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考状元(169)
韩张氏闻言便道:“既是为朝廷效力,祖宗定然不会见怪。”
韩老爷子也迅速反应过来,忙道:“时遇既已为朝廷命官,当以尽忠皇上,报效朝廷为上。”
众人纷纷附和。
张青云心里感叹,难怪韩氏一族能培养出韩时遇这样的人物,纵使生长在乡野也有如此见识。
只要这些韩氏族人不给韩时遇拖后腿,韩时遇在京城就没有后顾之忧。
张青元将韩时遇托付的信件交给韩张氏,便提出告辞,被韩老爷子挽留:“时遇虽不回,但族里还是要大摆宴席招待四方以示庆贺,张公子千里迢迢而来,不若多留一天,喝杯水酒再走也不迟。”
张青云答应了,韩老爷子便让韩时风带着张青元下去安置。
张青元一走,韩老爷子便看向韩张氏:“时遇他娘,快看看时遇有甚嘱咐。”
韩张氏手里共有四封信,一封是给她的,一封是给文秀清的,一封是给文举人的,还有一封是给韩老爷子的。
韩张氏便将文秀清和文举人的信都给了文秀清,然后将韩老爷子的信也给了对方,最后自己打开信开了起来。
韩时萱忙跑到韩张氏身边看信,韩茂则是凑到韩老爷子身边,文秀清将给文举人的信收好,深吸一口气才打开韩时遇给她的信。
韩时遇给文秀清的信里,除了对文秀清表了相思之情,主要是说自己对家人以及家里产业的安排:家人肯定是要上京跟他会合,他会尽快在京城租赁好房子,准备好一切等待他们的到来,只是一路迢迢,山重水复,危险重重,他不能亲自护送,心肝愧疚,希望文秀清能够代自己照顾好家人和自己,护送家人平安上京。
他将一路上京的路线以及要点都详尽记录,好让文秀清心里有数,不至于因为彷徨不安而手足无措。
最后是对家里产业的安排,韩时遇用的是商量的语气:他自幼丧父,能有今日,多得文举人的栽培,族人的支持,所以他如今有出息了,也当对文举人和族人有所回馈。
对于文家这边的安排,其实他们早就已经商量好了:如果韩时遇果真中进士留在京城,文举人继续在广泉府读书,文夫人带着孩子们也随夫一道前往广泉府,到时候在广泉府开家居分店,经营所得俱都归文家所有,这样家居店里从韩家这边进肥皂售卖,所赚银钱足够补贴文举人父子读书。
至于西宁府的店铺则寻可靠之人操持,文夫人负责每半年看账监管,所得还跟之前一样两家对半。
肥皂工坊因配方是韩时遇的,从一开始文家就避嫌不曾伸手,是以也由韩时遇分配。
肥皂经过韩时云将近三年的经营,在西宁府已经铺陈开来,本来留下韩时云继续经营是最好的,但韩时遇身边需要韩时云,韩时云也想跟着韩时遇前往京城,因此韩时遇决定将肥皂配方交给族里,由族里开办肥皂工坊,继续供应西宁府的需求,如果族里有能人就继续扩张,将整个岭南市场拿下,如果没有能人,就低调行事,守住西宁府的市场即可。
肥皂配方是韩时遇的,所以肥皂工坊每年都要分红给韩时遇,这是不必说的。
韩老爷子早知道肥皂赚钱,但这到底是韩时遇的配方产业,他从不觊觎,没想到如今韩时遇高中状元了,竟是将配方交给了族里,族里对韩时遇越发的感念。
韩老爷子更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帮韩时遇将族人看好,不许任何人拖他的后腿。
此外,韩时遇提议族里建学堂,供族里不论男女儿童上学读书,至于教学的夫子,原本当他亲自操持,奈何他人在京城不能归来,所以就拜托文举人帮忙举荐邀请。
但他将昔日考举笔记备份一套留在族中,既为族中后辈,如若有识之士为韩氏教学三年,生员有中童生亦或者秀才者,可将他的笔记借给对方翻阅研究。
另外他出资购买二十亩良田捐为族田,出产用于补贴孤老以及学堂运行。
这些事情韩时遇在信里都一一跟文秀清解释说明。
一个人想要在官场上走得更高更远只靠他自己一个人是不行的,他背后得有靠山,也有后继之人。
文秀清自然不会反对韩时遇的决定,韩张氏和韩老爷子更不会反对,事情就这样决定下来。
次日凤溪村韩氏一族大宴三日庆祝韩时遇高中状元,而后韩张氏一家以及韩时云一家收拾行装,与文举人一行前往广泉府,乘海船赴京。
第97章
京城,韩时遇并不知道文秀清他们办完喜宴,祭过祖宗,已经一路上京而来,而到底京城的日子也将会比他预计的要早一些。
今日又是休沐日,韩时遇没有应汤翰林的邀约,前往参加文会,而是去了致远书店。
京城致远书店的掌柜姓洛,听闻韩时遇来到店里,他忙出来迎接:“韩大人来了。”
“洛掌柜。”韩时遇微微颔首与之招呼。
洛掌柜像招呼普通客人一样招呼韩时遇:“不知韩大人此来是想寻些什么?”
韩时遇道:“听闻你们可以定制笔墨?”
洛掌柜笑着点头:“确实如此。韩大人是想要定制笔墨吗?请随我上二楼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