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客户都是古人(186)
大家伙都没想到他们万分看重的时政报纸竟然会给一个胭脂说好听的话,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于是凡是生意做的大的一个个收拾行囊就要去云州城的报刊总部,他们也要上报纸。
这才发行了俩天的报纸刘记海棠胭脂已经无人不知了,大家都觉得他们家的胭脂最好,虽然还没见过,但是能被报纸刊登的东西怎么可能不好?
胭脂铺的刘老板这几日更是忙的脚打转,因为他那几个店铺已经供应不过来了,人人都要他家的胭脂。
更有无数远道而来的客商想拿货回自己家乡卖,生意太好也是一种烦恼,如今就是走街串巷的货郎也说自家的胭脂是刘记出来的。
除了胭脂备受关注,这一期对于考试细分的类别更是被所有读书人讨论。
淮唐某个不起眼的茶馆里一个穷秀才开口道:
“这次你们报名吗?”
另一人接话道:“兄台,你该问大家报考哪一个位置。”
“可是我老师说这这种考试到底跟进士秋闺比不了。”
“比不了怎么了,如今就是有本事中状元谁又给开科举?没有一个称帝的谁敢开?”
“这话很是,何况比咱们学问好的大把,咱们淮唐这个地界读书好的那是遍地都是,往年多少进士都是咱们这里的,这次既然可以直接当官自然要珍惜,我已选了一个冷门的位置,想来争取的人会少一些。”
这次考试其实对于家境差的读书人来说是个好机会,本来就教育机会比不得大家族,很多人考一辈子也考不上秀才,能当个小吏也知足了。
以前好些进士等着授官都要好几年才能有一个缺儿,就那还得上下打点。
读书一般的满意这事儿,那种自觉状元之才的就不太满意了,毕竟考上状元可是能打马游街的,随意报考算怎么回事。岂不是辱没了自己的文采。
看大家议论声音这么大,应开霁直接向凡是发行了报纸的州府发函,让他们在当地自己的报纸上可以接稿讨论一二。
于是第一场报纸讨论开始了,大家第一次见这种讨论方式纷纷投稿,而且报纸上有个笔名就好,不怕得罪观点不同的人。
王子墨收到稿子后自己先看了看,然后发现文人骂人才是厉害,一个个不带脏字就把人骂的狗血淋头。
发表后所有的读书人都被带动了积极性,因为不光能骂人,凡是说的有理有据还能被选送到新闻周刊发表让全国百姓一起看。
这是什么?这是出名的机会啊!
虽然报刊都会征稿,但是应开霁目前也就学习周刊征集了几次,如今这次才是彻底放开了征稿。
为了能出名好些读书人还好好的选了个笔名,之前漫不经心的也认真了起来。
大家第一次觉得这报纸真不错,以前想扬名哪有这么容易。
地方上先是进行了一轮骂战后新一期的新闻周刊也终于出来了。
大家第一时间就去看自己的文章有没有入选,这次报纸比往日多了好几页,都是这些内容。
一位曾经很出名的大儒好好的洗了手才拿起今日的报纸看,往日里他都是直接从第一页开始往过翻着看,可今天他直接翻到了后几页找自己的名字,他自认为自己写的那一篇文章还是很有理有据的。
第109章
不光是这位大儒在寻找自己的笔名,就是普通的秀才也指望自己的大名出现在新闻周刊里,如今这份报纸显然已经在大家眼里有了举足轻重的份量。
果然最后几页关于淮唐考试的辩论里就有那位大儒的姓名,这位大儒的观点是如今各地四分五裂如此按照各个官职的需求考官也算合理利用人才。
不然总不能因为没有皇帝就荒废一众读书人,大家本来读书就艰难,再没有点指望真是要心死了。
不光如此这位大儒还提议把在州府进行的童生试、秀才试、举人考试都再次举办起来,众人看到这里都默默点头,这几年多少书生都被耽误了。
当然,有同意的自然就有不同意的,还有人继续大肆抨击谈星河窃国,顺便把其他几个军阀一起拉出来挨骂,报纸照样给刊登了。
曾经的皇子郡王之流也没少匿名投稿,一个个都在昔日的荣光里出不来。
因为考试在淮唐举办,所以不少有钱人家都坐着火车亲自过来看了一回,一下车首先入眼的就是巨幅广告牌,刘记海棠胭脂色彩夺目。
然后就是跟前热闹的街道,看见铜锅铺子众人立刻进入吃了一回,吃完还不忘赞叹一回由夏被自己人控制就是好,这牛羊肉实在鲜美。
吃饱喝足进了府城气氛立刻又不一样了,街上衙役非常的多,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等闲人是不爱看见这些朝廷鹰犬的,这些人出动总没好事儿,不过看街上的人好像也不是很害怕。
到了人多的地方一问才知道是淮唐州府上下大换血了,王子墨上位后整个州府就立即开展了扫黑除恶跟官员大换血的戏码。
只要你敢去衙门上告人家就真的管,最近无数大大小小的官员落马,若是以前还人心惶惶,可如今大家却高兴。
一来这些不做人的东西下来后大家的日子好过了,二来这些人不下来等下大考结束他们怎么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