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237)
还有就是这夫子的问题,便是他背后有澹台家,也不可能满足这天下的需求。
“荣亲王,你可记得这科举的选拔方式。”这次特科是考了一次就定下人选,以后就不会这般容易了,多层级选拔才能挑出最优秀的人才,何况这官位总是有限的,一次科举能给出的名额定是有限的。
“姐夫,我记得你说过这科举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你的意思是皇家书院只为殿试的考生准备?”
小王爷点点头,会试之后就是殿试,能走到这一步的人就不会太多,但是能从这里脱颖而出的人可比从院试里选瑶容易多了。“皇家书院的老师,都是当世大家,总不能让这些人去教开蒙的学生吧。再说这都皇家出品了,总得要有质量保证才是。”
长公主看了一眼一本正经的小王爷,补充说“皇家书院既然挂名皇家这二字,就不允许这书院不出彩,所以每届的科举中榜的学子必须有出自皇姐书院的。”
四皇子茅塞顿开,他倒是没考虑这么多,“但是这科举还没有办,这皇家书院要怎么招生?”
“恩荫制,如今这些刚站出来的世家需要一个机会站到众人面前。当然,我说的不是父皇直接赏赐他们官位,这样名不正言不顺。”
这些人家的年轻一代就会借着皇家书院脱颖而出,各城的城主、各级的官员,这些都需要被换上新鲜的血液。
四皇子似是想明白了,但是这依旧有问题,“皇姐,这些世家未来未必不是李家这般木模样。”
“我办书院这么些年,总是培养了些可用的学子,有些人只是缺个站到朝堂上的机会。就像这次的特科一样,除了我,以后还会有张家、王家、宋家的书院,各家的书院都有可能教出可造之才。”
小王爷目光灼灼地看着长公主,他喜欢就是这样一个心怀天下、多谋善断的女子。“荣亲王,这书院本就是一门营生,世家也是要吃饭的。再着,谁人不想桃李满天下,自家子侄若是不成器,总还有学生可以指望,如此家族的兴盛才能延续。”
比起皇家书院,更重要的是这科考用书。其实,说难也不难,但是不简单就是了。明经要重修,这经义的注解,百家人有百家解,解释可以不同,合而不同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必须确定天地君亲师的秩序,确定忠君爱国的基础思想。
还有一点很重要,长公主和小王爷都是实务派,他们对只会读书的“官”没有任何的好感,出仕不是为了读书,若是只会读书那就去书院当个老师,或者直接当个名士就好。为官必须要有能力为官,所以他们建议修书的时候去加上“策问”。
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北蛮来犯,只知道割地赔款、送公主和亲的人,就根本不要踏入朝堂半步。如果干旱、洪水来袭,只知道跪地向上天祈求的人,也不要出现在朝堂上。
四皇子听了许多,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感觉皇姐和姐夫的谋划绘就的壮阔蓝图不止于此,但是他们没有说,所以他也不会再追问。“皇姐,惊鸿现在开始编书会不会太早了些?”
长公主笑着看他一眼,这称呼倒是亲近,看来母后的担心是大可不必了,“编书之事非一日之功,什么时候编都可以。不过,这书面世恐怕还需要一点时间。”
澹台惊鸿的想法,她能猜到大半,这书是好书,只是此刻推出,必定会被李丞相这些守旧、且掌权的人横加阻挠。再等个几年,这天下大定,才是好的面世时间。
四皇子应下,“父皇这圣旨下的突然,我明天就得开始着手准备了,在遇到难处,还要来叨扰皇姐和姐夫。”
“荣亲王,我和你皇姐明天就准备去庄子上了。”小王爷撇了他一眼,这电灯泡还真是没自觉,果然单身狗不能正确地理解自己的地位。
四皇子才知道他们要走,他吃了一惊“那后面怎么办?”
“承儿,澹台家尽可为你所用,不必担心。至于其他几家,你刚好练练手,权利在于平衡。”长公主说罢端起了茶,端茶送客,她答应陪小王爷出去散散心,自然不会食言,这朝堂的事儿不会因为没有他们就出什么乱子。
四皇子心里哇凉哇凉的,这是不要弟弟的意思吗?看了眼眉开眼笑的小王爷,他觉得拳头有点痒,再想想刚订下的婚事,他好像多了些期待。他与她,也会如此吧?
皇宫里,端木帝正问着皇后的想法,这到底要不要儿子出宫建府呢?
“孩子大了,总要离开的,不必为难。宫里还有你,不是吗?”皇后虽说心里有些难过,但是她从来没想过四皇子能一直在身边,如今一双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婉婉说得对,还有我呢。”
冬天的帝京其实没什么好玩的,树枝都秃了,看起来一片荒凉的感觉,城里因为人多,还要热闹一些。
但是只要他们还在城里,总会有各种事情找到他们。所以小王爷丝毫不带犹豫地拉着长公主出城了,去了他新修的庄子上,这个庄子其实是个度假山庄。选这儿是因为这个庄子里刚好有温泉,大冬天的还有什么比泡温泉更舒服的。
两个人难得卸下差事,长公主最喜欢的还是靠在他怀里,听他讲过去的种种见闻,还有翻看他小时候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