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286)
报纸最大的*七*七*整*理特点在于时效性,端木帝希望借助报纸的力量区削弱现在掌权的世家的影响力,君权与相权的博弈不仅在于朝堂,更在民间;长公主则是想用报纸去开启民智,让这个古老的封建王朝走的更远、更好一些。
小王爷本来是无所谓的,但是有了杨李氏那样案子,他又觉得这报纸可以帮助很多的人,多一点教化,多一点仁爱总是好的。
“王爷,这刊登的内容下官能理解,但是为什么要有五个主编呢?”
“因为人皆有私,任谁也不能确定眼下公正的主编能不能一直这般公正。再者,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不是自己所喜欢、认可的,就一定是错的吗?五个主编,三人赞成方可刊登,为的就是最大化的公平。”
与其相信人,不如相信固定的程序设计。
闻人大人也是认可这个观点的,只是他想的太短浅了,本以为这是端木帝为了控制民心的一种工具,“当真会有人无偿投稿吗?”
“只多不少,届时恐怕就要辛苦各位主编了”,这世上比起钱财更动人心的便是名声。
“还有一事,便是这报纸的制作耗费几何?”
这是担心报纸的生意不能自负盈亏,又怕刘世贤卡着不给银子。“如今坊间流传的第一份报纸已经赚了百十余两。”
这么多?那一份报纸不过几十文钱,不认字的人也不会买,这居然能赚钱。定川王似乎没有提及这报纸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制作与流通。
看出闻人大人眼中的疑问,小王爷淡淡开口,“制作之事无需担心,陛下自有安排。至于这流通,有官道、河道、千里行,自然也不会成为问题。”
“王爷,下官斗胆一问,这报纸究竟为的什么?”
“简单点说,让老百姓知道好坏,也能学点有用的东西,要说人人都去学堂,那怕是痴人说梦。说的美好一点,就是有志之士有地方去展现自己的才华。本王从不认为,这天下求学的人都能学到所求的东西。”
小王爷洋洋洒洒地说了许多,隐晦地提到了察举制的诸多不妥。
闻人大人自是听懂了,这科举的事情,他也是知道一些的,只是不知道端木帝何时会对吏制下手,但是这事儿谈何容易?听着小王爷这一环扣一环的计谋,科举之事乃是一石三鸟之计,这执棋之人当之无愧的高人。
小王爷与闻人大人相谈甚欢,所以他不吝告诉他一点好消息,“在瀚海城的学子,都是陛下入了眼的。”
若是他所料不错,这闻人瑾可能会像左辰彦一般,被安排去某个城池当城主。端木国可不兴什么无翰林,不内阁。人啊,要有舍才有得。吃不了苦,就别妄想平步青云;但是吃了苦也不意味着一定能得偿所愿。
不去地方亲身经历过民间的疾苦,就不要妄言为民请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发言者是令人唾弃的。
小王爷自觉已经办完了正事儿,就开始天天在府里摸鱼,小日子过的特别安逸,本以为过两天就能回瀚海城,谁想北蛮人来访?
这北蛮来的有他们的王子,肥头大耳的王子还送上了一份国书,说什么为缔结两国友好关系,希望联姻。谁不知道端木帝仅有一个儿女,而且长公主早就嫁人了,这国书明显不怀好意。
北蛮人可不在乎女子有没有嫁过人,不然这蛮夷之地也不会有什么兄终弟及了,只是定川王与长公主都还好好的呢!
小王爷知道后,直接气笑了,他是脾气太好了吧,不然也不会有这种不知所谓的东西跳出来找存在感。他招来笔墨,“你去安排,北蛮那边所有的货物涨价五成,记得告诉他们这涨价是因为他们那个没脑子的王子。”
他涨价,其他商人也会跟着涨的,有钱不赚是傻子,何况这涨价也不怕北蛮人不买了。
来访的王子是北蛮国的三王子,拓跋色勒,他母妃家族势力不错,他本人倒也算勇武,前些年大王子因为军马营被烧,被北蛮王给厌弃了,这勇武的三王子倒是得了北蛮王的青眼。不过这人不仅好色,更是个浑人。
不用端木帝说,小王爷也是要留下会会这个三王子的。他懒得上朝,也不好摸鱼的太明目张胆,所以过了几日还是把早就准备好的土木学的教材呈了上去。
端木帝看了一下这目录,这本书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从水利建设、房屋建设到矿井建造,可以说的应有仅有了。只是这么厚一本,学起来可不容易。
“这土木科要多久才能开起来?”
“事且从急,而且这只是选吏,所以可以分科考,考生自己选方向,水利、矿井、民生什么都行。”民生类的那些东西,即便当不了吏,学了也有用。
端木帝也明白这大概就是没办法的办法,不过日后的科举可就不会这么简单了,都得学!
看了眼懒懒散散的小王爷,端木帝觉得有点碍眼,的给他找点事儿干,“拓跋色勒后日就到了,听说北蛮的这几年的战马逐渐养回来了。”
“能烧一次就能烧第二次,这次他们是有备而来,就是不知道谁给他们的勇气。”小王爷得了些风声,这北蛮王还是有点脑子的,他从各地用重金请了谋士去,这次来就是要试试端木国的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