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怪物[快穿](175)

作者: 白棠茶砖 阅读记录

教皇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静静站着。

不同的是,他现在感觉自己真的老了。

身体很沉重,精神不济。

他像马上熄灭的灯,熬干心血,站在时间的长河中,他看见了自己的终点。

教廷的神职人员不得婚嫁。

四十年前的他犯下重错,已经向光明神忏悔,并进行了十年苦修作为惩罚。

可那孩子还是不肯原谅自己啊!

希望能跟儿子和解,儿子拒绝接受;想维护一个帝国的完整,帝国分..裂;试图撑起宗教,光明神又……

一直追求的东西,似乎总在落空。

教皇苦笑,难道这就是宿命吗?

*

双生子抵达巴伦,觐见国王查理。

查理对教廷没好感,圣子新选拔出,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他摸着下巴环视周围,用玩味的语气问:“教皇没来?”

顾清釉不卑不亢:“冕下身体不适。”

查理:“那就让他好好休息,你们的赐福和神恩节活动照例举行。我还有政务处理,只怕到时无法出席。二位若无事便先休息吧。”

庞培在宫殿外等着顾清釉和顾清瓷,见圣子们出来,着急道:“小狗狗不见了,会不会在皇宫跑丢啊?要是饿着了可怎么办?”

顾清瓷说:“别管他,不会有事。”

第101章 双生圣子(16)

花车沿着城市主干道缓行, 圣子们端坐其中,怀抱百合花束以及白色瓷瓶,沿途播撒圣泉之水。

西加城市风格和东加迥然不同, 更具工业风格。

除了行驶的黑色蒸汽车, 还能看见不少成规模的纺织工厂,烟囱突兀地伫立着,几乎要戳破天空。

巴伦城的人们反应也和其他城镇居民不同。

他们更多的是站在街道两侧驻足观望, 窃窃私语, 以一种充满敌意的眼神望着圣子。对上顾清釉含笑的眼睛时, 又迅速低下头。

只有少部分人虔诚跪拜,接受圣子赐福。

花车行进至城内最大的教堂。

教堂装修富丽堂皇,全部外壁都涂着夸张的金粉,并用彩色宝石点缀。

可以说,这栋建筑是巴伦最伟大的艺术品。

然而大主教却满目愁容, 看到顾清釉和顾清瓷仿佛发现救命稻草, 赶紧将他们迎入教堂。

“光明神保佑,二位殿下总算来了!”

顾清瓷:“城内设立不少讲经所, 教堂又装修如此华丽, 但巴伦的百姓似乎不欢迎我们。”

大主教将大腿拍得连连作响, 刚要大声控诉, 又赶紧将声音压低。

“这是陛下的阳谋——!”

“陛下在年幼的时候跟着还是亲王的老查理出海游历,和宗教相比他更喜欢搞科学发明。”

“他的父亲发动政变建立西加,那时候表现出对教廷的亲近,也不过是为了让教廷承认其合法性。”

“即便查理没有表现出来,但我仍然能感受到他本人对宗教深恶痛绝。”

顾清釉:“比如故意划出最好的地段建大教堂?”

大主教连连点头。

“没错!加重赋税, 用这些钱四处建造讲经所,把教堂装饰无比华丽, 派人四处宣扬。”

“还给教堂最肥沃的土地,天晓得哟!我们派驻西加的神职人员才多少?收的粮食根本吃不完。”

顾清瓷道:“你就不会拒绝吗?”

大主教捶胸顿足,“我拒绝了啊!!!”

“我亲自去皇宫谢绝陛下好意,可是每次去,陛下反而赏赐更多金银珠宝,故意大张旗鼓送去教堂,引得百姓议论。”

“我将赏赐兑换成钱财散给穷苦百姓,他们虽然接受了布施,却反而深信教堂贪墨更多,认为我们散钱财只是做做样子,还说教廷的走狗蛊惑陛下……”

“民愤严重的时候,甚至冲击讲经所,要求将我们赶出西加。”

顾清釉问:“大臣们是什么看法?”

大主教深深叹气,“陛下此前会在每个月月初的五天邀请我进宫讲经,群臣为此意见颇多,认为教堂已经影响君主处理国政。”

顾清瓷:“他不是不信宗教吗?会听你讲经?”

大主教无奈道:“他要么在发呆要么就是闭目养神。”

顾清瓷:“……”

大主教绝望:“到时候即便陛下不提,群臣和百姓也会将我们赶走。”

顾清釉:“如果查理决意同东加开战,将光明圣教的神职人员驱逐是必然。你们做好撤回的准备,保重安全为要。”

得知能回去,大主教激动又欣喜,在巴伦的日子仿佛被架在火上煎烤。

庞培面色凝重:“明天就是神恩节,需要加强安保,以防止意外发生。”

顾清釉又问:“这些事情教皇冕下知道吗?”

大主教扶额,“我向教皇冕下反馈过,不过您也知道他老人家,向来喜怒不形于色。”

“冕下说这是神的考验,需要我去教化愚众。我也曾秉承神训试图传教,但遭来百姓驱逐,最严重的一次,他们拿着锄头冲进来将我的胳膊打断,还把教堂砸了。”

大主教卷起长袍衣袖,能看出左胳膊变形。

“陛下只把肇事者们关了几天,命令在公众场合不许传教。我将此事禀告冕下,冕下只说知道了。”

大主教隐隐感觉教皇对西加态度格外暧昧,甚至可以说纵容。

他百思不得其解。

此刻天色已晚,顾清釉道:“待明日神恩节之后,我们会找冕下详谈。”

教廷清楚西加的状态,所以才会故意圣子们在此时前往,以施加光明神的影响。

《光明纪年》所载,光明之神在这一天出现在加乐曼大陆,杀掉黑暗之神和横行的妖魔,终结了世界的黑暗,为世人带来希望和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