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世小药铺(357)

作者:十月海 阅读记录

他觉得很聪明。

不算残忍,但也算不上仁慈,最重要的是平息了民愤。

就算大苍和大弘知道也无可奈何,他们做初一,大炎自然要做十五。

镇北侯看向纪霈之。

后者坐在龙椅上,沐浴在金色的晨光中,但脸色比往日难看得多,白里透灰,一看就是命不久矣的模样。

不知道解药研究得怎么样了

天妒英才啊!

镇北侯的心里涌起了一种无力感。

纪霈之的核桃转得很慢,目光没有焦距地落在疯魔一般地某个老百姓身上,心思却不在那里。

他听说关于解药的新进展了,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五星芒。

他想,即便不是八百里加急,再有三五日也该到了吧。

这件事办得隐蔽,想必不会引起各方势力的注意。

尤其是瑞王。

听说他担心唐乐筠谋朝篡位,已经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他会不会……

不会!

瑞王的确想当皇帝,但不至于以背信弃义做为代价。

正思忖着,顾时上前禀报:“陛下,查班好像要不行了。”

纪霈之道:“打死吧。”大炎有大威力炸/药,不需要和谈,他们都该死。

顾时后退两步,刚要转身就听见了两道破空之声。

“陛下!”顾时拔刀横跳,试图以肉身阻挡暗器。

“啪,啪!”

两只核桃在空中被击得粉碎,与此同时,两支边缘闪烁磷光的柳叶刀“锵锵”地落了地。

一干暗卫冲上来,挡在纪霈之前面。

吕游和老黄从殴打查班的老百姓中揪出一名三十左右的干瘦中年男子。

他狞笑着看着纪霈之。

纪霈之面无表情,一缕鲜红从嘴角慢慢地溢出来,片刻后,整个人向一侧倒了下去……

第187章

朝廷在初八这日收到了纪霈之收复珑州的捷报。

瑞王高兴之余,怅然若失。

然而仅仅过了一日,事情便有了转机——纪霈之遇刺毒发,性命危在旦夕。

这件事对大炎来说是坏消息,对瑞王本人则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有继承大统的机会了,忧的是大炎早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而且,他无法辖制远在西北的唐乐筠,唐乐筠手握大杀器,一旦脱离朝廷控制,便又是一个万鹤翔。

傍晚时分,瑞王离开守志阁的西暖阁,刚踏上回廊,便听到东暖阁方向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

那是怡王。

瑞王停步转身,拱手道:“原来王叔也没走。”

怡王快走了两步,“是啊,陛下毒发,朝廷振荡,人心不稳,国库空虚,是战是和举棋难下,千头万绪,心烦意乱,便坐得久了些。”

二人肩并肩,边走边聊。

怡王背着手,“贤侄啊,眼下,西北事物是重中之重,你我叔侄总要去上一个,你去还是我去!”

瑞王心里一跳。

他想过这个问题,但始终做不了决定。

按道理,他年轻,这一趟应该他走,届时纪霈之一死,他便可以顺理成章地接管龙虎军。

但这样一来,朝廷就空虚了,一旦怡王或其他兄弟有了心思,直接登基,他便被动了。

如果他不去,怡王去西北,也有两种可能,或者怡王生出反意,或者唐乐筠拿捏怡王,拥兵自立,届时他即便登了基,也坐不稳这个江山。

怡王见他沉默着,不禁了然一笑:“哈哈,陛下信任贤侄,王叔也是一样,无论贤侄怎样决定王叔都支持。”

他是条老狐狸。

这话看似真诚,实则一语双关——首先点明瑞王能活到现在,并主持朝政是纪霈之信任他;其次隐晦地表明他的态度,如果纪霈之死了,他不反对瑞王坐上那把椅子。

瑞王听懂了,心里安稳不少,但这是大事,不能仓促决定。

他说:“陛下有皇后照拂,病情未必不能好转,就像上一次。以侄儿的意思,不如再等一等。”

怡王欣慰地点点头,“很好很好,贤侄行事妥帖,倒是王叔心急了。”

他才不是心急,他这是试探。

瑞王道:“王叔哪里话,您这是关心则乱。”

……

回到王府,瑞王直接去了湖畔石舫。

郭杰正在这里等他。

简短寒暄后,二人直接进入正题。

郭杰道:“王爷英明。小顾将军现在指望不上,王爷的人脉大多在京城,绝不能轻易离开,即便有非去不可的理由,王爷也当尽力推脱。”

瑞王点点头,自嘲道:“陛下敢将江山托付给我,而我却一步不敢离开,当真高下立判啊!”

“王爷切莫妄自菲薄。”郭杰劝道,“陛下身体不好,自然想快刀斩乱麻,而王爷福寿绵长,必须稳扎稳打,步步筹谋。”

话是没错的,但也只是说对了他和纪霈之的身体状况而已。

瑞王心里清楚,他就是不如纪霈之。

纪霈之破釜沉舟,执意收复珑州,一战名扬天下。

他就是拍马也赶不上。

而且,嘉兰城的危机还在,即便他冒着被唐乐筠刺杀的风险坐上那个位置,得到的也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大炎。

值得吗

这是他无数次扪心自问的一句话,却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贪婪,是人的本性。

他也不例外。

瑞王俯下身,在火盆上烤了烤手,自语般地说道:“如果,就像上次,他放出消息,说请道士是为了炼丹一样,他的病危只是诱饵怎么办如果他真走了,颁布遗诏,龙虎军由那女人接手,那女人平定边关后挥师南下,本王又该如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