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军婚:一家子极品我最缺德(483)+番外
其实主要原因是,她们这两年没法出去,根本就拿不到护照。学校领导都已经找她们谈过了,可以直接保研,或是分配工作,但出国免谈。想要出去也得再等两年。
关键是,她并没有退出林向南的项目,等出了新的成果,可能就是两年之后又两年……
但让她不跟林向南混,那也不可能。
不管留在哪里,真本事才是吃饭的家伙。比起出国留学,她更乐意留在林向南身边学习。林向南的本事,可不比国外那些知名教授差。
学校实验室的人这么想,香港招来的助手也是这么想的,放长线钓大鱼。
唯一不同的是,苏旺旺她们放线的方式,香港来的那几个有点无法理解。
“既然不想出国,又都是跟着林博土学,你们怎么不到这家公司来上班?”虽然来自香港,但家境依旧困难的熊敏才,发出灵魂拷问,“你们不爱钱吗?”
“这谁能不爱啊?”苏旺旺无语的反驳。
熊敏才追问:“那你是想在学校实验室混资历?先把名气搞上来?”
和公司这边的项目比,学校那边的项目,确实要高端很多,更方便刷声望,也不怪熊敏才他们这样想。
本事不够的时候,先做助手,以后再做小老板、大老板,只要到了能自已独立做项目的时候,他们就不愁没钱途。
连林向南都是这么过来的,先是跟着王教授去研究所打杂,混着混着,就能做自已的小项目,名气大点,就能申请更大的项目。
混到林向南现在这地步,他们就算是彻底混出头了。
没看公司给的实验经费,全都由林向南一个人做主吗?
那么多钱从手里过,还能把日子过穷,那就太不像话了。
林向南那小日子过得,就像个大贪官,看得熊敏才他们眼睛都直了。
大陆这边,有的地方连温饱都还没达到,苏旺旺她们在学校关心的就是学习,奢侈品、古董什么的,她们都没放在心上。
香港那边日子就不一样了,熊敏才几个也是见过好东西的,也见识过一点名利场,但他们依旧能被林向南给唬住。
林向南是个从不亏待自已的人,公司这边的办公室,林向南装修得十分舒服,冰箱沙发什么的,都给自已准备着,连床都有一张,累了当场就能睡。
把公司当成自已家,在林向南这里,不是个口号,她真是这么干的。因为这栋实验楼本来就是她的。
别说谢明朗这个合伙人平日里不在,就算他在,他也管不到林向南身上。
日子过得太舒坦的结果就是,林向南上班的姿态过分悠闲,有时候还把家里的小东西带来把玩。
翡翠的十八子手串,碧玺手串,金珠的项链耳环,苏绣的团扇……
林向南手里把玩的东西,没一个便宜的。新得的好东西,林向南总得稀罕两天,拿到办公室玩一玩,腻了就换新宠。
要是在学校实验室那边,林向南扇个小团扇,苏旺旺她们只会觉得扇的风太小,给林向南搬一个大电风扇来。香港来的几人,就能看出不一般来,会夸林向南的扇子好看,绣工好。
林向南有这个财力,新来的五个助手,一点都不惊讶。
如果混到林向南这个地步了,还是个穷鬼,那他们还奋斗个什么,直接躺平不就完了嘛。
第434章 我要去看看他
学术大佬应该有钱,是熊敏才他们这几个助手的刻板印象。
但来大陆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听到了那句很有名的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其他人大佬他们见面少,但王教授他们还是见过几面的,王教授的风格和林向南截然相反。
林向南就跟搞时装发布会似的,衣服的风格多变,但每一件都时髦又好看。王教授来来回回就穿那么几件衣服,衣服洗得都快有毛边了,她身上唯一戴的一件饰品就是手表,还是国产的,表盘还有些磨损。
工资不高,但王教授从没想过辞职出国。
不仅是王教授,学校里的苏旺旺他们,也是一样,羡慕外企的工资高,但羡慕一下就完了,并不会产生其他想法。
“这精神境界,我们是真比不上。”熊敏才都忍不住有些敬佩了,夸道:“可能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吧。怪不得那么多人向往苏联。”
连林向南都被捎带着敬佩了一下。
因为她实力摆在那儿,没有出国赚钱,而是留在国内。传言她替谢明朗干活,为的还是谢家捐赠的设备。算下来,她也是为了公事,才到公司实验室来上班的。学校实验室,才是耗费她心血最多的产物。
夸别的还好,夸这个,林向南还有些不好意思。
“我这才哪到哪儿啊。精神境界这玩意儿,都是一代不如一代的。”林向南这真不是谦虚。
拼别的还好,拼精神境界,她是比不上王教授他们这群人的,连胡美丽的思想境界都比她高。
但要和前辈比呢,胡美丽他们又差点。
就比如课本上的那位白求恩医生,加拿大的共产党员,能为了共产主义,到华国来参加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死在了工作台上。
这样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土,还有很多。他们能为了理想,毅然决然的到异国他乡援助同志。
同样是党员,反正林向南干不出这事儿来。
她贪生怕死,好吃懒做,拈轻怕重……
因为知道自已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林向南对自已,也主打一个溺爱。
想犯懒了,也不逼自已,该休息就休息,果断把手里的活都交给助手干,窝家里躲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