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元帅他总想谋反(169)

作者: 孤纵 阅读记录

“团长,”许程瞥了眼粲澈手里提着的饭盒,“胃口不错啊。”

整整两盒,这可是军部食堂,本身就因为战士而做的饭量偏大,就光看这个少年太过昳丽的样貌,都不觉得能吃下多少。

粲澈蹙眉看着眼前这个士兵,他记忆力不错,别看只来了几天,但这250个士兵都有谁,他心里清清楚楚。

这不是他们的人,哪怕是,也绝对不是520的人。

多带的饭,自然是给苏竡的。

这样想,他抬头,“我的事情,倒是没必要给下属汇报吧?”

粲澈已经认出来这个许程,第六军团元帅,澈竡有自己的消息通道,所以他也沾了光。

就是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愿意暴露身份。

只看许程顿了顿,似乎被噎住了,但很快就开口,“你知道吗?我们第六军团可是前线战队,恐怕520很快就要去直面虫母了,到时候死亡率可是很高的。”

“而且军团长,严格意义上只接收指挥系出身的人,你机甲设计不说,而且才刚入学没多久。”

许程虽然没有打算暴露自己的身份,但说的都是自己心里话,他后悔的原因也在这里。

战场生死不负,军团长的能力,可是决定着整个军团的战斗力及伤亡情况,绝对不是能轻易就选择的。

联邦军制下,各个军团下面发展方式不一,比如他们第六军团,作为前线部队,形式就比较灵活,除了总体统称,整个军团内部都是由小军团管理的,比如520,定位就是前线突击,如果不是这样,也不至于伤亡率那么重。

粲澈将饭盒放到空间钮,心知今天是跑不了了,干脆开口,“质疑?那要怎么让你承认我的实力?”

不管知不知道许程的身份,他的态度都不会变。

第131章 “身残志坚”

许程看着眼前气势丝毫不落下风的少年,到底还是给了机会,“去全息,模拟指挥室?”

联邦内部也有专门的训练舱,类似于星网舱内的全息游戏,只不过军部系统的更加严谨和科学而已。

粲澈眉眼含着点笑意,轻到许程几乎看不见那一闪即逝的存在。

“好。”

-

两人去了模拟室上训练舱,登陆后,粲澈很快看到第一时间赶到的澈竡,对方作为智元机甲的核心,本身应该是经常在机甲内部的,可惜最近粲澈并不怎么用机甲,它只好在星网里游玩。

光晕般的小团子和粲澈贴贴,很快就从粲澈身上感受到熟悉的气息,“和pp……papa回来了?”

粲澈挑眉,诧异于澈竡的敏感,但很快,想到空间钮里的盒饭,“你把饭送给他。”

澈竡不明所以,毕竟苏竡在他眼中一向很强大,至于带饭这种事情,根本无稽之谈,不过它很快就想到了主脑带它看的那些书,恍然大悟,是情趣啊!

这样想,澈竡依依不舍地贴了贴粲澈的脸颊,语气依恋,“主人,那我先去送饭啦,一会儿找你玩。”

“好。”

进了全息里面,许程很快就打开了想让粲澈挑战的东西——

1192-27战役,模式:随机。

许程笑眯眯地站在粲澈身后,“我就在你身后跟着吧?”

许程都这样说了,粲澈哪有不应的道理,很快看到自己面前的光脑面板:

【姓名:粲澈

身份:M77军团指挥官】

【星兽潮期,正在和虫族交战的M77军团腹背受敌,仅剩150人,潜藏在战场中心。】

一句简单的介绍,指挥室面板上就能看到很多其他信息,而这也是危机的时刻——逆风开局的指挥,确实很有挑战性。

粲澈最先看的就是地图,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己方队友绿点十分分散,看得出来是慌忙逃窜顾不上,而红方点则集中地搜寻,那是虫族,星兽潮蓝点零零散散,看得出来刚走,而在地图边缘,还能看到灰点——异形。

确实很棘手。

整个宇宙战场灰蒙蒙的,很难补给休养,目前战场人数太少,再战于己不利,粲澈决定先找到星球点降落补给。

星兽潮是星兽发凶或者感知到危险而造成的,大多是在孕育季节,它们也需要星球落点,所以星兽潮的方向和沿路,很大概率会有星球存在。

粲澈快速打开剩余兵力:

【机甲兵:士级机甲师50人,使级机甲师30人,将级机甲师5人,王级机甲师1人;

医疗兵:急救兵10人;

舰长:1人;

后勤兵:3人;】

【战舰:3艘(1号破损度50%,2号破损度30%,主舰破损度10%)】

而粲澈目前在的就是主舰。

很分散,但大部分战斗力都保留,战舰人数上限50,主舰上限100人,这个团本身规模不算大,但原本应该是至少有10艘战舰的。

现在主要问题是,战舰驾驶需要舰长,舰长只剩下一个,他作为指挥又能驾驶,所以可以作为主舰的驾驶者,那势必要抛弃一个战舰。

如果换做其他人,恐怕根本下不了决心,可战场,犹豫的时间就是生命,粲澈果断决定抛弃那个破损度50%的战舰,在指挥室下命令让分散的战队集中。

2号战舰:除了士级机甲,其他全都去了,而士级机甲到主舰,也是粲澈把自己战斗力算上。

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计算指挥战斗力的,但如今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为了整个战斗的收益,粲澈也不会冒险。

胡乱地让大家冲前线只会变成炮灰的白白牺牲,那对于长远看是不利的。

主舰隐身,2号战舰紧随其后,小心翼翼地躲避着虫族的搜查。

上一篇: 亚当 下一篇: 又病又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