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月下喃喃(91)

作者: 鹤音yyyy 阅读记录

在某个深夜,何初喃靠在椅子上,眼睛已经很酸涩了,思维却依旧活跃。

她想起了那本笔记。

翻开了第一页,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陈靳言几乎已经离开将近一年时间。

她还是能一眼认出他的字迹。

一页页翻看着,直到那个当下最困扰她的难点,陈靳言细致而有条理地梳理了一遍。

清冽而流畅的字迹:这里你常犯错,并不常考,所以会忽略,但后续需要深入理解,不要畏难。

何初喃陡然别开眼睛,深夜的一切都是寂静无声的,整个昏暗的房间里,似乎只有她一个人的呼吸。

在这样一个与平遭并无不同的夜里,她一点点红了眼睛。

那个在她生命里消失了近乎一年的人,好像以另一种方式,又来到她身边。

那股子崩了一年的劲一下子松掉了,她是那样坚强,又是那样脆弱,压抑地哭出声来。

何初喃静静待了很久,下定了某个决心,她找出手机,拨通了很久没有打过的那个电话。

动作格外迅速和坚定。

深夜里只有她略显急促的呼吸。

她不相信陈靳言不喜欢她。

他们明明还没有把话说清楚。

电话拨过去,一声两声……无人接听。

一次两次……也无回应。

何初喃闭了闭眼。

她放弃了。

那些可笑的、荒唐的一切,还有少年时分怦然心动的情意,都在此刻被划上结点。

她拉黑了陈靳言的一切联系方式,在这个深夜,彻底和他说了再见。

——————————————

高三那年竞赛季,何初喃奔赴了A市,那场她高二参加的竞赛,在高三拿到了很好的结局。

陈靳言拿过的奖,她一个接着一个得到。

嘉英没有了陈靳言。

却又好像培养出了一个新的陈靳言。

那一阵竞赛缘故,何初喃的压力很大,睡眠有些障碍,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

成绩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虽不明显,却也足够引起师长关切。

无数人劝说她放平心态,劳逸结合。

在某个大休的周末,何初喃放掉了所有的复习资料。

随手带上手机,她拦住了一辆出租车。

司机问她去哪,何初喃闭着眼睛:“您随便开。”

绕过约莫第三个路口,何初喃缓缓睁开眼睛,望着窗外和煦的阳光,感受着温和的风。

莫名地,她想起了君同山上那一场神圣的日出。过往的记忆就这样浮现在她眼前。

何初喃轻声说:“去A市吧。”

司机有些迟疑,婉拒道:“目前还不接这样的长途业务,不好跟您算价钱。”

何初喃扫了一下付款码,转过去两千,轻声说:“麻烦您了,后续如果还有别的价格需求,我都会补上。”

司机没有拒绝。

君同山依旧是她记忆中的模样。

可惜再见不到那场日出,也凑不齐那时的人。

何初喃慢慢地爬上了山,周末缘故,人流量依旧很大,有些拥挤,即使已经很疲惫,她却依然坚持着爬到山顶。

站在了那座寺庙前。

寺庙内香客不断,何初喃也上了一炷香。

所求的也不过是平安。

那棵古木依旧被红绸拴着许多吊牌,何初喃没有再写的兴致,她慢慢地走着,欣赏着旁人写下的祝愿。

有人求平安,有人求富贵,有人求姻缘。

所有人都有欲望,欲望的本能驱动着他们写下祝愿,作为一种精神的寄托。

她一张张看过去,就像是窥见了别人的人生。

何初喃突然想找出自己当时写得那个木牌,可惜太多人求平安,她一个个看过去,署名都不是她。

某个抬头的瞬间,她在树叶的间隙,看见了一个隐隐约约的“南”。可惜再回去找,那个木牌已经藏匿在无数的木牌中。

某个瞬间,她真的以为,这个木牌和她有关。

可惜再也找不到了。

——————————————

从A市回来,何初喃状态好了很多。

成绩也一点点回到顶尖状态。

高考最后一百天,她对时间的概念已经很模糊了,只是每天重复着相同的事情。

感觉不过几个瞬息,就站在了高考考场前。

高考前夕,何初喃丢掉了所有的复习资料,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天,她在家里以自己最舒适的状态待着,甚至那晚,还熬了一个小夜。

那天晚上,她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

何初喃并不常接陌生来电,只是那天,按下了绿色的键。

电话那头,无人开口,只有清清浅浅的呼吸声。

何初喃顿了顿,开口问“你好?”

无人应答。

这样的沉默延续了大约十几秒,何初喃挂断了电话。

大概是某个恶作剧,或者是打错的远洋来电。

因为那是一串国际号码。

她记忆里没有一个熟悉亲近的人在国外。

高考是何初喃发挥最理想的一场考试。

也许是考前放松的心态,又或许是一年多积累的知识体量发挥了最大效能。

她拿到了年级第一,甚至是全市第一。

陈靳言那届错失的理科状元,被何初喃填补了空白。

一切有始有终,一切却又并不圆满。

高考谢师宴那天,所有人都很高兴,他们班级成绩格外耀眼,刘思明醉了,眼眶有些红,说他们是他带过最皮的,却又是最好的学生。

何初喃在五光十色的灯光里,也渐渐红了眼。

她起身和一个个同学告别,最后到梁思齐时,他们短暂却又自然地拥抱了一下。

上一篇: 私藏妄念 下一篇: 野心未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