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147)
“怎地,李大人想要去长公主殿下的私库里看看有多少银子吗?那我应该也能去你府上看看吧,听说雅城送来的年礼,那车轱辘都能把土地压出深深地痕迹呢。”
李程祥眼角一跳,这不是说他们受贿吗?李丞相开了口,“家里人怕我们太过省吃俭用,这不就从老家送了些腊肉、银碳来,这些东西虽不值钱,但是都是家人们的一份儿心。”
不值钱但是重量重,听起来似没问题,但是你家缺那点东西吗。谁都知道,这是推脱之词,不过不会有人去质疑,有些事情,只需要一个听起来合理的“理由”即可。
看着李程祥眼偃旗息鼓了,彭大人却不甘心就这样算了,“就算不是私制银钱,那也是高*利*贷,长公主殿下怎么能知法犯法。”
小王爷听完哈哈大笑起来,气的彭大人脸红脖子粗,“彭大人,长公主殿下借钱于需要之人,无论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这利钱不过千分之六,比起你家庄子收的租子,十分之六,你说谁才是高/利/贷。”
居然只有千分之六?这朝中官员有几个没放过租子的,任谁也没法厚着脸皮再说这是高利贷,难不成这长公主真就是生颗个仁心,开这四海钱庄给百姓些许便利?
小王爷和端木帝对视一眼,是时候了。“臣请陛下将各城的府库一分为二,留下三成在府库,其余尽数存入四海钱庄。待到朝拜时,四海钱庄将各城的存银转至帝京。”
李丞相瞬间明白这长公主打的是什么主意了,这钱庄是抽底抽薪之用,收到的银子不入府库,那他们的银子从来哪来?当真是个好计谋。他看了眼大司马刘世贤,对方显然也明白这钱庄的意义了,要这钱庄当真如此运营,他这大司马不就成了摆设吗?
“陛下,即使这钱庄是长公主所有,也依旧是平民在打理,岂有民管官的道理?”
宗正不甘落后,也出来反对,“陛下,长公主乃是要外嫁的公主,这天下是端木家的天下,怎能将朝廷的银子交给外姓人管?”
小王爷接着就问他,“看着宗正心里,刘大人这姓等同于国姓。”
宗正一愣,赶紧补充说道,“定川王莫要诬陷老夫,刘大人是陛下选中的人,他代表的是陛下。”
“孤的长公主不能代表孤,刘世贤倒是可以了,宗正你还记得你的姓氏吗?”端木帝的压抑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太尉也站出来了,他就是回忆了一些,过去这些年,有多少次边疆需要军粮时,朝廷的拿不出银子了,可是这账上明明有银子,为什么要用的时候就没有了呢?我端木的好儿郎,有多少是因为你们这群蛀虫枉死沙场!
戚少卿也站了出来,他是廷尉,求得是这天下司法公正。他在中原城看到的、查到的,一定不止是中原城的现象,这钱庄或是好法子。
他将中原城的种种乱象在朝上一一道来,官员随意支取府库的官银,甚至拿着官银去放租子,与其让官银变成百官牟利的手段,不如放在长公主殿下的四海钱庄,至少每年都能保证这银子能收回到国库。
这事儿一天是吵不完的,连着吵了几天后,端木帝直接拍了板,各城的府库一分为二,半数留在府库,半数存入四海钱庄,每年由四海钱庄将税银交到国库,由大司马刘世贤和宋思淼一同负责这税银入库的差事。
此事已无法挽回,李丞相等人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次不仅损失了中原城的半数控制权,还失去了大量的银钱来源,可谓损失惨重。唯一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皇帝同意让三皇子、四皇子参政了,三皇子因为举证有功被封为恭亲王,四皇子则是因为度量衡一事被封荣亲王。
李家的书房内,气氛有些沉闷,李程祥的眼神异常阴狠,“父亲,长公主的作坊似乎是自己制作的银票,这造纸一术恐怕已经被他们偷了去了。”
偷了去吗?倒也未必,李家的造纸坊严防死守,从来没有匠人能活着离开那里,其余的管事都是他李家的人,这造纸术怎么可能凭空被偷去。比起偷去,长公主,不,应该是定川王想出了这造纸术才是。
李丞相拿起桌上的银票,拇指和食指用力一碾,这银票毫无损伤。再看这银票上的图案、数字,不仅是会造纸了,更是会印刷了!他将手里的银票递给长子,“定川王果然好本事,不仅是造纸,还有印刷一术也被他解决了。”
李程祥闻言,就更气了,这定川王不过刚刚十六岁,就这般难缠,再大些还了得?
知子莫若父,李丞相知道李程祥已经对定川王动了杀心,但是这定川王杀不杀的了暂且不说,不能杀却是一定的。“放下你的心思,瀚海王王府的独子,长公主的驸马,这人出了事,你当瀚海王和陛下会轻拿轻放吗?”
“没有证据,他们能如何?”
“你我杀人需要证据吗?”即使明面上不能怎么样,皇家暗卫和瀚海城的暗卫还不能私下取人性命吗?丞相没想过直接造反,因为他们李家手上没兵,即使养了几万亲兵也不能左右大局,所以他的设计里,三皇子才是未来的皇帝,当然,那只是明面上的皇帝。
“父亲,如果这造纸术和印刷术都不再是我李家独有……”李程祥觉得不能坐以待毙,杀不了人,就毁了这些东西呢?
“有定川王在,这些东西能造一次,就能造无数次。这银票我差人去看过了,应该与我李家的印刷术一样,都是雕版印刷,我李家积累上百年,他们哪来的积累?不过,可以适当便宜一点,亲兵那边的军械要尽快备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