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考状元(209)
转眼间,韩时云的铺子已经买好,招兵买马,很快前面的铺子货柜装满了货物,后面的工坊也相继生产出大批的肥皂以及润肤膏,前三天开业因有开业大酬宾打折活动,可谓是客如云来,肥皂和润肤膏都卖了不少,三天后肥皂和润肤膏因为第一批客人的反馈很好,也渐渐的打响了名气,店里的生意趋于稳定,每日的销售额并不低。
而文秀清也带着韩时萱参加了几次宴会,大家便知晓韩家有女已长成,正待嫁闺中,于是便有不少人家愿意相看。
文秀清将有意的人家信息都整理起来,夜里跟韩时遇感叹:“当初我刚嫁到韩家,萱姐儿不过是个十岁的小姑娘,娇俏可爱,转眼便过了七年,如今萱姐儿已17岁,我们再不能强留她了,我这心里一想着她以后要嫁到别人家做媳妇,再不如在家中自在,我这心里边难受得紧,恨不得将她一辈子留在家中,可我又知道,如若我真这么做,那才是真的害了她。”
韩时遇比文秀清更难接受。
在后世,女子最小也要21岁才结婚,甚至有很多女孩子三十多岁仍旧在拼搏事业,无意婚姻,可在这古代,女子若是留到二十岁,便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婚姻市场便要矮人一截,只能嫁有毛病亦或者二婚的鳏夫了。
便是如今韩时萱也已经十七岁,于很多人而言,也已经是老姑娘,相看婚事也已经大为不易。
也幸得他如今中了状元进了翰林院,前程算好,韩时萱的婚事还是有选择的余地。
好在韩时遇想得开,他很快打起精神:“这世道便是如此,也没更好的办法,我们做哥嫂的也只能替她把好关,给她找个好人家了。”
“嗯,我这里有几户人家我感觉还不错,但具体如何还要再打听打听才行,还有男方,我们也不方便见面,你若是有空,便寻个机会去见见人。”文秀清说。
韩时遇点头:“好。我这也有两个人选,你也听听。”
第118章
韩时遇的两个人选都是读书人。
虽然有句老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但也不得不说,在这古代,读书人却是最佳的女婿人选。
因为读书人只要考上了举人,哪怕不能考上进士,社会地位也能大幅度提高,也有选官的资格,做个偏远县城的县令是没有问题的。
哪怕是不选官,开个书塾亦或者去书院做个夫子也是可以的。
更不要说魏朝文风兴盛,人们多喜欢找有名气的读书人题字作诗什么的,奉上的润笔费那是相当的丰厚。
从前便有读书人靠着给人题字作诗攒下万两家资。
更不要说如果对方考上了进士,便能选官直接成为官夫人,日后丈夫飞黄腾达,作为妻子自然也会跟着妻凭夫贵,荣耀无比。
但嫁读书人也有坏处,他一朝飞黄腾达,就难免三妻四妾。
但这不是读书人的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风气都是如此。
你嫁给豪门贵族,你是高攀,天然低一头,婆婆不管看你顺不顺眼,总是喜欢给你塞小妾,丈夫也不会觉得睡个小妾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你嫁给读书人,起码在他还没有起来之前,你有足够的时间站稳脚跟,掌控内政,将一切控制在自己手中,当然,韩时遇更看重的是,一些好的读书人家都有规矩,要四十无子才能纳妾,便是纳妾也多尊重正妻。
至于商人,自古商人最重利,也是最没有规矩的,什么平妻什么两头大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韩时遇当然不会将韩时萱嫁到这样的人家。
至于普通老百姓,当然很多都一辈子只有一个妻子,但那是男人不想吗?那是他们没有这个资本罢了。
更何况,如今自家条件不错,也着实没有这个必要让自己的妹妹去吃苦。
韩时遇综上所述,千挑万选为韩时萱挑了两个人。
一个姓刘,出身大家族的旁支,今年十八岁,已是秀才,尚未考上举人,但韩时遇看过他的功课,根基扎实,颇有几分悟性,并非死读书之辈,再苦读几年,考中举人不难,至于能不能考中进士,这是讲究运气的,韩时遇就说不准了。
他家里条件挺好,人口也简单,只有一个妹妹和寡母。
韩时遇是比较看好这刘秀才,个人长相不错,才华不错,品性也是很好的,成熟稳重,洁身自好,并非轻浮之辈。
文秀清听了也觉得这刘秀才是个不错的人选。
但韩时遇也有顾虑:“刘秀才也有不好的地方,便是家中父亲早逝,只有寡母。这刘夫人人品到底如何我没有接触过,但也打听过,说是比较严苛。就怕如果时萱真的嫁过去,这婆婆对她也严苛,甚至如果婆婆更变态一些,因着自己没有丈夫的关怀,便嫉妒儿媳妇,亦或者把儿子当做是自己的私有物,见不得儿子跟儿媳妇关系好,便从中挑拨离间,那就糟糕了。”
不过韩时遇很快就想到,自家也是寡母:“当然,我娘性格也很严苛,但是我娘心正,她是盼着儿子好,也盼着儿子跟儿媳妇好的,所以不会苛待你。如果刘家夫人也是跟娘亲一样的心正,只是性格严苛一些也没什么。”
“娘当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婆婆。”
文秀清都觉得自己幸运,自从嫁到韩家,除了前面那几年,韩时遇忙于读书跟她不亲近,但婆婆和小姑子都是把她当做一家人。在韩时遇在外读书那些年,她们娘三相依为命,感情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