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八零路人甲美食暴富(161)
而且当地收集原料也方便,还省了一大笔运输费,可以说是办厂的绝佳地点了。
最重要的是厂子有县里的支持,就算是人生地不熟,她身后有人撑腰,也不怕在陌生的地方办厂。
竹溪村是离县城相对最近的一个村子,交通也最为便利,秦欢便把厂子选址在这里。
这几个村子的竹林可以说是绵延不绝,不过以前都是砍竹子造纸,竹笋长成竹子能卖钱,所以并没有人砍竹笋吃。
然而现在造纸厂需要的原料越来越少,几个村子的人都在心焦,他们几个村山多地少,除去竹林,每户人家的耕地甚至都种不出一家人的基本口粮。
现在知道了秦厂长要来他们村办分厂,大伙儿都把她当做了救命稻草。
秦欢的压力也很大,要包下这么多竹笋,她心里也十分没底。
她打算把分厂办精简一些,就做泡椒笋和笋干的生意,万一这两款产品的效益不好,支撑不起这几个村子的生路怎么办?
还好县里又派了人来开办主编生产合作社,专门制作竹编生产工具、竹编工艺品和竹编凉席。
有了另一个产业,秦欢也松了一口气,至少村民们的希望不至于都放在她身上,她的心理压力也没这么重了。
竹笋是个时令货,当地的笋都是夏季拱土,夏天的一场雨后,说冒出来就冒出来了,见风就长,一天就能往上窜几截,几天就能长成竹子,等不了半点。
秦欢只能加快厂房的建设,争取不错过这一季的竹笋。
辣条厂分厂和竹编厂都要建设,林佳程的砖瓦窑又接了两个大订单,一时间,秦欢和林佳程都忙得热火朝天。
竹溪村的村民们也十分配合工作,毕竟造纸厂的原料订单越来越少,她们也时刻焦急着新的出路呢。
村里的青壮都被两个厂招去做工了,每天现结工钱,大伙儿总算能放心往自家锅里多撒一把米了。
辣条厂有一批成熟的领导班子盯着运作,秦欢便把全部心里都放到了竹溪村的分厂上。
紧赶慢赶下,竹编厂和秦记竹笋厂总算是都完成了建设。
两个厂子完成建设的第二天,县里的造纸厂就宣告了破产。
造纸厂一百多号人口手里端着的“铁饭碗”终究还是碎了。
一时间,县里人心惶惶,秦记餐馆的生意也萧条了许多,铁饭碗不铁了,大伙儿也不敢放开手花钱了。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个体户的队伍中,甚至有不少人都走上了辣条经销商的道路,迷茫的大伙儿都在探索属于自己的出路。
和城里的风波不同,造纸厂的破产对竹溪村和其他几个村的影响倒是不大。
现在刚入夏,两个厂就热火朝天地开启了招工。
秦欢已经说好了要收竹笋,竹编厂也要收竹子了,大伙儿便都安了心,就算没能进厂做工,卖笋子和卖竹子也能养活一家老小了。
秦欢还向竹编厂的厂长介绍了麻将凉席、竹编风扇和竹夫人等度夏神器。
现在别说空调用的人少,就连买了风扇的人家都不多,这些竹制度夏神器市场十分广阔,正好能趁着夏季打开市场。
招好了足够多的工人,竹林里还看不见竹笋的影子,秦欢就先领着大伙儿把泡椒做了出来。
泡椒是泡椒笋的灵魂,笋尖的味道要好,合格的泡椒就少不了。
新鲜的指天椒清洗干净,晾干,放进大坛子里,添上盐水,种上母水,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辣椒会发酵出独特的酸辣味儿,酸辣生津,令人上瘾。
在决定办厂前,秦欢特地去拜访了一位老教授,养了好几个品种的乳酸菌,制作了不少泡椒味儿的食品,这才选出最适合制作泡椒笋的一款。
秦欢敢说,就算之后泡椒笋这一行业竞争激烈起来了,自己的泡椒笋也不会在口味上落下风。
秦欢还在这个过程中挑选出了最适合做泡椒凤爪的一款乳酸菌,不过这个年代的白羽鸡养殖事业还在发展中,秦欢采购不到足够的凤爪,只能暂时放下这个商机。
泡椒都入坛发酵后不久,一场雨落下,竹笋们就悄悄冒了头。
秦欢把收购竹笋的品质要求和价格放出去之后,几个村的村民们都背起了背篓,走进了竹林掰笋。
新冒出来的笋很嫩,长得飞快,错过了上午,下午的笋说不定就长老了,一时间,大伙儿步履匆忙,雨后的竹林热闹极了。
厂里的工人们也忙得热火朝天,虽然秦欢收购的都是去壳的笋,但笋子一去壳见风就容易变老,当天收的笋必须全部加工才行。
一部分笋焯水后放进了烘干机做成笋干,一部分笋焯水后泡去剩下的涩味儿,放进了泡椒坛子里,浸泡一天入味儿之后就能真空装袋了。
一批批笋送进工厂,厂里灯火通明,但大伙儿都没有喊累。
这竹林都是各家的产业,说不定手下的这根笋就是自家竹林里掰的,只有泡椒笋做得好,厂子的效益好,他们村才有出路呢!
第90章
泡椒笋尖一上市,就在临江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一次不仅仅是大小货郎和经销商们,就连临江县的大小供销社都主动进了一批泡椒笋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