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学大佬穿成柔弱小夫郎(24)+番外

作者: 多糖冰美式 阅读记录

“是因为明天听戏班子吧。”于策感受着旁边被子的抖动,眼底闪过一丝笑。

“你也知道了?”

“陈霁那么大声,老远就听见了。”

姜勤嘿嘿一笑,又忍不住多问:“去看要准备点什么,我都没去过。”

“村里人不讲究,搬条板凳去就行。”于策回忆着以前的场景道。

“就这样吗,我以为要穿漂亮衣服呢。”姜勤说着坐起身来,对着于策做了几个兰花指说:“像这样唱吗。”

长而柔软的发丝随着姜勤的动作滑过于策的手掌,于策感受到一股麻痒缩了缩手,看着姜勤披散着长发,清冷的月色映照在他生动的表情上,那一阵痒意密密麻麻地散开。

他匆忙的移开视线,点头应和。

“哎呀,好想到明天。”姜勤却无知无觉,重新躺回被窝,转了几圈面对于策,“那你在村里自待那么久,岂不是看过好几次?”

“还好。”于策感觉姜勤的呼吸就在他的耳旁,热乎乎得直叫人发抖。

“没事,新人新面孔。”听到于策的回答,他笑了几声倒回去。

“嗯。”于策敷衍地应和道,学着姜勤摸狗的样子拍了怕鼓起的被子道:“快睡吧,很晚了。”

“好吧。”

姜勤打了个哈欠应道,拉起被子盖过脸,闭上眼睛,耳旁是于策沉稳的呼吸声,渐渐睡去。

翌日下午,姜勤跟着于策来到谷场,那里已经围了不少人。有些人搬着凳子来坐着下面,有几个闹腾的小孩围着场地嗷嗷叫,谷场坐满了人,就连草垛上都站着人。

姜勤哪看过这盛景,一时有些惊讶。

“姜勤!”陈霁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他闻声望去,陈霁正摇手给他打招呼,他身边已经占满了同龄人,姜勤就没过去,远远地笑了笑。

于策带他找了个好位置,正巧能看见。

“怎么没看见村长他们?”姜勤环视了四周,没看见几个老人家。

“他们都看了好多遍,只有小孩儿看不够争着抢着要看。”

姜勤摸了下鼻子,等人差不多了,台子上的戏就开场了。

故事确实是端午的,讲的是‘孝女曹娥’。姜勤在现代也听了不少,但第一次听到这个版本的,加上戏曲的加持,他一时看呆,甚至曹娥在江边哭号的时候也忍不住落下泪。

一场戏剧结束,姜勤抹了抹眼泪,算了下日子,距离端午节还有五天,刚刚听隔壁的大娘说镇子上有龙舟节,周边的村民都会去逛逛。

姜勤一边抹眼泪一边想不如做粽子去卖,没错的话古代人还只会吃甜粽子,而他可以做很多口味的粽子去卖,应该能大赚一笔。

第14章 端午到—吃粽子咯—

端午前几天,姜勤就跟陈霁一起到河边摘芦苇叶,这个时节芦苇叶长得漂亮,片片又绿又亮。

姜勤背着竹篓子一片一片摘下来,他准备每个口味做五十个,估计得用到上百片粽叶。

随着日头渐大,芦苇荡里的芦苇摇晃,几个小孩摘着芦苇从里面钻出来,几声叫喊紧跟其后。

“别乱跑!”

“知道了娘~”

小孩笑着叫起来,呼声一阵一阵。

姜勤手摘着芦苇叶也笑起来,忽得一个小人从叶子中间钻出来,手握着青青的竹竿,圆溜溜的眼睛看着他。

“怎么了小孩?”姜勤看他虎头虎脑的样子,蹲下来问。

小孩继续直溜溜地看着他,也不说话。

“成哥儿。”一个声音钻出来,小孩往后看了眼大声叫道:“哥哥,这里。”

身着布卦的男孩跑过来,警惕地扫了眼姜勤拉起成哥儿的手,后面似乎认出来了,礼貌地打了声招呼,“姜叔,我先带我弟弟走了。。”

“好。”姜勤笑着应答。

“哥哥,他好漂亮。”

“嘘,姜叔成亲了不能这么说。”

姜勤听着两个人自以为小声的话低头笑笑,把剩余的粽叶摘完回家。

于策在家洗米,看他来放下手中的桶走过去帮他拎竹筐。

“我先泡粽叶,你淘好米放我旁边。”姜勤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洗了个手道。

“好。”

鲜粽叶要用水煮大约十分钟在浸泡冷水留用,淘米也很有讲究,姜勤看了几眼确认于策步骤没错,放心地将粽叶捞出来。

一大桶米搁在他身侧,他手拿两片粽叶,顺着叠在手心旋转成漏斗状,加米填满,用手压实,接着用线条捆绑好丢到桶里水沉一会。

粽子不难包,姜勤上辈子就经常在家帮忙一起包粽子。他总共做了三个口味,甜粽子里面加了红枣,咸粽子加了点卤好的肉,以及蛋黄粽子。

姜勤提前两天全部做好,准备端午当天早上蒸。

正巧今年不仅天热得早,冷得也十分早,大树底下的老人说这天气不寻常怕是有灾情,被绣线的大娘追着骂让他呸三下。

姜勤感受着这一丝凉风,跟着于策一起上山砍柴,当然砍柴他是不行,捡点松针树叶和松树枝点火用就不错。

大伙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冷空气震住,拖家带口上山砍柴就怕一到冬天不够用给冻出个好歹。

男人都在山上砍,姜勤便随着哥儿们一起在山下捡树枝,陈霁朋友多,一见他老远就叫。

姜勤只是挥挥手应道,并没有过去,以他这个捡拾的速度去那里也是被虐,还不如守好自己的一小片。

山下的人实在多,姜勤捡了一半就换了块地方,好在枯树枝也多。他弯腰捡了半箩筐才舍得直起身子松散一下。

正一抬眼,就看见不远处一个老妇人背着几根硕大的木棍,手里又抱着一大捧松针树叶,动作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