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240)
等到以后特科全推开,他手下恐怕能有不少人出仕,虽说只是吏,但是这身份也与民差了许多倍。到时候,那一纸契约想必还是作废的好,阻人前程可是要不得的。不过他可不会吃亏,从他这学的东西,无论他们是民还是吏,都不允许拿去为自家牟利。
“这才几年时间,曲欣蕊做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吗?”定川百货打大管事可是全凭实力的,在小王爷这儿可不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但凡她经手的板块,业绩都是翻倍,而且这人心思细腻,发掘了不少赚钱的新品,也抓出了几个蛀虫。最难得的是,她有一颗公正的心。”
对事不对人,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就很难了。她清晰地认知每个人的能力,然后知人善用,这样人就是天生的管理人才。若不是女子不能为官,他都想要举荐曲欣蕊出仕了。
长公主很少听到小王爷对人有这般的高的评价。她倒是有了几分好奇,不过她脱口而出的却是,“你就这般欣赏她?”
小王爷一听这语气,赶忙解释说,“就像小景欣赏曲长歌、小白将军一样,你我都是爱惜人才的人。”寻常都是他吃味儿,难得今日角色对调。
长公主也不知怎地会脱口而出这样的问句,她有点别扭,“我就是问问。”
小王爷看着不自在的她,心下有些高兴,因为在乎,所以在意,“小景,我们要个宝宝吧。”
不可描述的一夜过去,长公主不出预料的起晚了,心里暗骂小王爷“禽兽”。让知画帮她按了按腰,下午她才去继续处理公事,如今天下太平,耽误个一天半天的也不打紧。
这样充实又休闲的日子转眼即逝,到了朝拜的当天,长公主与小王爷难得的穿上了礼服,平日两人都不喜欢穿的这般华贵,又厚又重的。
听着各地报来的情况,端木帝心里有杆称,差额不大的,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差额巨大的,那就等第二年被拿来杀鸡儆猴吧。若非科举之事不可立马推行,他是一天都不想容忍这群欲壑难填的废物官员了。
到了官员的评定,居然是以恭亲王为主在汇报。不过他评了上等的那些官员和往年也没什么区别,这样看来明面上是他做主,实际上还是李丞相。
端木帝不置可否,毕竟没有期待,也就不会有失望。端木国的吏制只能靠去腐生新,这些烂到骨子里的官员不值得任何人期待。
三公九卿制之下,相权的独大是不可避免的,端木帝对小王爷提出的六部监察制很有信心,这样的吏制结构分工合理,并且绝对不会出现相权遏制君权。他一直在考虑,要在什么时机推出这三公九卿制。
想着想着,他就很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小王爷,被看的小王爷却毫无察觉,他正专心地挑刺呢,长公主喜欢吃鱼,但是讨厌鱼刺,这些年他倒是练出了一身挑鱼刺的好本事。
轮到荣亲王,他给端木帝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这些日子,他忙的昼夜不分,人都瘦了一圈,顶着浓重的黑眼圈,好在做出了成绩。皇家书院就用的原来藩王世子读书的那处,只不过重新翻修了一下,另外多修了一个藏书楼、一个演练室。
为了这个演练室,他可没少去烦小王爷,这里模拟的洪水、火灾、塌方、与北蛮的战场。场景力求真实,不求每个人都擅长所有领域,但是至少要明白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皇家书院教出来的,必是“务实”的官员。
皇家书院可不是修个书院就完事儿了,荣亲王一并推举了数名合适的老师人选,原来的三位先生并无过失,且学识过人,这次自然有他们的一席之地。除了他们以外,还选了澹台家、左家等家族的名士来皇家书院教书。
荣亲王说完了这差事的情况,就开始向端木帝请功了,为这些老师请功、为那些参与编书的家族请功。
他要做的就是李丞相要阻止的,事关利益,退一步就是步步退,“陛下、荣亲王,这都是臣子分内之事,何况这编书一事只不过刚开始,这般空虚的功绩,想来这些世家也不会厚颜受功。”
“李丞相,本王为他们请功,可不仅仅如此,这些家族在各地兴办书院,教书育人、明德正心,这功在千秋。何况他们更是无偿的捐出了家族的藏书,这些书籍可让天下学子受益,这般功绩难道还不值得重赏吗?”
李丞相眉头一跳,怎么会这样,这些人家是疯了不成。各家的藏书那都是敝帚自珍的,怎么可能分享出来,一个家族的兴盛与这些藏书可是分不开的!他突然想到很久之前定川王似乎就研究出了印刷术,难道他们连造纸术都掌握了吗,这不可能。
不知道该说小王爷他们的保密工作做的太好,还是该说李丞相等人太过傲慢,以致于对周边的变化毫无察觉。这些年的书籍、纸张已经慢慢在各地开始普及了,小王爷他们准备的书籍、纸张足够支撑这各地的书院所用。
纸张的价格是降低了的,但是为了不那么引人注目,他们的策略是时间换空间,每年降一点。其实李丞相他们只要仔细翻一下这历年的账就肯定可以发现这个问题。
端木帝满意地看着李丞相的脸色变来变去,这天下早已不再是你李家一手遮天的天下了。他点点头,“荣亲王说的有理,这般大的功绩不重赏,不足以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