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小药铺(196)
蔡二老爷正想反驳,就见又有两辆马车飞驰而来,在门口停下后,几个随扈从后车卸下门板,把第一辆马车里的中年胖子接了下来。
那胖子的肩膀血流如瀑,右臂不自然地弯曲着,显然是严重骨折。
一干人呼呼喝喝地抬着人进了药铺。
“京城还会更乱,这个环境养不好病。”蔡二老爷继续劝道,“兄长,不若求求陆家,两个孩子一起受的伤,且都伤在头部,他家肯定会找御医,届时顺带着看看大侄儿。大家一条街住着,不算麻烦。”
蔡家大老爷道:“不了。娘娘的针灸很有一手,药也比旁人的好,一事不烦二主。”蔡家大老爷转了身,“你先回去,把这边的情况告诉家里,省得父亲着急。”
……
药铺里乱起来了,好几个人同时说话。
“唐掌柜救命啊!”
“金疮药,多来几瓶,这血止不住了。”
“赶紧的,要死人了啊!”
……
“大家不要吵,屏风里面还躺着其他病人,理解一下。”唐乐筠查看了伤者的伤口,“骨折好说,但你这么大的伤口,再好的金疮药被血一冲也没用了,所以,把伤口用丝线缝合起来你接受吗!”
“缝,缝合”那男子瞪大了眼睛,“就像缝衣服一样!”
唐乐筠点头,“伤口又长又深,一旦愈合不好就会出现疮疡。如果你同意,我便开始准备,如果不同意,我就用石灰和金疮药双管齐下,包扎好后再给你的骨头复位。”
男子犹豫片刻,两眼一闭,果断道:“缝吧,把它缝上。”
……
蔡大老爷眼见着唐乐筠有条不紊地把任务吩咐下去了。
熬麻沸散,烧热水,蒸煮器具……不到半个时辰全部准备就绪,他的人也被请到一进院,在阴凉处的小凳子上坐了下来。
他负责看护自家儿子,便没有出去,站在屏风边上围观了整个过程。
缝合和缝衣服有点像,但要慢得多,大约三寸长的口子,唐掌柜从里到外来回缝了好几道,她动作麻利,似乎早已缝过千次万次一般。
缝合过的伤口平整,出血量明显变少,敷上金疮药,再用纱布包扎好,手在骨折胳处“咔嚓咔嚓”地掰了三四下,手臂便恢复了往常的状态。
这一刻,他很庆幸自己没听二弟的建议,选择留了下来。
这位王妃确实有真本事!
……
唐乐筠刚给中年伤者正完骨,就接连来了三辆车,情况和前面两个伤者差不多,不是刀伤就是棍伤,都是城南老百姓打劫造成的。
对于朝廷来说,这是一起公共事件,应该负起责任。
但唐乐筠问了好几个人,他们都说朝廷只管镇压,不管老百姓死活,无论打劫的还是被打劫的都死了不少。
唐乐筠觉得,唐乐音和慕容霖等人联手开了粥铺,给瑞王长了脸,她不若借此机会搞个免费救助或义诊,给端王端正一下形象,顺便提高一下有间药铺的民间地位,一举两得。
药铺充当了临时医馆,断断续续一直有伤者,到下午申时,大家才闲了下来。
田老太太把饭菜热了,给唐乐筠等人端了上来。
田婶子道:“看来闹得很凶,居然这么多人重伤。”
有间药铺离西城只是比较近,但不在西城,伤者能坐车前来,可见西城的大夫处理不过来了。
田老爷子道:“不知那些老百姓咋样了,都是穷苦人,要是就这么被官兵杀了,也够冤的了。”
田婶子道:“还真是,要是咱家还在外面,说不定……”
大概是后怕,她没能说下去。
唐悦白蹙着眉头:“姐,官兵真的会杀那些老百姓吗!”
唐乐筠安慰他:“如果咱们不忍心,官兵大多也不会忍心,毕竟他们也是老百姓,即便有伤亡,也不会很多。”
田老太太一拍手,“筠筠说的对,是这个理。”
田江蔚道:“师父,我都听说了,朝廷镇压了,死不少人呢。”
唐乐筠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唐悦白又问:“那他们为什么要撒谎!”
唐乐筠想起了消失的同袍义社中人,思忖着说道:“如果这些话是同袍义社放出来的,又或者,这次大乱本就是同袍义社煽动的,整件事情是不是就好理解了!”
一干人齐齐点头。
田老爷子夸赞道:“还是筠筠的脑袋瓜转的快,合情合理。”
唐悦白道:“如果姐姐说的是真的,那同袍义社就越来越可怕了。”
唐乐筠欣慰地点点头,这小子成长了,不再人云亦云了。
……
吃完饭,唐乐筠去药铺看了看蔡家少爷的情况——人还昏迷着,但基本稳定下来了。
蔡大老爷担忧地问道:“唐掌柜,我儿什么时候能醒!”
唐乐筠道:“不好说。目前看来,如能在两天内清醒,就一切好说,否则……您不妨多和他说说话,让他的大脑活跃一些,求生欲望强烈一些,也许有好处。”
蔡家大老爷垂头丧气地坐回交椅上,瞧着伤者的脸,欲言又止。
这个时候的父亲,大概都和儿子没什么话吧。
唐乐筠又道:“如果您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不妨让他的母亲,奶娘、或者贴身小厮来。”
说完,她往门外走了过去,关于义诊之事,还需要多想一想,以免过犹不及。
在门外的柳荫下踱了两个来回,后面忽然传来赵宗光的声音,“唐掌柜!”
唐乐筠脚下一顿,“怎么样,有消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