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她只是担心宋家的人会怠慢宜真,所以格外挑剔严厉。可若要说恶意,却是没有的。
夏叶显然被家里护的极好,眼见的有些怕梅儿,见她笑忙回了一个笑。
宜真回头继续前行,橘色裙角拂过,如花般合起,复又绽放,如此反复。
她的礼仪规矩都是宫中教养嬷嬷手把手教导的,她那位祖母虽然不待见她,却最是好颜面,为着不让她出门丢了她的脸,很是废了一番心思。
襄台伯府不算大,起码是比不上富丽堂皇,如园林般的长公主府的。
没一会,宜真就回了惠和院。
院门前,宜真止步,抬头看着匾额上的三个描金大字。
惠和,仁爱和顺之意。
在一开始的时候,宜真并未多想,毕竟起名,自然是挑好的字眼来凑。可时日长久了,她才知,原来这个名,是宋简之特意为她取得。
不是仁爱和顺,而是要她谦虚处世,中正平和。
可她还不够谦虚和顺吗?
宜真忽的扯了扯嘴角,或者说,他在取这个名字的时候,想的是什么?
是她那位素来骄狂,眼高于顶瞧不上襄台伯府还有宋简之的祖母吗?
不过是欺软怕硬罢了。
可笑!
宜真进了院中。
落座之后,几个丫鬟忙活着伺候了一番,之后梅儿就将人都撵了出去,正要接着问下去,就听外面一阵喧闹。
“夫人,老夫人有请。”
夏花在外面禀报。
宜真细长如远山般的眉微的一动,随后看向梅儿笑道,“走吧,去看好戏。到时候,你就知道我为什么会那么说了。”
梅儿惊讶,嘀咕道,“难道是老夫人不同意?”
说着她自己都不信,这几天谁都能看的出来老夫人有多喜欢蔡静姝,能把人留下给宋简之做妾,以后日日都能看见,她怕是巴不得呢。
宜真笑而不语,一路带着人去了老夫人院中。
侍候左右的丫鬟掀开帘子,她迈步进去刚站定,就见屋内只有两人,宋简之跪倒在地,老夫人站在他身前,一脸怒色。
啪——
“胡闹!”
一声怒斥,老夫人甩手给了宋简之一个耳光。
宜真正欲见礼,见状立即配合的做出震惊的模样。
“母亲,何事如此发怒?”她捏着帕子掩住唇,细声细气的问。
不惊不忧,毫不走心的只装了个表面样子。
老夫人看了心里一堵,立即明白,她这刻意做给宜真看的巴掌显然白打了。
第3章
“宜真来了。”
发现宜真出乎预料的难缠,老夫人的心中一沉,微微眯了眯眼,面上却丝毫不显,微笑唤道,招呼她过去。
“来快让娘看看,可还好?没被这个孽障气到吧?”她眼带担忧,关切询问。
“母亲说的哪里话,我有什么好气的。”宜真笑道,“倒是母亲,怎的动了这样大的气,您可要爱惜自己的身子。”
宜真缓步靠近,淡淡看着自己的婆母廖氏,她生宋简之时年纪不大,便是如今也才四十出头,正是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妇人。
眼下笑的颇为慈爱,似乎极为喜欢她一般。
但宜真知道这都是假象。
廖氏和宋简之母子,是如出一辙的性格,多疑多思,寡恩冷情,甚至比起宋简之,廖氏更多了些刻薄。
如今这样,不过是为了安抚她罢了。
廖氏也算出身大族,有些事宋简之不懂,她却是明白的。
她很清楚,成婚半月宋简之就要纳妾,若是传出去,会造成什么后果。
路过跪在地上,满身狼狈的宋简之,宜真随意撇了眼,然后便对上了一双死死盯着她的眼。
羞恼,愤怒?大概都有吧。她懒得细看,一眼就收了回来。
“你这孩子,跟娘有什么不好说的。今日的事娘已经知道了,是书安的错。混账东西!”说着她骂了句。
书安,是宋简之的字。
宜真面色纹丝不动,噙着微笑,礼仪周到,端庄雅致——
可这不是廖氏想看到的。
她心中一沉。
“这,母亲说的是何事?我竟不知?”宜真一脸茫然。
按理说,宜真现在该表现出怒气来,最好是闹一阵脾气,就像上辈子一样,然后才好让廖氏安抚,最后强行按下这桩事。
可她现在,是真的一点也不生气。
宜真不在乎。
廖氏脸微的绷紧了刹那,随之笑开,说,“娘知道你是好孩子。”
她心中一转,改了主意。
“但做妻子的,还是要软和些,莫要多思。今日那小院的事我问过下人,都道只是误会,书安没骗你,是静姝要摔倒,他才去扶的,并无他意。”
“也怪我,没教好他,他见你不相信他,一时恼怒,竟胡言乱语起来,真是胡闹!”说着话,廖氏似是气不过,又拍了宋简之一下。
“青梅竹马是真的,可别的却是没有的。”
“我已经命人将静姝送回去了,往后无事也就不来往了。什么妾室,以后谁也不许再提。”
梅儿垂着头站在宜真身后,闻言眼睛渐渐睁大。
都让自家夫人说准了!老夫人竟然真的不肯同意!
可这到底是为什么?梅儿想不明白。
廖氏说的肃然,宜真也配合的做出了认真的模样,只是从始至终,连嘴角噙着的微笑弧度都未曾变过。
“原来是为着这事,男子纳妾,本就寻常,况且还是表妹,亲上加亲,正好能多陪陪您。我本来还担忧伺候您不够周到,有了表妹也不必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