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军婚:一家子极品我最缺德(436)+番外
不用林向南输出太多,一样在研究所上班的赵凤英就来解围了,“彩电是研究所给的奖励,有什么好问的?咱们林老师的工作也不差,没有顾振华,她照样用得起这些东西。”
赵凤英和李营长也住在这个家属院,住的是三居室的楼房,林向南一来,赵凤英就发起邀约。
“没想到我俩居然能住到一起去。回头一起上班。”
“好啊好啊。”林向南答应得飞快。
相比起家里这些电器,林向南家里的两辆自行车,那叫一个不起眼。
住家属院了,胡美丽去包子铺,也得骑自行车。家里的年轻人上班,孩子上学,九婶就留在家里,忙活洗衣做饭的事,一大家子人分工明确。
搬家后上班的第一个早上,赵凤英老早就来催林向南,“还不走吗?快到点了哎。”
“马上,马上。”林向南叼着包子,拿着豆浆,推着自行车出门。
两人一起上班的第一天,赵凤英就差点迟到,会议室人都到齐了,就差她俩了,她俩一到,会议立刻开始。
会一开完,赵凤英就说道:“以前看你踩点,还挺好玩的。现在轮到我自已踩点,就太刺激了。”
赵凤英捂着胸口,脆弱的说道:“这刺激,我承受不住。”
林向南心虚的笑笑,“我要说我心里有数,对时间的把握非常精准,你信吗?”
信倒是信的,但赵凤英不敢赌了。
早起上班搭子,合作了第一天,就散伙了。
赵凤英还想客气的约晚上一起回家的,但林向南却拒绝了,“我跟人合伙搞了个培训班,下班了我得去看看。”
下班之后,赵凤英回家属院,林向南则骑着自行车去培训学校。
林向东也没有辜负他金牌讲师的名号,新的学校一开,打出林向东的招牌,几个班级就被报满了。
他不仅教英语,教美国的风土人情,还教大家怎么申请国外的大学……上林向东的课,会给人一种赚大了的感觉。
自家人去挖墙角,不用挥锄头,林向东就跟着跑了。
“在哪儿教不是教,就去你办的培训学校。但我先说好,等家里的家电换完,我就不准备干了。太累。”林向东提前打预防针。
林向东的物欲也不高,家里双职工,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结婚之后,叶听雪的单位又分了房子。
置办完家电之后,林向东就没追求了。
有个旱涝保收的工作,就是会这样。林向南理解,但不太想放人。
因为她掰着指头算了一下,夜校老师工资挺高的,一个月能挣一百多的外块,再加上学校的补贴,叶听雪的工资……最多不过半年,林向东就会功成身退。
为了给林向东更大的刺激,也为了留住林向东,林向南果断拍板,“这样,你来,我不给你开工资,你技术入股,给你10%的分成。”
林向东本来想拒绝,被叶听雪按着头同意了。
花大娘一看这样,也分了10%出来。没办法,谁叫这培训学校的学生,都是奔着林向东的名头来的。
有了股份,不止林向东下班就来培训学校,叶听雪下班之后也来主动帮忙。
甚至叶听雪还会兼职老师,帮忙上课。
没办法,谁叫林向南给的太多了。原计划上半年的课换家电,学校一招生,收了报名费,家电的费用不仅齐活了,还翻了好多倍。
钱到手,叶听雪干劲满满,“当老师比当年下乡的时候轻松多了。不累。你大哥也不累!”
学校打的是林向东的招牌,但他白天有事,白天的课只能由其他老师负责,林向东依旧负责晚上的课。
相比白天的课,晚上的课,人更多。出得起培训费,又想出国打工挣钱的,很多都是打工人,只有晚上有时间。
林向南去到培训学校的时候,林向东已经到了,叶听雪也在办公室,陪他一起吃晚饭。
“小南来啦?吃点吗?我去给你洗筷子……”
林向东邀请的话还没说完,林向南就疯狂摇头,“我不吃。”
“食堂打的。”叶听雪补充。
林向南态度软化,“那我尝尝味。”
她也不敢多吃,先垫两口,回家再吃晚饭。
第393章 心痛到无法呼吸
林向南坐在桌边,拿着半块馒头磨牙,关心的问道:“新招来的这批上课老师怎么样?不合适的话,我再重新张罗。”
“专业能力都挺不错的。有两个学弟放得不太开,再适应两节课应该就好了。”林向东对自已的那些同事都很满意。
介绍到培训学校兼职的人,都是林向南特意挑选过的。
会读会写还不行,发音还得标准。名校的学生,没有笨蛋,只要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很快就能练出来。
而且英文这个东西,是世界的主流语言,想要查阅论文,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就得会英语。
一个普通学生,不自已好好学,总不能指望查阅资料的时候,请翻译吧?王教授收的学生,就没有不会英语的,至少看和写没问题。
林向东相熟的朋友和同学,英语也特好,谁叫他是留学归来的呢。
他们兄妹俩一使劲,吆喝来的师资团队,那叫一个强,最差也是个本科生,留学生、研究生都不算稀罕的。
唯一可惜的是,里面的老师,全是兼职。有的人只能上午在学校当学生,下午在培训学校当老师,无缝衔接。
和林向东聊了几句培训学校的事,确定培训学校运转正常,林向南就准备走人。
“我回去吃晚饭。你俩晚上回去的时候小心点,要是太晚,就在宿舍休息,晚上的治安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