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考状元(148)
好在韩时遇身体好,兴隆寺那房间也如雪洞一般寒冷,他这些日子都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在这种环境下忍受寒冷,是以倒也不算难熬。
初九日子正时分,正式发题。
与此前乡试不同的是,会试是由朝廷统一印刷试题的,只是考生须得在投递咨文的时候上交一份符合规格要求的试卷纸。
朝廷能出人工和油墨给你们印刷试题就不错啦,试卷纸还是要你们自己出的。
毕竟试卷纸价值不菲,数千人合起来,那可就是一笔大支出了,朝廷肯定是不愿意出这笔钱的。
国库那么空,还有那么多地方需要支出,能省一点是一点。
其实在一些文风兴盛的科举大省,乡试试题也是由朝廷统一印刷的,毕竟他们的印刷局要更为发达一些,但像岭南省这样的小省,又不是科举大省,自然也就没有这个条件了,考生便只能自己抄写了。
韩时遇拿到试题扫了一眼,《四书》《五经》题便不必说了,如大家伙猜测的那般,试帖诗的确是出现了。
韩时遇心里叹息一声。
周首辅在会试这样的大事上退让,肯定是形势对他极为不利,若是他再无力挽回便危险了。
毕竟,一山不容二虎嘛。
只盼着周首辅能力挽狂澜,能够多坚持几年。
不过韩时遇觉得,有点儿难。
韩时遇胡思乱想了一通,一阵北风吹来,他清醒过来。
罢了,如今他只是一个渺小的考生而已,能不能高中进士都未可知,思考这些纯粹是多余,还是答好眼前的试题要紧。
韩时遇收回神思,就着烛光将试题看了一遍,心里便大致有了数,当下先看第一题,审题寻到出处,而后开始琢磨如何破题,又如何行文,将思路写下来之后,他便收笔不写了。
其实他此时精神还算不错,毕竟初八他一整日都在号室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养精神,但他不喜欢熬夜写题,特别是对于他这种有严格的生物钟的人来说,颠倒黑白是不理智的,毕竟后面还有八天时间呢,若是一开始就崩了,后面不好调整回来。
便是似如今这般熬夜对他而言都是不该。
韩时遇果断的将试卷纸收起来,吹熄蜡烛收起,放好木板躺下放空头脑,没多久便沉沉的睡着了,次日生物钟一到,他便清醒过来,果断起身,略作收拾,点灯做题。
如此持续九天,韩时遇虽有些疲惫,但精神还算饱满,气色也还好,走在一众考生中,倒是颇有几分鹤立鸡群的感觉。
第82章
韩时遇回到兴隆寺睡了一天,就又原地复活了,这就是身体好的好处了。
同一个院子里和韩时遇一样身体好的便是来自山东的徐方了,就是回来那日形容狼狈了一些,也不像韩时遇那样先跑去洗了个澡再回来休息,他是从贡院出来就直接回来躺下了,不过休息一天就恢复了大半,起来收拾自己了。
倒是来自江浙的刘敏一出来就病倒了,高烧不退,还是韩时遇建议用酒擦拭身体部位,慢慢的将体温降了下去,醒来后刘敏对韩时遇多了几分感激,态度也缓和了一些,但看得出来仍旧有江浙学子的高傲,好在韩时遇也并不在意这些。
韩时遇恢复精神之后,趁着记忆尤新,将会试内容默写了下来,顺便派韩竹去汤家看看张青元情况如何。
张青元考完试感觉就像是去了半条命,躺了两天才缓过来,正好韩时遇把考卷全都默写出来了,便带着考卷上门请教汤翰林。
汤翰林因为资历不够,这一次阅卷官没有点到他,他是如常上下衙,因此倒是有空给韩时遇和张青元看考卷。
汤翰林看完韩时遇的文章,只觉得淋漓尽致,不由得拍案叫好,对韩时遇说:“以你这文章的水平,如无意外,定能高中。”
这水平,汤翰林觉得中个会元都不过分。
但这也只是他一人之见而已,所以他没提这茬。
至于不中的几率,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这人能不能高中,除了实力之外,还须得有运气。
实力和运气二者,缺一不可。
韩时遇考得好,张青元则是要比他差多了,汤翰林觉得他的文章若是要高中很是勉强,因而只说他若是运气好,也有高中的可能。
张青元又不蠢,哪里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瞬间觉得难受极了。
韩时遇宽慰他:“尚未放榜,一切皆有可能。”
张青元摇头苦笑:“我自己的水平我自己清楚,确实是火候未到。罢了,三年后再考便是。”
多少人从二十多岁考到三四十岁,甚至五六十岁才考上?
他自然是不想这样的,但若命运果真如此,也只能接受。
张青元强行振奋精神:“倒是常贤兄,写得如此好文章,此番定然高中,届时可要请客。”
韩时遇也多了几分振奋:“可。”
因觉高中无望,张青元一下子放飞自我,接下来一段时间整日出去应酬,结交天下英才,韩时遇因为还要准备殿试,是以依旧每日读书。
读书不知时日长,滴蜡到天明。
转眼间就到了四月十五日,正是会试放榜的日子。
按照大魏朝的规定,会试放榜应在四月十五日前。
若当年考生人数少,则提前放榜,最迟是四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