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166)
隔日,大清早,端木帝亲自送长公主出征,随行的还有一只从萧泽平那边调来的军队,长公主的亲卫早已经在北山大营处待命。小王爷当然不会缺席,看着英姿飒爽的长公主,他只是微微一笑,能做的准备已经做到极致,只希望她一切顺利。
送走了长公主的小王爷直接去了川香馆,之前铺垫够多了,现在这种舆论风向标可以真的派上用场了。稳定民心、稳定军心,只要人心所向,就会战无不胜。前线的事儿,他插不上手,但是后勤保证却是没问题的,小王爷一直在做的其实是藏粮于民。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只要需要,到处是粮,不仅是粮食充足,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把粮食送到需要的地方,就比如现在,帝京的粮食可以尽数送到长公主那里,然后借助河道,十天内就可以从江城、平城筹集到足够的粮食,运输到帝京。
他这十余年的布置,已经可以让粮食的应急处理做到效率最大化。
打仗没有充足的粮草怎么行?除了粮草,小王爷还帮着端木帝盯着帝京的情况,总有人会想要浑水摸鱼的。他们等着摸鱼,他们等着抓鱼。小王爷很认同长公主的看法,端木国存续至今,如果还想继续下去,那就到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了。
之前的旱灾、水灾,让端木帝的声望达到了一个顶点,但是这还不够,这只有了民心的基础。然而,现如今的“民”,还不能左右自己的生活,又如何左右朝局的走势呢?一定要把士这个阶层握在手里,才算是真的掌握住了这个国家。
一场战争总能闪现出一些优秀的将领,同样的这场战争以后,端木帝的削藩政策就算成功的落实了了,从王侯手里收回他们的兵权,限制他们的政权,这样才能加固皇权。
长公主去到前线,很多事情没法分身,她把四海钱庄全权委托给小王爷。小王爷在征得她和端木帝的同意后,带着四皇子一起处理四海钱庄的事情。
迟早这钱庄要交给朝廷,那么掌权者就应该要知道这钱庄的重要性,更要知道长公主舍弃了什么,小王爷不允许任何人辜负她的好意。
四皇子在太学,学了些算学,但是面对钱庄这么复杂的模式,他根本搞不明白。“姐夫,你当真不怕我把皇姐这摊子各搞砸了?”
小王爷心说,根本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的,“荣亲王殿下,只要你想好怎么给殿下解释就好。”
被小王爷噎了的四皇子,也不开玩笑了,但是这钱庄真的很复杂,他知道这四海钱庄是帮他父皇看住了钱袋子,免得国库的前全被各地的官员给贪了去,但是这么多的银子管起来也是很费力的。
小王爷让他不要急着问,先去自己看、自己想,有些问题他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答案。小王爷的想法其实很简答,越是让四皇子了解这个钱庄的复杂性,才越能让他重视。
因为打仗,也因为之前的诸多乱象,好些百姓确实去钱庄取出了自己的银子。自己的银子还是看得见、摸得着更让人放心,因为四海钱庄大量的现银来源都是小王爷的产业和朝廷,所以这库存的现银很充足,只要你按规矩来取,四海钱庄分文不差。
好些人看着这情况,又犹豫了,若是提前取出银子,那就没利息了。在这犹豫中,四海钱庄的业务逐渐稳定下来了。四皇子在一旁看的一身冷汗,他之前听长公主讲过中原城张家灭族的事情。现在更是亲眼看着,这蜂拥而至的储户来取银子。
帝京的百姓都要富裕一些,他在四海钱庄的后堂看着,一箱一箱的白银往外运,每次感觉到就要没银子的时候,就看小王爷从其他地方调了银子过来。小王爷让他自己算笔账,这段时间,四海钱庄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
这钱庄的银子进出,每天几十上百次,金额从几两到几万两,四皇子虽说学了算学,但是一人之力来计算这般复杂的账务,还是很吃力的。也正是这样的吃力,他才明白皇姐以前给他讲的分工、监督的重要性。
第47章
荣亲王算账算的身心俱疲,他问小王爷“姐夫,最近时不时就有钱庄垮了,四海钱庄会不会被波及?”生存的问题比其他任何问题都重要,他今天来钱庄的路上就亲眼目睹一家钱庄的老板都官府的人押走了。
被官府带走都是幸运的,家破人亡的更是不在少数。还有人想跑,哪有机会,还没踏出城门就被人给堵了,身上的财物那是一分一厘都别想留下,甚至连件遮体的衣服都别想留下。
先来的人抢了银子就跑了,后来的人眼看着再也要不回来自己的银子,可不就有了杀人的。
这段时间帝京的衙门可是忙坏了,但是没人去收拾这些钱庄的烂摊子,要朝廷给你们这些奸商兜底,这怎么可能?小王爷带着四皇子,到处收资产,四皇子看的清清楚楚的,这些资产都落在他皇姐名下了。
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可是对小王爷很满意的,回到宫里,还要专门给父皇、母后说上一说。“父皇、母后,定川王给皇姐收了好多的耕地、庄子,而且那价格只有寻常的一半。皇姐以后就是不去封地这份产业都够她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