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世小药铺(89)

作者:十月海 阅读记录

田家荣正在做八仙桌的榫卯,见田婶子气呼呼地进来,问了一句,“你怎么了,生谁的气呢!”

田婶子道:“邓翠翠的男人找来了,说要邓翠翠回家。筠筠说,只要邓翠翠跟他走,她就不留邓翠翠了,然后那男人就走了。什么人啊,猪狗不如!”

田家荣直起腰,“你没说什么吧。”

田婶子道:“没说,筠筠不说,我能说什么。我就怕我管不住嘴说出什么,赶紧回来了。”

田家荣道:“那就对了,这个时候,咱谁都得罪不起。”

田婶子拿下他头上的两粒木屑,“唐家就俩孩子,都还一派天真……算了,该说我都说过了,不听咱也没办法。”

田家荣道:“咱家三个孩子,武艺平平,更没有端王做后盾,你还是多为他们考虑考虑吧。”

第45章

邓翠翠的前任走了就没再回来。

邓翠翠松弛了不少,她对唐乐筠说道:“我就说嘛,他家不至于揭不开锅了,就像田婶子说的,这是来找靠山来了,筠筠放心,他靠不上我。”

唐乐筠把碾细的樟脑倒在空盘子里,抓一把新的,继续碾。

她说道:“这件事还没完。”

“不会吧。”邓翠翠的笑意僵在了嘴角上,“他不是怕我生了女儿,连累他们一家吗!”

“会,你等着就是。”唐乐筠懒得解释,她更喜欢用事实说话。

……

中午,唐悦白回来了。

人还没进屋,声音先到了,“姐,中午吃什么,我饿啦!”

“吧嗒”一声,门被推开了。

唐悦白带着小黄进了门,一手提背篓,一手还提着一小捆木柴,“姐,我和蔚蔚哥上山砍柴去了,顺便采了些药。”

小家伙骄骄傲傲地站在门口,等待着唐乐筠的夸奖。

镇上大多数人家都买柴烧,如今粮价疯涨,上山打柴的人便多了起来。

唐乐筠把炒好的蒜蓉菠菜盛在盘子里,笑着走过去,“这么能干,我看看都采了什么药柴胡,黄精,徐长卿,黄芩,桔梗,还有石竹花!”

唐悦白点头,“姐你不是喜欢花吗,马上就开了,我帮你栽起来。”

唐乐筠指着他右手上拎着的柴火,“根不错,别烧,我来做个根雕。”

那是个大榆木疙瘩,造型很有些艺术性。

在末世时,插花和根雕是她唯二的消遣——技术一般,但专业对口。

“好嘞。”分别四年,前面七年唐悦白年幼无知,唐乐筠会什么他都不意外,“我放你卧室去。”

吃饭时,唐乐筠问起让唐悦白打听的事。

唐悦白告诉她,京城一带的流民越来越多,治安也越来越差。

趁着官兵在这一带活动,官道上安全,黄里长带一家老小进县城了。

镇上的富户几乎都走了,开商铺的人家也都把妻儿送走了。

田家兄妹将来要回村里——生云山有个田家村,一村子都姓田,有族长领头,只要齐心就比生云镇安全,他们家已经有所安排了。

“姐,城里更安全些。”唐悦白做了总结性陈词,“是不是!”

唐乐筠道:“要看乱多久,如果持续半年以上,城里房租越来越高,粮食越来越贵,到那时,人们为一口吃的什么都做得出来。”

唐悦白沉默地扒了几口白饭。

邓翠翠问:“皇帝老子的江山乱了,他就不出来管管吗!”

唐乐筠给唐悦白夹了一筷子蒜蓉菠菜,“他在皇宫内院,歌舞升平,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首辅大人要想保证大炎不被大苍和大弘侵犯,就要保证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老百姓的安委他暂时顾不上。”

她这话半真半假。

根据书里的描写,一方面国库空虚,赈灾无粮;另一方面,皇子们能干,邵昌文为把持朝政,他本人想让京城一带乱起来。

他以为他能把控大局,收拾残局手到擒来。

但事与愿违,顺州一带百姓在江湖组织‘同袍义社’的带领下,反叛队伍逐渐扩大,他们不惜牺牲大炎的利益,与大苍和大弘打配合,试图分解大炎,成立自己的王国。

眼下这个阶段,便是邵昌文自觉‘力能扛鼎’、试图进一步垄断大权的乱世初期。

邓翠翠不知有假,在她朴素的思维里,边关肯定比老百姓重要,大炎的江山怎能让外族占了呢

她小心翼翼地问道:“你和小白有武艺傍身,不会进城的,对吧。”

唐乐筠道:“暂时不会。”

唐悦白喝了口水,“放心吧翠翠姐,我们总能想办法活下去的。”

邓翠翠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

下午,马永福还是没来。

姐弟三人专心做了一下午金疮药。

天黑后,唐乐筠和唐悦白带上发了芽的藿香、苍耳、益母草、刺五加、大青叶等种子,走了一趟问梅山。

姐弟俩先去忘忧谷。

往山槐树去的路上,野草无人踩踏,简易竹棚也维持原样,安安静静地立在树下。

打开藏米坛之处,坛子和米都在。

二人把带来的两坛子米藏进去,又原样封好了。

从上面下来后,唐悦白回头看了好几次,他担忧地问唐乐筠,“姐,那个竹棚会不会太惹眼了,流民会不会住进去!”

唐乐筠道:“附近就有好几个庄子闲着,我不认为他们会舍近求远。退一步讲,即便有人占了也没关系,夏天雨大,石头下的土很快就会被雨水冲实,没人能想到竹棚后面的石头下有米。”

“这倒是。”唐悦白放心了,踢了一脚高高的草丛,“姐,咱总得先除草吧,这么多地,咱俩要干到什么时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