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八零路人甲美食暴富(112)
“再买点儿椒盐的吧,咱爸不喜欢吃甜的,让他尝尝看咸的好不好吃。”
“蛋黄酥蛋黄酥,妈妈我要买蛋黄酥!”
“同志,帮我拿一个月饼礼盒,每个口味都有是不是?”
供销社闹哄哄的,摩肩接踵,挤满了顾客,大部分人的目标显然都是那独特的月饼。
年轻人爱吃新奇的口味,老年人则更加固守成规,喜欢传统的味道,一时间,各个味道的月饼都成了大家争相购买的对象。
这一番热闹繁忙的景象可把刘厂长乐坏了,他知道今年的月饼畅销,却没想到能这么畅销。看来这次特地多做的一批月饼很快也有供销社来接手了。
反正这个季度厂子的盈利是妥了,光靠点心这一组生产线,就能撑起一整个厂子一季度的利润点,大伙儿的奖金肯定是不用愁了。
刘厂长挤进供销社里,也花钱买了几个月饼礼盒。他今天还得去拜访几位厂子里退休的领导和老工人,带上一盒月饼再合适不过了。
或许是因为大伙儿今天都忙着过节送礼,月饼礼盒居然比散装月饼都要卖得好些,刘厂长挤了好久才挤进去。
虽说挤,刘厂长心里却是高兴的,这次许多供销社都定了月饼,他还特地送了一批点心生产线产的沙琪玛、蜂蜜脆底小面包和奶香片等等作为赠品,相信有了月饼如此繁荣的销量,连带着点心组生产的其他几样点心也会大受欢迎的。
拎着几个月饼礼盒,刘厂长又勉强挤了出来,眼镜都差点儿没保住。
他把眼镜摘下来擦干净,又擦了擦脸上的汗,呼出一口浊气,远离了月饼礼盒的档口,又去买了一袋子蛋黄酥,他闺女最喜欢这个。
……
买完了月饼,不少人又开始惦记着要买布料,一年到头过节的日子不多,中秋正是回老家看望家人的时候,正好带一块布料回去,让老人孩子高兴高兴。
“我记得咱闺女喜欢粉色的布,咱们待会儿去瞧瞧吧,布票我已经攒够了,足够给她做一身新衣裳了。要是有红布,也可以抢一块,先把嫁衣先做着。”
“咱们今天先不去买布,我听琳姐说,这边开了一家成衣铺子,都是广市的时兴货,样式好看,价格也不贵,还不要布票。咱们先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省得自己忙活一大通,做出来的衣裳还不好看。”
那婶子数了数手里的布票,别说做嫁衣了,多的布票最多能缝一件红色的马甲,还不如去逛逛成衣店呢,就算是贵一些也值当。
纺妍成衣店里正人头攒动,郑晴和冬梅两人都有些忙不过来了,试衣间外面也排起了长队,那块等身的穿衣镜前,更是挤满了漂亮姑娘。
有了传单的预热,今早店铺一开门,鞭炮一响,往来的顾客就没有停过。
这个年代,大伙儿都还是攒布票买布自己做衣裳,款式也都是以往传统的样式,大伙儿都会,做出来的衣裳虽然不出彩,但也不会丑,毕竟都穿的差不多,谁也不笑话谁。
但现在街头突然开了一家成衣店,透过玻璃橱窗,能看见里头鲜亮的颜色和别致的款式,这对姑娘婶子们来说可是一件新奇事儿。
各式各样的服装按照颜色整整齐齐地挂在一起,进去很快就能挑出一套漂亮的衣裳,方便极了。
要是实在不好搭配,还能看着杂志、海报和挂历来搭,这些都是最新的一批,上头的穿搭保准是最时兴的搭配。
郑晴和冬梅也没闲着,要是客人实在想不到怎么搭衣服,她们还能代劳,根据客人的体型、身材和肤色来搭,基本不会出差错。
本来朴素的女工,一穿上精心搭配的港风衣裳,一瞬间就变成了大都市的女强人,再配上郑晴推荐的发饰,女强人又变成了时尚精致的千金小姐。
一时间,成衣店直接爆火,越来越多的年轻姑娘涌进来,店里的衣裳差点都不够卖。
郑晴和冬梅也忙疯了,今天不仅卖出了四十多套的衣裳,她们制作的发带、发饰和耳饰也卖出去不少,还用缝纫机改了好多次裤脚,可以说是忙了整整一天。
但忙碌带来的收获也十分令人惊喜,卖出去的衣服她们能有二十块钱的提成,再加上自己做的小饰品赚到的钱,今天一天她俩就赚了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
两人浅浅算了个账,对这个工作越发卖力起来,要是按照这个速度,她们一个月赚到的钱说不定比全工人家庭一家人赚到的钱还多呢!
忙完了这一阵,日头落下,人流量也渐渐少了。
郑晴把仓库里的新衣服拿出来挂在架子上,忍不住欣赏了一番,这广市的衣裳,款式就是好看,要是以后能自己做出来就好了。
冬梅还在激动呢,这可是她第一次赚这么多钱!
“要是以后生意都能这么好就好了!我就能在县城买个房子了,以后大丫就是城里孩子了!”
“不过过了中秋,衣服肯定也不那么好卖了,而且店里的货源不一定能供应得上,我们得跟林同志商量一下,看他那边多久能去一趟广市。”郑晴笑着道。
“这个不用担心,我听我娘说过,造纸厂和广市那边签了长期合同,最近运输队隔三差五就要去广市送货。要是合同终止了,就算是让林老板自己租运输队的车去广市,那也有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