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108)
长公主提起弟弟也是顺带的,谁让这四皇子现在时不时就要来一句“定川王如何如何”。作为姐姐,她可是有点吃味儿的;不过作为长公主,她比谁都要高兴。
“还记得我给你说的福利院吗?”
小王爷当然记得,只是这福利院和他有什么关系吗?所以,他只是茫然的看着长公主,点点头。
长公主轻笑一下,说“福利院的孩子很多,我想问你的厨师培训学校入学标准是什么,我想送一些好孩子去,给他们一个谋生的出路。”
长公主能做的就是给这些孩子一个遮风挡雨、能吃上饭、穿上衣的地方。但是以后安家立业,她确实无能无力了,不说这银钱现在就是一个子儿掰成两个花,就说这安家立业,哪怕都让孩子们去种地,她都找不出那么多地来。
所以她只能抱着试试的心态来找小王爷了,他的店多,总是匀出来一点机会给这些孩子的。想了想,她又补充说,“福利院里的孩子品性不一,你放心,能送到你那里去的,肯定都是筛选过的。”
小王爷摇摇头,“我不担心这个,殿下送来的人,我自是放心的,只是我的食铺开的再多,这能用到厨子也是有限的,一个城池至多也就十几个人,这并不能解决殿下的烦恼。”
长公主又何尝不知呢,她自己的铺子、田地就算全安排上,都解决不了十分之一的问题,但是总不能放任不管,不然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从前脚从福利院出来,后脚可能就变成乞丐了,这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殿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天下能吃饭的技能可远不止种地和颠勺。”
长公主看向湖面,她又何尝不知道呢,只是她到哪里去找给孩子们授之以渔的人呢?师徒的传承方式已经延续了千百年,师徒之间都未必能做到倾囊相授,何况非师徒的关系呢。也只有小王爷打破了这个传统,但是这有个很重要的因素,那些厨艺、差事都是他提供的。
小王爷总觉得眼前这位长公主有着超脱这个时代的智慧,仁者之心、智者之慧、谋者之略她都有,如果长公主是男子,这太子之位舍她其谁?
“殿下,您怎么看百家之技?比如木匠、瓦匠、井匠。”
“我不了解,但是技艺似乎感觉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住的房子、打的井、用的家具都需要。”她和小王爷一路修水利工程,对这些是有切身体会的。
“匠人的地位很低,但是比起朝中那些官员,我觉得匠人会的东西确重要。前次的水利工程,朝臣们,既不懂怎么修建,也不懂修建的难度和耗费,如果不是清河师兄指点匠人们,那些后期保命用的水利设施更本不可能存在。”
长公主若有所思的看着小王爷,她总觉得他的话很有深意,“你继续说。”
“我没打算挑战现在的吏制,但是我觉得有必要增加更多的实用人才。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这些人会派上大用场,在平时,他们的手艺足够养活自己。”
“可是他们怎么才能学到手艺,师徒传承的习俗要怎么突破?”长公主不认为小王爷准备涉足各行各业,对他来说,那样会让风险高于收益的,毕竟处处独占鳌头,就会处处树敌,届时群起而攻之,无论他是胜是败,都是得不偿失的。
“殿下,有句话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我们只要解决这样的后顾之忧,就一定有人愿意去教人,哪怕最宝贵的技艺不传授,但是基本的技能是肯定可以的。至于学习的人,我们做了所有能做的,以后的路还是要他们走,总不能饿了还要别人把饭塞到他们嘴里才行吧。”
长公主想到修建那些水利工程时,并不需要技艺多么高超的技艺就能完成。她表示明白的点点头,又问“所以你的厨艺培训学校的模式可以在各行各业推广?那些进来教授技能的匠人,以后的谋生就是靠着教人,而非自己去做工了?”
孺子可教也,不过这还不够,人性逐利。“殿下,是这样,但是还需要给这些愿意教授技艺的人更多的利益。比如他们一个月靠手艺可以赚5两银子,那么我们给他们10两银子。但是要增加考核的要求,比如他教授的人至少要有70%的人可以学成出师。”
奖励和惩罚必须并行,缺少任何一项,都实现不了他们的目标。比起小王爷更懂得御下的长公主深谙这个道理,她还以为宽厚的小王爷从来不会惩罚下人呢。
长公主心动了,但是她也有难处,需要银钱铺路的时候,她却囊中羞涩了,她没有再开口,银钱的事情她要再想想怎么解决。但是小王爷却开口了,他可是已经从四皇子那里知道她把所有的都银钱都投出去了,长公主再要筹集银钱,能选的就是卖资产,或者找皇帝要了。
“殿下,我愿用码头运营的一成换您培养出来的匠人,双向选择,我选他们,也让他们自由选择是否在我的店铺干活儿。”
长公主眼神复杂地看向小王爷,他哪里会缺人用,不过是找个由头给她送钱罢了。她欲言又止,小王爷拿起桌上的杨枝甘露地给她,“殿下,试试看,这是我琢磨出来的新品。这种水果是海城特有的,所以店里只有限量卖,还卖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