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年代文里当建筑师(157)
她没想到里奥这么快,看来他是真有不少关系,不然怎么能这么迅速。
上辈子她身边朋友在美国申请专利,等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才开始处理。
想到他可能也不轻松,她赶紧道起了谢,顺便给他画了个大饼,“Leo,以后我还有其他的业务都会找你的。这次辛苦你了,你申请专利下来后,我会按照合同要求按时给你转账的。”
“对了,Leo,你有什么可以证明我申请了专利的回执吗?”林宜兰低头看了一眼手表后,赶紧把今天电话的主要目的说了。
Leo把话筒夹在耳朵下,他从抽屉里抽出了一个文件夹,“有个回执,不过等结果出来后,我要拿回执去拿申请下来的证明书。”
“这样吧,我想办法复印一份后,把复印件寄给你。”
林宜兰点头,“行,那就麻烦你了。”
事情说完,两人就挂了电话,没有任何闲聊。
她付完电话费后,就拎着东西进了候车大厅。
火车站完全是几十年前装修的风格。建筑外立面红色的砖块垒砌而成,大量的圆弧形门窗,和哥特式的塔尖,以及钟楼。内部地面则铺上了大理石,迎接进出旅客的雕塑,还有候车大厅墙面的大片墙画。
浓浓欧洲风情的经典元素,构成了这个不大的火车站。
火车很快就进站了,林宜兰站在站台上,一个黄色的带着一丝圆润的方形车头飞快地沿着铁轨往前。
车速带起来的风,吹起了林宜兰的垂落在胸前的发丝。
第一次来时,她就想感叹了,国内现在用着满是时代气息的绿皮火车,而欧洲已经开始用上了现代气息的快车了。
这个真的和她几十年后来国外的感觉很相似。
越想越佩服自己国家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超越这些国家,创造出自己的奇迹。
带着回家的欣喜和对祖国的赞叹,她压低了帽檐,登上了火车。
上车后,她找到了一个窗边的位置坐下后,就开始望着窗外发呆。
这一发呆,再醒来就是下午天黑了的时候。
到了终点站哥本哈根,林宜兰拿着行李下了车。
出站,找出租车,上车,下车,到机场,安检,进入航站楼。
整个流程下来无比地丝滑顺利,可能是老天爷都不忍心辜负一个想回家的人吧。
闻着风中带来的海腥味,林宜兰顺利完成了行李的托运。
进入机场后,就能感觉到更加接近于现代的建筑风格。
这是一个和火车站截然不同的交通枢纽站。
相比起火车站色彩的丰富,机场更家简练和冷感,钢铁搭建而成的线条感,通透的玻璃,让机场外面五彩缤纷的灯光迅速被吸收进了眼球。
可以说,这个机场和后世她见过的国际机场并无二致。
在等待登机的时间里,林宜兰拿着自己的绘图本,把她在火车站观察到的建筑结构回忆了下来,顺便还抄绘起了面前的机场。
回国之后要不要考虑买个相机,林宜兰望着头顶一处比较复杂的结构,心里忽然冒出了花钱的想法。
去京市的飞机,被安排在了大半夜。
她拿着手里的铅笔,坐了近五个小时。
在这五个小时里,她是画累了,就起来活动一下身体,活动久了饿了,就拿出自己买的面包,吃饱喝足了就继续开始练习抄绘。
终于等到了喇叭里响起准备登机的通知。
她松了口气,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大步朝着登机口走去。
这时前面已经排了五六个人,看面容都像是亚洲人。不过闸机口,并没有开放,她只好耐心等着。
过了一会,她回头发现身后已经排上了至少十个人,也都是亚洲人。
原本她还无法区分这些人身份,可大家站在一起后,她忽然有了很明显的对比感。
有些人着装简单严肃,有些人则穿着宽松舒适的休闲装,还有人穿着毛衣,手里拿着羽绒服,另外还有几个人身上穿的疑似是奢侈品名牌。
在排队的这段时间,她悄悄地观察着和她同一航班的乘客,并在心里猜测他们的身份。
这一看,就一直看到了上飞机。
“女士,您好,您的行李需要我帮您放到行李架上吗?”
林宜兰正在把自己的包托住时,旁边一位乘务员走了过来。
听到耳熟的普通话,她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她举着行李包,感激地点点头,“谢谢你,正好有点重,我们两个一起托上去行吗?麻烦了。”
安置好行李,林宜兰坐到自己座位上,两眼一闭进入了待机状态。
这一觉过去,再醒来的时候,飞机早已进入了云层的上方,机窗外也是金黄色的阳光。
从乘务员口中得知,航班落地京市是晚上八点。
和她对好手表,确定京市的时间后,林宜兰只等回家了。
尽管无聊,但时间的流逝是很快的。
林宜兰提着乘务员送来的茅台,拎着自己的行李,站在航站楼里取托运行李的那一刻,还有些恍惚之感。
直到她从机场出来,看到不远处灰扑扑的街道,她才意识到,她真的回家了。
脚踏实地踩在了土地上,心灵便确定了自己回到了家。
“啊!我回来了!”
“呸——”
无视周边人打量的目光,林宜兰淡定地擦了擦脸上因大喊被风吹回来的口水,等来了之前在机场预约的出租车后,准备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