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91)
这下诸王颇有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感觉,他们其实打算明年朝拜前哭穷,让皇帝顺势免了他们未来几年的朝贡,最好还能再支援他们一点。结果,怎么变成他们今年要东西,皇帝把他们明年的招儿给用了,还把他们的好处缩小了不少?
看着诸王不消片刻就偃旗息鼓,宗正暗恨他们无用,如此一来,这码头之事恐怕再无转机。进到少府手里,那就是到了端木帝的手里,断没有可能再出来给他们。
下朝后,王公公亲自去请了瀚海王父子去天佑宫,端木帝、长公主,还有四皇子都在那等着他们呢。王公公看着定川王,估摸着以后他可能会时常与他打交道,这位爷的前程远不止如此。
所以他有意卖个好,“王爷,陛下近来被藩王们气的厉害,对比一下,就时常念叨您父子两人的好,这不,就差奴才来请您了。”
小王爷心里一转,藩王?这怕是要说留质的事情吧,他们早就知道了,王公公这是让他安心,也让他提前有个准备。小王爷转手摸出个荷包放在王公公手里,“为人臣子,理应为君分忧,知道陛下惦念着我父子,臣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这王公公是端木帝身边的老人,虽说端木帝不是昏君,但是有事儿的时候身边有人帮忙说两句好话,也许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呢。小王爷从没打算探听端木帝的情况,但是也不想平白招惹谁,所以王公公这份好意,他自是收下了,礼尚往来不过如此。
王公公一个转手,那荷包就进了袖子,这定川王果然聪明,他和他都明白彼此的善意,这就够了。帝京的冬天可比瀚海城冷多了,小王爷被这冷风吹的缩了缩脖子,加快了脚步,跟着王公公走到了天佑宫。
天佑宫是一点没变,不过看起来长公主姐弟是时常过来的,这都有他俩的专用桌椅了,小王爷琢磨着,端木帝肯定是压榨童工了。
“几年不见,小元宝是真的长大了,孤代这天下百姓谢谢你。”
小王爷站起来行礼,谁敢担皇帝这声谢啊。“陛下乃天佑之主,微臣担不得这声谢字,何况那些水利工程全赖长公主殿下。”
长公主瞥了他一眼,这是拿她顶缸呢,算了看在那一成分润的面子上,不与他计较。
客套完,端木帝才进入主题,其实就是质子的事儿,这事儿瀚海王父子俩心累早有准备,只是皇帝能专门召他们前来解释,这已经是头一份儿了,父子两个一起表忠心。其实,小王爷心里有个猜测,等他能回家的时候,必是皇帝解决了诸王以后。
端木帝宣了这父子俩来,主要也就是给他们吃个定心丸。“元博,留质一事,委屈小元宝了,不过你们尽可放心,小元宝在帝京一定是安全的。”
“有陛下在,我们自然没什么好担心的。就是小元宝实在不上进,怕是要辜负您的期待了。”做臣子的,永远不能对皇帝说不,还有就是要降低预期,这样上位者才不会空欢喜。
端木帝摇摇头,这样还叫不上进?“让孤的定川王经常进宫吧,承儿可是念叨的紧。”
瀚海王和小王爷自是应下,这是天家给的脸面,至于以后,那就以后再说。
四皇子从小王爷进来就一直盯着他看,虽说这人长得还不错,看起来也顺眼,但是也没感觉他有三头六臂,怎么他就那么厉害呢?
长公主早就注意到自家弟弟的目光了,她觉得让弟弟和小王爷多接触一下是好事,于是她对皇帝说道,“父皇,让定川王给儿臣们讲一下这河道的事情吧。”
这话其实是为四皇子说的,在场的都听的懂,难为长公主处处为四皇子着想。端木帝当然应下,他很看好小王爷,只是这定川王似乎对当个纨绔还有些执念,至今还在念叨着。
就这样,大的、小的分成两拨,各聊各的。长公主和四皇子在天佑宫里专门有个书房,一般是他们姐弟两个读书、工作的地方。小王爷看见一些迷你版本的水利设施就知道长公主没少给四皇子开小灶。
四皇子一进到自己的地盘,装老成的稳住一下就消失了,“定川王,你给我讲讲这河道,皇姐说你有本事让这河道若干年都不会再有大的洪涝灾害,你是怎么做到的?”
小王爷笑着看了一眼长公主,他可没说过这句话,不过他确实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在封建王朝,人力对上自然,那是毫无还手之力的。比起出现灾害再去应对,最好的措施永远是预防。
眼前这人若无意外就是未来的帝王了,让他明白些事理才好。于是,小王爷就给四皇子好好的上了一课,比如水是运动的,会带起泥沙,但是水的流速是有急有缓的,到了水流缓慢的地方,这被水带起的泥沙就会沉积下去,河流的底部在抬高,万一再遇到几场大雨,这河堤冲毁不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这个年代的人治水,最喜欢去筑高提拔,但是能有多高呢,所以这方法只是指标不治本。他挖河道,要够深、够宽,要把底下的淤泥都先清理出来,然后再去强化提拔。这法子并不能完全解决泥沙堆积的问题,所以他还修了大坝,可以管控水流,万一有了大雨总有个缓冲。
不止如此,他还把淤泥肥分享给大家,这淤泥肥可是真的好肥料,以后一定会有人为了自家的田地去河里挖淤泥,也一定有商人看到这样的商机,去主动挖淤泥制成肥料后在卖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