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219)
就这样,端木国的第一次科举开始了,考试的内容是史书、明经、明法和算学,指定的算学备考书目就是小王爷编制的那本“算学入门”,虽然名字是入门,这本书实际分了上下两册,比起原有的算学,那可是一个质的飞越。
端木帝已经下旨削藩了,所有王侯的俸禄都是朝廷支付,他们不再享有属地的征收权,同时将所有的私兵全部集中去了鲁城、北城,眼下各家不过有些护院罢了。但是就像长公主所说的,这些人家,并不是都是一无是处的,既然享受着朝廷的俸禄,那么就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端木帝是早有准备,早朝下了没多久,这科举的流程、可才加科举的人员资格就迅速下发到各地了。这次的科举是特科,留给所有人准备的时间也就三个月,其实能考上的必然是世家子弟、长公主的书院出来的人。
长公主和小王爷没能直接回府,被王公公拦下,请到了天坤宫。两人对视一样,都猜到大概是什么事儿了,心下有些无奈。
皇后不比皇帝,天天上朝,经常能见到女儿。看到长公主后,拉着她坐在自己身边,母女两个说些体己话。对面的翁婿两人也不打扰她们,“你上次说的科举的试题,没有说完,孤还想听听。”
“父皇,科举所考无论明经还是明法,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儿臣觉得这无所谓对错。等到科举之时,除了那*七*七*整*理些需要背默的题目,其他题目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比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这句话要怎么理解,“明德”二字,你可以认为光明正大的品德,也可以理解为人与生俱来的良知。那么“明明德”呢,自然可以是弘扬良好的品德,也可是让自己知道自己内心的良知。
对与错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这本身就是文科的的一大特点。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那么这答案要怎么定下对与错?这次是特科,指向性极其明显,所以这个问题,并不会那么引人注意。但是到了以后当真通过科举选官时,这个问题就非常重要了。
“太玄门?”
“父皇,太玄门并不专精于经义,我们更擅长的大抵都是特科的东西。”太玄门的理念更类似于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他们讲求的事务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明经虽有涉猎,但绝不精通。
更重要的一点是太玄门不可参政,如此才能超然于世外。
第62章
小王爷心知端木帝很清楚解决之道,但是作为一个帝王,他只是有些不愿意妥协罢了。
皇后知道女儿婚后的日子很惬意,这比什么都让她高兴,“你们那个什么踏板船,记得给宫里也送一个,我也试试脚踩浪花,小船穿梭的感觉。”
“明儿就给母后送来,殿下一早就安排了,但是这船造出来后要在水里多多试试,就耽搁了些时间。”
“看着你们俩这蜜里调油的样子,我就放心了,也不知道承儿喜欢什么样的。”
没想到,今天这话题是皇后来开启。是了,皇后比起皇帝更关注的肯定是儿子的感觉,而不是利益。但是萧皇后也不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妇人,单看她教出的一双儿女就知道她也是胸中有沟壑之人。而且这些年,硬是压的李贵妃再后宫掀不起什么风浪。
端木少承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他虽然羡慕姐姐和姐夫如胶似漆的感情,但是他更清楚这于他是求而不得的。对他的妻子,他不求他们能琴瑟和谐,但是至少能举案齐眉。他一定给她作为妻子的尊重和信任,但是她也一定要担得起这份尊重和信任才是。
如今朝堂上乱糟糟的,他与端木少商的婚事可以拖得一时,却拖不了一世,可这人到底选谁才好呢?
长公主压根儿不想掺和弟弟的婚事,但是她父皇不肯,“父皇、母后,朝堂上的官员,早晚要被大清洗,皇弟的妻子不宜出自这些人家。”
小王爷旁边补了一句,“也不能选王侯,这都是近亲,我姐姐给我说近亲结婚容易生出畸形儿。”好些王侯喜欢联姻,近亲结婚的不要太多,除了担心畸形儿以外,还有就是担心姻亲关系,好不容易按下去的勋贵,可不能借着姻亲关系再起来。
“儿臣对妻子的要求不高,人长得得体、品行好,家里没有乌七八糟的事儿就好。”四皇子甚至已经在考虑从民间选个家室干净的女子当妻子了。
小王爷觉得四皇子还是有些天真了,他的妻子怎么可能是平平无奇的一个平民女子。不过这样也好,他想的越少,以后两人的日子才会越好过。无论他们的婚姻出发点是什么,至少他们两个人可以选择过的简单些。
端木帝开口了,但是说的却不是这皇子妃的人选,“云谦,若是选了大隐于市的世家来做这科举的考官,你觉得如何。”
“父皇,儿臣觉得甚好,天下学问不止一家,清流世家自然也不止一家。”不过,不能让某一世家独大,不同学派的涌现、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才是他想要的,无论端木帝最后选择了谁在朝堂之上,都一定会再扶持其他世家在朝野之外与之打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