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忽悠成卷王的咸鱼(99)
姐弟俩当然知道定川百货,这定川王的铺子哪家都是待遇极好的,就没听说有谁自愿离开的。“王爷,是说我和姐姐都可以去当伙计吗?”
“你不嫌弃给我当伙计吗?”
“如果我只能当个伙计,我更愿意当您的伙计。”这话有多重意思,全看听的人怎么理解了。一旁的曲家姐姐没说话,她直觉得遇到这个小王爷,许是他们姐弟俩的造化,也许弟弟的一身本事真能有用武之地呢。
小王爷不置可否,点点头,吩咐笔墨明天带他们去定川百货,然后留下几个侍卫后,就和长公主一起离开了。
送完了曲家姐弟,就该送长公主了。长公主问他“你是准备用这曲家姐弟?”
小王爷把刚才猜灯谜、对对子的情况给长公主讲了一下。“是个才思敏捷的人,如今再看他姐姐也不错,给他们个机会罢了。”他想试试这姐弟俩的能力,至于以后到底怎么安排再说。
“说起来,你也要去太学吧,承儿也要去。到时候还要麻烦你多照看他一下,上次你给他讲了河道以后,他兴奋了好久,要不是父皇不许,他早就出宫来缠着你了。”
小王爷心里表示自己压力山大,我还是个孩子呢,怎么还要带孩子,还是个很难带的孩子。不过当着人家姐姐的面,他还是很认真的点头应下。
小王爷的内心是极其欣赏长公主的,她有智慧、能共情、又坚毅,若在现代,一定是一个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或者成功的CEO。
第28章
当帝王下定决心以后,有些事情的进展就会快的超乎寻常,不到一个月这太学开起来了,他采纳了小王爷的建议除了史书、明经、明法,三科外,还增加了一项实践课程。这实践课的种类很丰富,可以由着大家自由选择,包括种地、木匠、石匠等等。
不过这太学没有住校制,只有走读,午膳自己吃自己的。为啥,因为这样最安全,还最省钱。这各城的饮食习惯本来就不一样,你做了不合口人家的口味,花再多钱、费再多事儿,也得不到一句好,所以何必折腾呢。
学习是要看结果的,也就是考试。端木帝给他们安排了期末考试,太学是每三个月一个学期,之后休息一个月再上。每年的朝拜也差不多是太学休学的时间,放这些世子和家人们团聚一下。
史书、明经、明法三科的夫子都是请的德高望重之人,教史书的夫子本身就是出自史学世家,明家;教明经的夫子以博学多才而闻名天下,澹台夫子;教明法的甚至是当朝的官员,戚少卿。
太学的考试由太常来掌管,能管端木这个姓的人也的要是姓端木的人。
不过端木帝还是想的太简单了,到了太学开学的第一天,才发现不是每个人都认字,居然有十几岁的世子还没有启蒙。没办法端木帝只能再将世子们分成两拨,一波是从启蒙开始,一波则直接进入正式课程的学习,先从史书开始。
没想到藩王已经堕落了这种地步了,继承人居然可以目不识丁。端木帝将自己的两个儿子也一起送到了太学。对于三皇子和四皇子的到来,这些质子的反应不一,有心靠自己去搏前程的已经开始考虑站队的问题了,有些可能被家里叮嘱过,远离两位皇子,少惹是非。
不仅如此,还让一些官员将自家适龄的孩子一并送进太学。这不丞相家的嫡幼子李程瑞、长孙李宇豪、御史家的长子王泰辰、大司马的长子刘永浩都来了,这几兄弟不用说,铁杆的三皇子党。
小王爷的立场从来的鲜明的,何况他还答应了长公主要帮她照顾弟弟。有他在,何惧丞相一系人多,四皇子出宫前也得了姐姐的嘱咐,遇事不好解决的都可以去麻烦定川王。
两位皇子的年龄差不多,但是三皇子明显要娇气很多。贵妃是个溺爱儿子的,对三皇子的照料无微不至,但是对三皇子的教育就很不合格了,现如今三皇子的学习进度也只能在启蒙班而已。而四皇子则是一半时间在启蒙班,一半时间跟着小王爷开始学史书了。
自觉被弟弟比下去的三皇子时常要来找四皇子麻烦,虽然都是小事儿,但是也让小王爷不胜其烦。四皇子对这个哥哥,也没什么好感,两个人虽然都在宫里长大,可是一年到头也就能见几次,比起陌生人也好不到哪去。
为了一劳永逸,小王爷干脆祭出了蹴鞠。不仅太学有,连着定川百货也一起上架了。你三皇子不是喜欢找事儿吗,那就别光说不练,要文斗,咱们奉陪,要武斗,那咱们蹴鞠场见。
反正都是姓端木的,没谁非要让着谁,互相看不顺眼的那就比一场。
小王爷可是从小练武的,他虽然年纪小,但是个头可不小,而且还有武功底子,寻常人想在蹴鞠上赢过他,那可太难了。
李程瑞不知道为什么,最是看小王爷不顺眼,时不时就要找他挑衅一番,然而每次都是铩羽而归。小王爷也是因为这真纨绔李程瑞,才发现自己个假纨绔,假的有多离谱。小王爷很怀疑这李丞相回家教儿子拿他当对照组了,不然这都不认识的人,怎么就死磕上他了呢?
想想就是一把辛酸泪,说好的这辈子要当一个吃喝玩乐,享受生活的官二代,怎么他就卷起来了,仔细回忆一下,好像都是因为师傅和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