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家前,先来一波零元购(390)
“师娘,没事我们就回去休息了。”
不愿再打搅他们一家三口,沈向晚三人彼此对看一眼,相继退了出去,还不忘替他们关上房门。
“再吃点吧。”
等到屋里只有他们一家三口后,季邵寒再次端起鸡汤,直到现在,想起媳妇儿分娩时遭的那些罪,他还是忍不住心尖儿直颤,这辈子都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嗯。”
知道她的老头子担心她的身体,云梦倚也没有拒绝,夫妇俩一个投喂,一个吞食,淡淡的温馨牢牢的笼罩着他们。
云梦倚坐月子的事情由赵玉萍接手了,大家还是该忙什么就忙什么,葡萄酒作坊的日产量,沈向晚人为的控制在了一万瓶,有雄厚的资金支援,明州和交州的分店也很快开办起来,前期程玉昇分别给他们配送了两万瓶葡萄酒和各种容量的高粱酒总共十万斤。
五月中下旬,府城传来了好消息,郴州各县的县令全部都换成了他们的人,经过沈向晚当日的提醒,青影等人很快便调整了他们的策略,钦差在军方的支持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雷霆出击,不止县令,县衙内大大小小的官员基本都遭了殃。
不出意外,府衙很多官员都试图站出来保县衙那些人,青影他们抓住机会,已经办了好几个府衙的官员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将他们一网打尽,彻底将郴州的政权收入手中。
今年天公依然不作美,就开春那几天下了几场小雨,他们还好,去年就让水系异能者协助郴州各地的百姓找了不少水源,其他地方就麻烦了,地里的庄稼几乎全都干枯了,将再次颗粒无收。
“军队的粮食都储备够了?”
书房里,沈向晚不放心的问道,就在几天前,他们的军队人数正式突破了三十万,如此庞大的基数,每天仅粮食的消耗就极其恐怖,虽然她空间里还储存了大量的粮食,最多也只能维持他们一个月的消耗罢了,如果他们没准备好,她也好迅速在空间里种植。
“没有,我们只有一个月的储备粮,我的意思是,我们已经安排人修建水渠,在各地都挖了很多深水井,尽可能的保证不断水,保住百姓的庄稼。”
只是储备粮食的话,治标不治本,而且,去年全国范围内都遭了灾,外面的粮食也不便宜,他们有高产粮种,只要能种植出来,根本不需要浪费那么钱去买高价粮,值得庆幸的是,郴州地区的水资源还是很丰富的,目前为止,还没出现极度缺水的情况,百姓们的庄稼长势虽然没有往年好,却也不至于颗粒无收。
“嗯···”
闻言,沈向晚没有马上接话,稍作思量后才说道:“去年我在空间里种了很多土豆玉米和红薯,不如这样,军田里的收获就留着军队自己食用,百姓们需要的种子用空间里那些应该足够了。”
“也行,这事儿我来安排,你不用操心那么多。”
伸手过去撩起她跑到脸颊的发丝顺到耳后,魏承毅柔声说道。
【本章完】
第363章 土豆大丰收
“嗯。”
这次沈向晚倒是答应得非常干脆,眉宇间也松展开了。
“其他州府的灾情如何?”
“不容乐观。”
说到这个,魏承毅的眸光稍微暗沉了几分:“去年大部份地区都遭了灾,南方和滨州等地无疑是最惨的,今年的旱灾,波及的可不是一两个州府,根据我得到的消息,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开始逃难了。”
去年朝廷就没有赈灾,估计今年也好不到哪里去,百姓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大量的人员流动,只会让整个天下都更加动荡不安。
“唉···”
沈向晚深深的叹了口气,他们现在能护着的也就是郴州百姓了,没记错的话,今年冬天好像还有雪灾,特么的,写这篇文的作者是个啥玩意儿,设定怎么这么坑爹?而且还只坑苦难的百姓,真他妈想让他自己穿越到这里来尝尝苦头。
次日,沈向晚没有睡懒觉,早早就起床了,送孩子们去学堂后,她就跟魏承毅一起出门了,他们在县城买的两座宅子里都塞满了红薯,随后便去了县衙,跟县令付秋华和早已等在那里的元修一起去了城外杏花村。
“县老爷来了。”
杏花村,远远看到衙差们簇拥着县令的马车驶近,百姓都诚惶诚恐的跪了下去:“参见大老爷!”
“大家都起来吧,本县是来看你们村土豆收获的,无需多礼。”
从马车上跳下去,付秋华和善的说道。
同样坐在马车里的沈向晚夫妇和元修也相继下了马车,他们并没有喧宾夺主的意思,都沉默的跟在付秋华身后。
“大老爷,这边请!”
看起来四十多岁的村长起身迎了上来,带着他们往地里走去,此时,那边已经挤满了村民,他们都很好奇,所谓的高产粮种到底有多高产。
“老杨。”
“哎!”
村长高呼一声,一个四五十岁,后背已经有些伛偻的黑瘦汉子小跑过来,村长转身道:“大老爷,他叫杨树,我们都叫他老杨,他家有十亩地都是种的土豆。”
“草,草民见过县老爷。”
老杨作势就要跪下去,付秋华赶紧道:“不必多礼,你们开始挖土豆没有?”
“没,没呢。”
老杨十分紧张,说话也磕磕巴巴的,早在昨日他就接到通知,说是大老爷要来看他们挖土豆,他没来之前,他们哪里敢乱动?
“那就开始挖吧。”
付秋华丝毫没有要耽搁的意思,虽然去年就见过夫人家的地里挖出的土豆产量了,他还是很期待,百姓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外面的旱灾已经闹得沸沸扬扬,郴州境内的粮商也蠢蠢欲动,只等这一季粮食收获后便运到外面去高价出售,到时候他们自己反而会陷入缺粮的窘境,只有大同县种植的土豆和玉米产量达到了预期,他们才能有条不紊的破了郴州百姓即将断粮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