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213)
不会有是非对错的,有的是“利益”,每个人的屁股决定了他的脑袋,利己与利他这个选择还需要选吗?集*权是如今这时代的必然,至于好坏,确实取决于掌权人是什么人。他觉得他能做的,就是给权利加上一层枷锁,当权利不是无限制的时候,就会相对受控。
一心向摆烂,当个混吃等死的咸鱼的小王爷,回想一下这些年,不自觉的有点心累,他好像一不小心干了好多事情。活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封建王朝,最基本的问题,是活下去。
长公主认真听着,又问“所以,这第一步已经实现了,然后呢?”
“只能说是基本实现了,第二步是教化万民。”
第二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小王爷的印刷术和造纸术,打破了李家的垄断,为这天下人创造了一份机会,更为这古老的封建王朝带来了一丝生机。
长公主因为一份善心,建了崇文书院,虽然这书院更多只是为了让人有个生存技能,但是这就是星星之火。
“殿下,世家的基础乃是察举制,如是不改变这等选官制度,今日有李丞相,来日就有胡丞相、宋丞相。”这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如此,谁不想自己的家族长盛不衰,若是手里再有了兵权,那皇位也是可以想上一想的。
长公主的脸色很不好看,但她比谁都明白这话的真实性。“我记得你曾说过科举制,我问你时,你只说时机未到。”
“我的想法是科举制,但是那时民间你就是想找出识字的人都难,这种情况下,科举制是行不通的。”总不可能皇帝挨个面试把,而且面试也未必靠谱。
长公主想了想,又问,“我办的崇文书院,除了明史、明法、明经外,还教授很多杂学,当时的初衷是为了让那些孩子多个谋生的技能,这能行吗?”
“殿下,术业有专攻,杂学并不是无用的。科举制选的官是有才学的、品德高尚且忠于陛下的官员,此外,还可以开特科,选一些实用型人才。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是全才,那太难了。”
长公主听着小王爷说细说科举制,觉得这法子当是她认知范围内最为公平、公正的法子了。但是有一点,一定要让更多的人能读的起书,不然这教育资源的垄断,依旧会形成世家。
“科举之后的下一步就是吏制的改变?”不改如今的吏制,这科举制推行与否都不会有实际的意义,就比如现如今的光禄勋李程祥,怎么可能选用这些民间选出来的人呢。
“对,丞相管百官,那皇权和相权的对立就永远存在。选官之权不受陛下控制,那这选出来的官会听谁的话呢?”这些问题,端木帝不是不知道,比起小王爷,他才是最想改变吏制的人。
科举制与吏制是相辅相成的,少了谁都没法单独成行,所以小王爷之前才会说时机未到。
长公主最喜欢他这种运筹帷幄的样子,忍不住轻吻了一下他的下巴,“下午还是要进宫一趟。”
小王爷倒是没意见,媳妇儿着急,那就早点着手解决,不过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他凑到长公主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只见长公主从脖子红到脸,双颊绯红的她瞪了一眼小王爷,似乎还是气不过,抬起脚,“狠狠”踩了他一脚,方才转身跑了出去。
被踩了的小王爷倒是自顾自的哈哈大笑起来。
长公主是得了端木帝的令牌的,随时可以回宫,她的天骄宫也如过往一般,一直有宫人打理,一直属于她。
端木帝猜自家宝贝女儿肯定是有事找他,不过他很好奇究竟是什么事儿,让她连半天都等不了了。看了半天的折子,端木帝也乏了,“王全,你去让御膳房准备点小吃,下午长公主要回宫。”
“奴才这就去,长公主喜欢的绿豆沙一定提前准备好。”这绿豆沙其实是小王爷的原创,加了冰制成的冰绿豆沙,在夏天尤其解暑,再加上些糖,那滋味儿就更好了。
等长公主和小王爷到天佑宫后,王公公立马就捧着绿豆沙来献宝了。长公主看着一早准备的绿豆沙,心里很暖,即便她已经出嫁,这皇宫依旧是她的家。
端木帝看着女儿也很高兴,“景儿,想家不必拘束,随时回来就好。”
“父皇不必担心,儿臣知道的。”
端木帝等他们吃的差不多了,方才开口问,“景儿可是有事情?”
长公主点点头,“父皇,让驸马来说吧。”
小王爷刚开了个头,就被端木帝打断了,“不忙,让承儿一起来听听。”
小王爷估摸着,这皇家书院的差事恐怕要交给荣亲王了。不过也是,没人比他更合适了。为了政策的延续性、为了荣亲王的“名正言顺”,此事只能由他来接手。他与长公主已然风头无两,若是再接了这差事,那就真的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了。
他最没想到的是端木帝对手中的权柄毫无眷恋,他对一双儿女都是倾囊相授,即便是长大了的嫡子,也不见他有所防备。
等到荣亲王进来,小王爷才真的发现曾今的小男孩儿早已长大成人了。遗传了父母好相貌的荣亲王,如今可是不少帝京贵女的意中人。
“父皇,我与殿下建议将察举制改为科举制。”
“何为科举制。”端木帝很久以前已经听过小王爷念叨的科举制了,如今再问,只不过借他的口,将这东西讲给四皇子听。三皇子已经走上了不归路,他可不想自己一直看重的儿子也走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