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将军且徐行(233)

作者: 今日听海 阅读记录

萧悦平应是,将东西递过去。

兰妙可双手接过,翻来覆去仔细地看,不住地确定:“是、就是了,这本来是你父王说,要是有了孩子就送给孩子,只是娘那时候还没有你,令晖也还小,时常来东宫求学,我看她既像幼妹又是个孩子,恰恰适合这样的玉佩,她当时也很喜欢。我们就送给她了……不曾想,兜兜转转十几年又回到我身边。”

“还真的赠给了……你。”

兰妙可眼中的思念再抑制不住,轻轻揽住女儿的肩膀,声音也低沉下去。

“娘别难过。”

萧悦平轻轻抱了抱她,她忙着求学,也已经很久没有陪着娘亲听她说话解闷。

“娘没有难过,娘只是想,幸好有你。”

朝会落幕

朝会结束后,各国使臣的人马就准备回国,队伍后还带着陈国皇帝陛下赏赐的珍宝布匹,满满当当地来、满满当当地回去。

谢云昭作为朝廷大员,总不好一直隐藏在幕后,于是她也站在萧翊和身边送别使臣。

一国又一国的人马离开,带着行囊。

戎国的马车也离开,谢云昭突然想起虞明珠昨日拜访她时透露给她的消息,说朝臣挑选出让陛下赏赐给戎国的东西都是华而不实的,有的甚至连“华丽”二字都算不上。

看着戎国的那些箱子,谢云昭实在无法想象里面都装载着瓷器和布匹的情景。

布匹也分很多种,有赠送给锦国的鲛绫纱,也有赐给戎国那样的普通锦缎,虽然也是皇亲贵族使用的贡品,但两者的价值自然天差地别。

至于瓷器,也不是顶名贵的瓷器,况且戎国山遥路远,能够将这批瓷器安安稳稳带回戎国就已经是一种挑战。

谢云昭知道,这是众臣在借此表达对戎国的不满。

但是这也正常,戎国霸占陈国北地几城多年,这些年每每侵犯陈国边境,便有无数英勇将士和无辜百姓受难。

陈国赢了此战,与戎国歇战,一是因为曾经失去的州县现在已经全部夺回来;二是戎国在赔偿方面的态度还好,例如划出原来属于戎国的戎南城,也就是现在的雪月城,为几国商业贸易来往驻地;三是萧翊和作为刚及冠的皇帝,需要更多精力把持朝政,将新政推行;当然,最重要的一点,陈国尚和,若是打仗,受苦的还是军民。

多方面考虑,陈国自然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

谢云昭站在城楼高处看着,迎着风心中辗转过千百个念头,面上挂着上朝时常带的笑意。

两国议和,是为陈国现状和百姓民生着想。实际上,陈国自君臣到百姓,早已经将戎国这一笔记下。

城楼上风有些大,谢云昭眯起双眼,看着戎国的旗帜远远去了,后面跟着的事锦国和燕国的使臣队伍。

燕国的马车车帘被掀开,她看了那位燕国女扮男装的太子,两人远远对视,谢云昭抬起手示意,在快离别的时候两人打了第一个正面的招呼。

一国太子和一国将军,两位女娘遥遥相望,即使此生可能再无相见机会,但似乎也不枉相识一场。

“若是冷,就退到我身后。”

萧翊和的声音从侧面传来,轻到她几乎听不见。

谢云昭嘴型微微一动,也是小声回应:“我已经大好了。”

她面上仍然带着笑意,垂眸时眼中异样之色闪过,很快又被平静的神色盖住。

萧翊和微微侧头,几乎怀疑是自己眼花时产生的错觉。

礼官依旧唱礼,文武百官说得上名头的都在城楼上站着,城楼边上和台阶几乎三步一个守卫,五步一个将军,谢云昭在朝臣中站得笔直,神思却是懒洋洋的。

等到送完使臣,萧翊和率先走下城楼,这一次的朝会才算是正式结束。

谢云昭走下城楼,青鸢就顺着人群潮流过来,她今日穿了一身绛红色的短打衣裳,干净利落,从朝臣中低调过来,几乎快融入红紫官袍的人群里。

谢云昭回头还是一眼就看见她。

她刻意落后萧翊和几步,走到人群侧面听青鸢说话。

“大人,事情已经准备妥当。”

谢云昭点点头,看着走在前面的萧翊和与丞相几人,没有犹豫就下了决定:“可以行动,待入夜之后就动手。”

她这些时日虽然看似闲着,但身边的人可没有闲下来的。

“是,大人。”

青鸢悄无声息地退下。

谢云昭再次回头时,恰好看见前方萧翊和正好侧脸。

他只是余光一扫,谢云昭莫名觉得他在看她。

盛大的朝会落下帷幕,朝臣各自回归职位。

萧翊和在乾安宫正殿翻看名册,借着朝会后这段时间论功行赏,擢升臣子。

宫殿内安静下来,宫人也少有在他身侧的,谢云昭从城楼上下来后就去了太后宫里,现在一路进来,看见萧翊和走下金阶。

“陛下在忙封赏的事?”

谢云昭只一眼就看见龙案上的名册,猜出他方才在做什么。

“是,我记得你在意这个。”萧翊和将方才写好的受封圣旨递给她。

两人说着正事,几个内侍都在殿内没有出去。

谢云昭左右看一眼,难得不好意思地笑笑,接过来打开,看见是军中封将的圣旨,接连赐封几人——都是燕云军的骨干将士。

“陛下受累。”

从圣旨就能看出萧翊和的用心,若是寻常擢升官吏,大可不必如此费劲,只需要他拟一个名册,将名册下发,自然有臣子代替他整理出来。

历来都是如此,几乎不会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