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257)
“谢谢母妃。”长公主轻笑着应下。
瀚海王妃看着小两口这样,心里自然高兴,“你们奔波了一路,赶快去好好休息吧,来日方长。”
“我给你们准备药浴,已经让人给你们送过去了,一会儿好好泡一下,可以解乏的。”云梦郡主才是最贴心的那个。
小王爷也不矫情,都是家人,来日方长。简单聊了一下以后,他带着长公主回到了他们自己的院子,一路上给她介绍着种种,这里也是她的家。
第73章
帝京并没有因为长公主和小王爷的离开而安静下来,朝廷上的争锋相对变得越来越多了。两位皇子的大婚近在眼前,这夺嫡之争本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谁还会手下留情呢。
形势虽然严峻,但是这一年帝京的喜事是一件接着一件。先是曲欣蕊和左辰彦,然后是曲长歌和闻人小姐。这对姐弟在帝京也是很有名气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与小王爷的关系,更因为他们的才干。
无论眼红的人说什么,都不影响曲家姐弟的生活,从谷底爬出的他们有着强大的内心。经历过磨难,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所以他们不会因为外界的杂音而动摇。
低调的左家在这次大婚向世人展示了一下什么是老牌世家,而且这场婚礼,荣亲王是亲自来贺礼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左家选择站在了四皇子的背后。
不知道李丞相是年纪大了,还是最近被气到了,这天气的冷暖交替之下,他居然因为风寒连着数日告病在家休养。端木帝遣了御医去,不过被李丞相婉拒了,这是真病还是假病呢?
自打定川百货的纸张、书籍开始在市面上大肆流通,这各地的书院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各家书院教习的都是朝廷重新修订的明经、史书,有的书院甚至还教算学的。
不过这学生还不够多,为什么?因为老百姓心里觉得,读书写字是有钱人家的事儿,学了这些并不能填饱肚子。反倒是算学,愿意去学的人还不少,因为会算账,说不定以后能去城里的店铺当个账房先生,这可是个好营生。
当然,也有人愿意读书的同时学学算学,算科去岁开了一次,以后肯定还有,万一能考中,大小是个官儿。不过能看到这点的人,终究还是有限的。
瀚海城可比帝京暖和多了,长公主和小王爷没事儿就出门溜达。小王爷离家十余年,样貌还是有不小的变化的,而这也不是帝京,他们两人的辨识度没有那么高。长公主去参观了小王爷所有的庄子、工厂,他人不在,但是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的。
“你不考虑再做点其他的事情吗?”
小王爷被问的有点懵,“有什么需要做的吗?”
“我也不知道,但是你手下这些产业似乎都不需要你操心了,不会觉得无聊吗?”
这就是真的卷王吧,闲了就要找事情做,小王爷疯狂地摇着头,“我本来只打算开个食铺赚点银子,后面这些都是没办法才做的,我可不想再做其他的了。”
长公主看了他一眼,也不接话,转而问到,“我收到下面人送来的消息,各地的书院倒是陆续开了,只不过这读书的人还是不多。而且这书院的质量也是层次不齐。”
“脚下的路那么多,总不可能所以人都选读书这条路。我若没猜错,学算学的人最多,然后应该有些富贵人家送家里的子弟读书,想去搏一搏算科的机会。”
长公主觉得这一切似乎都是尽在他的掌握之中,虽然他们一开始的设想便是如此,但是真的发生的时候,还是感觉有些不真实。眼下时机还不成熟,等着遍地的书院开花结果以后,她想在各城,甚至是城与城之间做一些交流会。
同样的一本经义,不同的人总能看出不同的东西。她并不认为这是坏事,相反,因为观点的不同,才能得出更好的结论。何况,这天下事,有太多根本就不存在对错。
“机会总是有的,如果顺利,明年当有农科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定川王奉命编撰农学和土木学的书,这事儿世人皆知,聪明人总该知道努力的方向。
“听说中原城和江城因为账册的事儿闹的不可开交。”眼下这管账的吏可不是之前那群人了,要想把朝廷的银子的挪到自己库房可不容易。再加上四海钱庄,端木帝对各城的实际税收情况一清二楚,迟迟没有动作,不过是时间未到罢了。
“随他们闹,眼下绝大部分的银子都能控制住了。不过,应该会消停一下了,端木少商马上就要大婚了。”
恭亲王这婚事是自己求来的,本该高兴,但是因为之前庶子的丑闻,到让他在民间的风评差了许多,这未过门的王妃似乎也是颇有意见。端木少商眼下还需要岳丈的鼎力支持,所以他能忍着,但是能忍多久就不好说了。
长公主可是很好心的把端木少商后院的莺莺燕燕分享给了胡家大小姐胡元香,不然单是婚前庶子的事儿,还不至于让她耿耿于怀这么久。还没过门儿,胡元香已经开始担心失宠了,虽说正妃不靠夫君的宠爱,但是未出阁的姑娘总会对这未来的婚后生活有些期待。
政治联姻不会因为小儿女的这点感情问题变化,但是能让端木少商后院添点乱也是好的。“端木少商,恐怕没有你我想的那般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