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259)
“这批人大抵会是科举考试选出来的第一批人,他们必须要带个好头,不然日后再推科举可就更难了。不是太蠢的,练个一两年时间约莫也差不多了。”
荣亲王深知,他们现在是与时间抢跑,准备的越多,以后就越轻松。
“搬到宫外,也记得经常回来看看你母后。”一儿一女都长大了,都有自己的家庭了,端木帝知道皇后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些舍不得。
“嗯,儿子会的。”
荣亲王的婚礼规格比恭亲王高了一些,虽说都是亲王,但是毕竟是唯一的中宫嫡子,何况帝后偏爱呢。
长公主和小王爷虽然没法亲至,这礼物可是少不了的。小王爷大手一挥,直接将城外的一处庄子送给了荣亲王,这庄子与他们的庄子相邻,也是自带温泉的。不止如此,长公主更是直接将四海钱庄的一成干股送给了荣亲王。
收到姐姐、姐夫礼物的荣亲王,笑的一脸灿烂。
这对夫妻可不像恭亲王夫妇,说是热恋期也不为过。两人早在婚前就已经很熟悉了,对彼此的喜好都有了解,恰好两个人都是能想着对方的,这相处起来可不就很舒服了吗。
不过新手上路的荣亲王,还是有些窘迫,他只能暗自打气,告诉自己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第二日到了天坤宫,皇后看着儿媳那不是很自然的模样,就白了一眼自家蠢儿子,又将澹台惊鸿拉到身边坐下,“在母后宫里不必拘着,这混小子不知道疼人的话,尽管来找母后告状。”
澹台惊鸿很喜欢皇后,又骄傲又大气的女子,谁不喜欢,也怪不得能养出长公主那般的女儿。她笑着点头应下,再看向一旁故作小儿状的丈夫,这个皇家大抵是最特别的皇家了,家庭的气氛甚至比一般世家都好。
“你这几日在家好好陪你媳妇儿。”端木帝似有深意地开口。
荣亲王知道这是让他躲开纷争,毕竟他再掺和进来,有些事儿就不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儿臣能玩十天半个月吗?”
“梦里想想就好。”
隔日的朝堂果然热闹起来了,刘世贤先出来表态,毕竟这事儿与他拖不了干系,“陛下,臣请派御史去各处查看。为什么这些新选出的吏所到之处皆是问题?若是真有这般多的问题,这朝堂怎么可能一直正常运作。”
派御史,御史是他们的人,查不出任何问题不说,这些个弹劾之人反倒是会遭殃。不派御史,那就是诬告,子虚乌有的罪名怎么能用来定罪?
“刘大人,你说的这些御史可会算学,若是不会,他们去干吗,唱戏吗?”
“戚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有人弹劾就是被弹劾之人有错,若是这般下结论,你每年到底判了多少冤假错案?”
“刘大人此言差矣,术业有专攻,派不识字的人去给人评卷这不是瞎子点蜡烛,白搭吗?”
朝臣吵成一锅乱粥,端木帝也不阻拦,随他们去吵。李丞相已经来上朝了,他也没有吭声,刚在纸张、书籍上吃了大亏的他不肯先出招,但是端木帝又怎么会给他见招拆招的机会呢?
端木帝看着老神在在的李丞相,心下嗤笑,又看了看端木少商,问他“恭亲王如何看此事。”
“父皇,儿臣觉得不能随意给这些被弹劾的官员定罪,不然就寒了这天下人的心。”
“所以你觉得这些人是无辜的?”
当然不是无辜的,但是那有怎么样呢?“父皇,这被弹劾的几乎包括了所有城池的官员,儿臣怀疑这些弹劾之人心怀不轨。”
倒打一耙也是一种策略,有了恭亲王领头,好些官员就开始沿着这“心怀不轨”开始延展了。最先跳出来的是宗正,“恭亲王所言极是,必是有小人想从内部分化我端木国,老臣请陛下明察。”
“宗正觉得如今这天下万般皆好?”
“在陛下的治理下,各地官员兢兢业业,我们端木国的国力日益剧增,单说这税收就增加了不止两倍,这般功劳值得肯定。”
太尉是真听不下去了,各地官员有干什么实事儿吗?这税收增长不是定川王的功劳吗,开荒、种地、搞商贸。不等他开口,闻人典客先说话了,“宗正,这各地官员的政绩总该与他们的作为相关,就是不知道你吹捧的这些官员除了当官,还干了什么?”
“各地的发展不是有目共睹的吗?”宗正要装傻,别人又能怎么办呢,比起四皇子,他自然希望三皇子继位,何况那位可是给他传了了信,以前做过的事情是没法当做没发生的,所以只能一条道走到底了。
无论是三皇子或者是那位都可以,若是四皇子,他这宗正之位也就到头了,甚至可能丢了身家性命。
“罢了,既然有人弹劾,那还是要查证一番,无论真假总要有个结论。闻人大人你与恭亲王同行,孤给你们半年时间查清中原城、江城、雅城和扬城的情况。”
“陛下为何不查瀚海城,便是定川王是驸马,也不能姑息。”宗正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攻讦小王爷的机会。
“瀚海城、平城和岚城由萧泽康和宋思淼一并前去查证。”端木帝直接下了命令,他是天子,这天下事由他说了算。
李丞相看向高位的端木帝,果然是不一样了,曾几何时,皇位上的人能这样独断乾坤?他刚才选择了观望,眼下只能默认了,那三座城池本就没法插手,这样也好,各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