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140)
“你姐夫天生不凡,你不必与他对比。你可以想想你皇姐最在乎的是什么,而你又能给她什么。”
“父皇,我明白的。您教过我、姐夫也教过我,我要做的不是方方面面都最优秀的人,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要容人之量,要能知人善任。”
四皇子并没有钻牛角尖,于他而言,这世上最让他崇拜的男子只有父皇和小王爷。在太学读书这几年,他看着同窗的一种兄弟们全方位被小王爷吊打,而他被小王爷带着学习,他就已经不会再多想什么了。
比你优秀一点,你也许会嫉妒;比你优秀太多,你只会崇拜。他不是个狭隘的性子,日常的相处,他更是清楚小王爷对权利没有什么欲望,他甚至在教他怎么限制王侯的权利。
回到自己寝殿的四皇子一直在想父皇的话,皇姐想要的是什么?
想了好久,回忆着过去的种种,四皇子终究是想明白了。长公主的地位是与生俱来的,她的尊贵无需多言;长公主的权利,是她为百姓的一口水、一口粮奔波而来;长公主的夫婿,大概是天下最富有的人之一,所以她也不会缺身外之物。
长姐的为的一直是国、是家。如果长姐是男子,他一定会是她的左膀右臂,其实比起那把椅子,他更喜欢跟着小王爷在他的作坊里做实验。
只是他这一生,都不会有其他的选择,为了国、为了家,他都要成长起来。所以他要给长姐一个太平的天下,让她能过上自己喜欢的日子;他也会在宫里给她留下一个家,要是姐夫敢对她不好,那就回家!
想明白了的四皇子,挥笔急书,第二天一早就把这折子递给了端木帝。端木帝打开看了看,什么也没说,又把折子递给了皇后。问他“你不担心了,一个实权公主,随时可以进出皇宫。”
“那是我长姐。”
“你一会上朝再递这个折子吧。”这是准了四皇子所请之事了。
一旁的皇后欣慰地看着幼子,不枉他姐姐费心为他铺路。一路护着他到现在。家和万事兴,这句话在天家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
对于四皇子上奏请求皇帝将天骄宫永远保留为长公主的宫殿,并且请皇帝恩准长公主嫁人后依旧是天家长公主,可以随时进出皇宫,群臣的反应不一,但是李丞相等人知道,这肯定是端木帝想要答案,不然四皇子这份奏折也不可能堂而皇之的递上来。
这对姐弟的感情就真的这么坚不可摧吗?李丞相不相信,尝试过权利滋味儿的人,怎么可能放开手里的权利,眼下四皇子大概还不知道什么是大权在握,所以才这样对长公主,等到他感受过权利以后,这对姐弟之间必然不会再如现在一样融洽。
小王爷今天也难得的上朝了,毕竟他现在不仅是定川王,更是长公主的准驸马,太懒散可是要被媳妇儿念叨的。刚才四皇子看他那眼神,是警告也是认可,他娶媳妇儿这路还真不容易。
一晃,就又到了盛夏,差不多一年时间,长公主和四皇子总算把统一度量衡的事情落实的妥妥帖帖了。最重要的就是兵器,还有税收的器具,度量衡统一后的好处几乎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兵器所的人都觉得最近吵架少了,其实统一度量衡他们也有人也想过,奈何人微言轻,这想法根本就到不了皇帝跟前。
而且在他们的眼里,这是为了生产的效率,他们并不会想到更深层次的意义。好在有个小王爷,好在有个长公主。
四皇子这次是头次办差,也办的漂漂亮亮的,他总算明白小王爷说的“实践出真知”是什么意思了。说起来那么简单的事情,真的执行却能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明明是为了大家好,偏有人觉得你要害他。
四皇子也是办差才发现了一些从没注意过的漏洞,各地收粮税,按筐收,几筐是一石,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称重,有些小吏便在这筐上动脑筋。他们不用朝廷专用的,自己弄个更大的,百姓交税也不知道这朝廷的筐到底是多大。
就这样大筐收税,半数肥了这群黑心肠官吏。四皇子便是发现了,也没法定罪,因为他没法证明那个筐不对。所以统一度量衡,他比谁都认真,还专门找小王爷联系到了千里行的人,挨家挨户去普及。
这差事办的漂亮,所以宫里的贵妃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了,她怎么样都不想让皇后的儿子越过她的儿子先得到爵位,于是频繁地给宫外的李丞相递信。
李丞相一直在等皇帝先出手,只要皇帝给四皇子册封了爵位或是安排了差事,那他就可以顺势为三皇子求个前程,但是皇帝偏偏什么也没有做。他只能让贵妃安分一点儿,她和三皇子不能出错,已经不出彩了,再出点错,后面的路要怎么安排?
几个求娶长公主不成的世子,在太学可劲儿地找小王爷麻烦,奈何小王爷火力太猛,弄得这群找麻烦不成反被找麻烦的世子爷们叫苦不迭。
长公主和小王爷如今已经是名正言顺的未婚夫妻了,长公主再来定川王府,那就更是随意了。甚至现在的王府有专门给她准备的休息室、书房,连餐具什么都是定制的专属餐具。
长公主的崇文书院已经在各地开起来了,万事开头难,眼下能让更多的人识字就不错了,至于科举什么,短期是想都别想。她今天来定川王府,算是专程道谢来的,小王爷的送来的大量书籍、纸张可帮了她的大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