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融雪(248)
崔鸿雪捏了捏眉心,一句“没办法,是陶金银自己想待在那儿”生生变成了“我会想办法的。”
有事情他就得去解决,不管是大事小事,还是根本做不到的事。
谁让他当初就那么听她的话,说要把陶金银弄去做武官就弄去了。
皇后已有孕三月的时候,天气已经凉了下来,正式进入了秋天,整个大地变成了金黄色。
皇后胎象稳固,又正值生辰,因此皇上下令,要给皇后大办此次寿宴。
蒋皇后的风头简直是盛到了极致,偏偏蒋家两位父母至今仍是平民。
皇后特地请示了皇上:“能否将臣妾的父母一并接来为臣妾贺寿。”自入宫以来,她还从未见过父母一面,有时候她还当真不知,自己入宫的这一步棋走得对不对。
可这已经是她当时选择的路里最好的一条了,最后如愿达成,即便与父母相隔甚远,她也说不出一句后悔的话来。
蒋皇后的气色被养得很好,看得出是被人精心照料着的,一个女人生活是否幸福,极大程度可以从脸上看出来。
身为皇后,她却也没什么烦恼,生平最大的烦恼也不过就是不能与父母和自己的小姐妹时常见面。
至于那些旁人最看重的自由,她却不是那么看重。
能这么养尊处优的活一辈子,蒋青妍相当满足。
到了皇后寿宴的这一天,陶采薇和崔鸿雪两个早早地入了场。
陶采薇实在是太想见到蒋青妍了,她们俩以前当小姑娘的时候,每天有谈不完的关于未来夫君的话题,更有聊不完的对未来家庭的想象,如今她们分明都已经有了各自的家庭,却再也没有机会聊这些事情。
崔鸿雪被她拖得没办法,尽管他一直对她说:“皇后不可能坐那儿等你来的,你慢些去也无妨。”
陶采薇却一定要争当第一个给皇后贺寿的人。
晚上,用来举办寿宴的大殿里灯火通明,已经来了不少的宾客。
今天令众人谈论纷纷的,却是率先到场的皇后父母,蒋家夫妻行事却相当低调,若不是皇后率先派人给他们送去了衣物,只怕这对蒋家夫妻,皇帝都要称之为岳父岳母的两人,看起来比大多数人还要不起眼。
陶采薇一见到蒋家伯父伯母,便立马扑了上去:“蒋伯伯,蒋伯母!都好长时间没见到你们了。”
三人围在一起,很是嘘寒问暖、热切交流了一番。
崔鸿雪默默立在她身后,恍惚间,好像又回到了他曾经在她身边做男仆的时候。
蒋伯母见了他还吃了一惊:“咦,这不是之前老跟在你身后的那个小对象吗?”
陶采薇瞥了他一眼,对蒋伯母嘿嘿笑了两声:“就是他。”
随后对崔鸿雪摆了摆手,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好像在说:“你自己干的事情自己过来解释清楚。”
崔鸿雪面对皇后的父母,却不能不遵守礼数。
后来蒋家父母听到旁人叫他崔相,瞪大了眼拉着陶家丫头有说不完的悄悄话。
崔鸿雪时不时地还老感觉这三人在对他指指点点的。
是,他是骗了他们,可他当时的的确确就没打算做回崔鸿雪啊。
一个只会种地的农民,又穷困又潦倒的,突然对人说自己其实是京城里那个人人皆知的崔鸿雪,说出来那不让人笑掉大牙嘛。
别说现在做回崔鸿雪了,在这些以前河首府的熟人面前,还真有点抬不起头,倒不如崔波来得光明磊落。
不管怎么说,现在所有人又知道了一点,那就是这个从铅兴县突然冒出来又嫁给了崔相大人的陶姓女子,与皇后的娘家关系匪浅。
从此便更不敢得罪她。
可是说到底,她仗的也是崔相大人的势,归根结底,这朝堂上真正不能得罪的人,还是崔鸿雪。
昨□□堂上崔相与皇帝那一番争论才叫一个让众人惊掉了牙。
皇上无论与崔相大人在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上有多大的分歧,但总归都是各有各的理,直到一方说服了另一方才算数。
可昨日德高望重的年迈太傅竟亲自出现为崔相站台。
在皇帝与崔相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历经三朝的老太傅慢悠悠站出来,对着年轻的皇上说:“皇上登基时间不长,年纪也尚轻,依老臣看,遇事不决时,听崔鸿雪的就准没错。”
这一番话,若是写在史书上,不过是一个老臣对年轻帝王的诚恳建议,更像是致仕前的托孤之言。
可若是出现在当下,那简直叫把皇帝的脸面下了个干净。
有了老太傅的这么一句话,往后皇帝还真得事事都听崔鸿雪的了,以往二人高低还有一番道理可以争,可现在老太傅当中表明,皇帝他不如崔鸿雪。
崔鸿雪听了这话,却并不舒坦,相反,他的一口气又悬悬地吊了起来。
皇帝不愿意听他的,更不愿意被他压一头,朝堂上却人人都盯着皇帝,提醒他老太傅曾说过的话。
这样一来,皇上便就只有一个办法应对了,那就是让崔鸿雪消失。
崔鸿雪不难推测出这一点,庄时不会杀他,但他一定有什么办法,要让崔鸿雪离开他的视线。
可惜在耍阴招这一点上,庄时仍是比不过他的,只不过崔鸿雪不会对庄时耍阴招,他不屑于,也不会。
时辰已到,帝后在两个大太监的宣告下,缓缓步入了大殿,众人叩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