快来了。
毕业了十年的吴旭东,应邀参加同学聚会。
带着老婆孩子,亲自开车过去。
飞机太快,火车太挤,自己开车,看看沿途的风景,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岂不美哉?
他的这些同学,不少人家都带了孩子。
有的响应计划生育号召,一家三口;有的深陷传统糟粕观念的泥淖,非要拼个儿子,一个接一个地生。
最多的一家,带了五个孩子过来。
谁呢?
邓远航呗。
自打毕业那年他爸爸出事,他就骄傲不起来了。
他进了个机械厂,从瞧不起普通工人的人上人,成了个普通平凡的车间工人。
他爸爸伏法前千叮万嘱,一定要生个儿子,一定要把香火传承下去,三代之后继续考公务员,三十六年后,又是一家子体面人了。
邓远航深以为然。
明明工资就那么一点,也还是拼了命的让他老婆生。
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光是罚款就让他倾家荡产,如今他负债累累,一家七口挤在一个廉价出租房里,活得像一窝老鼠。
他自觉混得不好,脸上无光,不想来同学聚会上丢人。
可是他的几个孩子,已经好几个月没吃上一口肉了。
只得硬着头皮,带着老婆孩子一起过来,蹭吃蹭喝。
实在是难为情,只能在酒店的宴会厅挑了个角落里的位置坐下。
周围闹哄哄的,跟菜市场一样。
不是这个在寒暄,就是那个在显摆。
他无地自容,只得低头扒拉先上的几盘点心,让孩子们垫垫肚子。
结果快十二点了,还是没有开席。
邓远航有点烦躁,饥肠辘辘的,又不想开口丢人,只好怨念深重地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