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世小药铺(98)

作者:十月海 阅读记录

唐乐筠早就看见那两个人了,他们溜达两回,又在对面蹲了一个多时辰。

她说道:“只要被盯上,关不关窗并不重要,从里面把窗户钉上才是正确做法。”

邓翠翠连连点头,“筠筠说的是,可是怎么钉呢!”

这个时期的家具都是榫卯结构,钉子需要在铁匠铺定做。

“那就不钉了吧。”唐乐筠看向摆在东头的单独的柜子,“等小白回来,我们把柜子搬过来。”

邓翠翠“啊”了一声,“那我们在哪儿做药!”

唐乐筠道:“小客厅,那里光线明亮,地方也够大。”

邓翠翠又问:“卖药怎么办!”

唐乐筠想过这个问题,“我想办法装个铃铛吧。”

邓翠翠一拍手,“是个好主意。”

……

二人开始做药。

唐乐筠一心二用,手上碾着樟脑,脑子却在思考别的事情。

李神医和白管家一起买药,说明纪霈之已经意识到了她的药与众不同,他一定非常好奇,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为什么呢

因为药可以加速病情好转,却不能解剧/毒

这应该是正解。

太子死的不是时候,不然她就嫁给纪霈之了,即便牺牲一些自由,也好过远水解不了近渴。

还有三天后的宫变。

她本想发出警告的,但忽然发现警告之后无法自圆其说,只会招来纪霈之的警惕和防备。

所以,京城之行就不可避免了。

当天傍晚,唐乐筠和唐悦白把柜子挪过来,挡在窗口上。

柜子上再放一只破口的瓷瓶,以做报警之用。

之后,姐弟俩在门框上掏一个小洞,细麻绳从这里穿出去,一头系在门锁上,另一头从屋顶顺到后门,系上铃铛,悬挂在房檐下。

这样一来,以唐乐筠的耳力,基本上不会错过任何买家。

……

一更天过半,官道上安静下来了,但正在西厢房播撒菜籽的唐乐筠听到了店铺外隐约的说话声。

“草,挡上了。”

“咱把窗户砸开吧,这家就俩孩子!”

唐乐筠把剩下的一把菜籽放回碗里,出西厢,到前院,一拧身就蹿上了房顶。

越过屋脊,趴在房檐往下看,白天盯着她家的男子手里拿着大石头,正准备砸向窗棂。

她赶紧清了清嗓子,“嗯嗯!”

拿石头的男子吓一大跳,石头落地,差点砸伤他的脚。

惊魂未定的二人一起抬头,与唐乐筠的俏脸对了个正着。

唐乐筠右脚一抬,左脚跟上,整个人迅速下坠,却轻盈落地,问道:“你们想干什么!”

二人吓得屁都没敢放一个,撒丫子就跑……

唐乐筠施展轻功是为了震慑,把人吓跑,她的名头传出去,药铺就能安全许多。

目的达到,她满意地笑了笑,视线落在窗户上:窗纸被暴力撕开一角,但窗框完好无损。

……

经此一遭,邓翠翠和唐悦白又谨慎了不少。

两天后,唐乐筠决定以购买瓷瓶为名进京。

临行前,她让邓翠翠带着米和菜回家休息,唐悦白则请了两天假,在家看店。

为不引起外人注意,唐乐筠选择中午出发。

她步行出生云镇,搭便车走一半路,另一半路靠腿,于当晚凌晨抵达西城门外。

西城门外聚集了大量流民,隔着几百米就能听到夜风送来的鼾声、说话声和哭闹声。

一簇簇篝火燃烧着,照亮了流民们黑瘦的脸,照亮了高大且坚硬的城墙,以及城墙上穿着铠甲的士兵。

唐乐筠知道他们有多苦,但对他们的苦束手无策,便不打算近距离地承受煎熬,选择在一百米开外的树上安顿了下来。

三个时辰不长,打两个盹就过去了。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城门口也响起了“嘎吱嘎吱”的开门声。

唐乐筠醒了,背上包袱,攀着树枝到最高处——只见大部分流民醒了,相当一部分青壮年不动声色地向城门口靠近。

守城士兵打着哈欠,彼此聊着天,对流民中涌起的暗流一无所知。

进城的人就等在城门口,他们大多是送货的小生意人,大捆大捆的柴火,一车车蔬菜,还有装在木桶里的河鲜……

唐乐筠下了树,一路小跑赶到城门口,排在长队后面。

蠢蠢欲动的流民们离城门更近了,排在前头的生意人也开始进城了。

一队士兵分散开来,呼呼喝喝地展开了搜查。

“冲啊!”流民中有人大喝一声。

青壮年们潮水一般地朝城门涌了过来……

“关门,关门!”城墙上的士兵拼命挥手。

负责搜查的士兵慌慌张张地往城门楼里跑,众生意人紧随其后。

唐乐筠左冲右突,很快超过一干生意人,甚至赶在几个士兵之前进了城。

他们忙着关城门,无人在意她这个小女子,她顺利穿过一干严阵以待的士兵,到了西城。

大街上没几个人。

唐乐筠跑了二三十丈,才找到一个收夜香的老人家,问清了衡泰大街的位置。

衡泰大街在皇宫东南,不算太远,但也要跨越一整个西城。

唐乐筠盘算过,流民在此时进城,邵昌文得到消息后组织人手,再赶往皇宫,至少要大半个时辰,这段时间足够她赶到现场。

发足狂奔便是!

第50章

衡泰大街是东城最窄的一条主要街道。

这里离皇宫近,街道两侧盖了不少小宅子,或卖或租,住的都是经常上朝的官员们。

比起民间戏称的王府街、勋贵街,这里胡同多,人多,地形复杂,是埋伏邵昌文的最佳地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