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玉笙箫(118)CP
在春山镇,七夕是继春节,中秋的第三大重要节日。
春山夜市,人流如织。
东芝糕点铺前排起了小长龙,除了平日里常见的糕点,今夜还特别推出了牛郎织女形象的巧酥。
巧酥是一种芝麻酥。在春山镇,女子互送牛郎形象的巧酥,祝福对方早日寻到自己的如意郎君;男子则会送心爱之人织女巧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元晦在糕点铺前,看着红男绿女成双入对,不禁有些怅然。
这是他与墨玉笙互许终身后的第一个七夕,墨玉笙远在千里之外的山西老宅给墨覃盛祝寿。
两情若是久长,又岂在朝暮。这个理他自然懂。只是理智归理智,失落归失落。
元晦想了想,还是挤进了人群,排起了长队。虽不能在七夕这日亲手将巧酥送给他,留下点念想也是好的。
轮到元晦,小贩道:“客人要甜口还是咸口?”
元晦虽没吃过巧酥却也知道,素来巧酥都是甜口,他于是问道:“怎么?巧酥也分口味了么?”
小贩笑道:“今年新推出了椒盐味。”
元晦顿了顿,道:“给我来份咸口的。”
元晦提着油纸包,混迹在人群中,缓缓走向四方街尽头。
四方街的尽头,是春山河。
河岸两侧点缀着无数的华灯烛火,照得那微波荡漾的春水河面如天上的星桥银河般璀璨。
春山桥头,挤满了浓妆淡抹的女子。有人在月下穿针乞巧,乞讨心灵手巧;有人在河畔取水沐发,祈愿仙子庇佑;也有痴男怨女对着星空祈求良缘。
元晦沿着春水河畔,缓缓走向灯火阑珊处,将一天一地的火树银花抛在了身后。
他在春山山脚找了块空地坐下。
借着月光,他从怀中取出两个个信封。
这是墨玉笙寄给他的家书。
第一个信封的封口处微微翘起,看样子已经被人来来回回启开过无数次,但信封平整几乎看不出褶皱,看上去就如同新的一样。
信封里面装了张画像。
画中人,眉目清秀,嘴角噙着两湾清浅的梨涡。他手上捧着朵明月一样的花。这是在五毒山,两人互许终身那夜,墨玉笙送给他的。
花名婵娟,寓意永恒。
画像空白处提了两行字:
“,吹梦到春山。”
字如其人,惯常的骚气。
“作什么把我画成这样,我在他眼里就这般好么?”
元晦眼底含笑,边自言自语,边用指腹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字迹,感受着水墨之上那人执笔的温度,想象着那双桃花眼里满而不溢的脉脉温情。
不知疲倦。
良久,他将画像一丝不苟地装进信封放入怀中,又打开了第二个信封。
这个信封完好无缺。他早些天前便收到了,只是没舍得打开,硬生生地拖到了今日,拖成了七夕情笺。
他拆得极为小心仔细,生怕撕坏一点。
刚打开,从里面滚出个拇指般大小的乳白色玉石。
元晦将玉石攥在手里,伸手探进信封里里外外掏了个遍,却是空荡荡的,连个字条都没有,元晦不禁有些失落。
他于是摊开掌心,借着月光仔细研究起玉石来。
玉石被打磨成了骰子形,中间竟还镶嵌了一颗红豆。
元晦的心狠狠一颤。
元晦将玉石放在唇边,吻了吻,喃喃道:“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他从月上柳梢头一直坐到长空明月悬,而后起身,走向了墨宅。
推开墨宅大门,庭院中间摆放了张桌子,借着月光看去,桌上放置了茶酒、水果、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还有一个插着束红纸的花瓶以及一个小香炉。
而那桌旁……居然坐了一个人。那人手握茶杯,朝着元晦晃了晃,轻轻吐出三个字,“回来了”。
便是这么普普通通的三个字,轻易就让元晦湿了眼眶。
墨玉笙起身,走到元晦面前,轻轻一带,将他揽入了怀中。他低头吻在了元晦的眉心,恶人先告状:“怎么才回来?我都等你大半天了。”
元晦伏在他肩上,好半天才缓和了情绪。他撑起身子,直勾勾地看着墨玉笙,眼角犹挂着泪痕,“你……为何……会在这?”
墨玉笙凑上前,吻去了他眼角的泪痕,失笑道:“怎么?就这么不待见我?”
元晦吸了吸鼻子,“那么远的距离,你是如何……”
墨玉笙眨眨眼,“踏着鹊桥过来的。”
元晦再也忍不住,勾住墨玉笙的脖子,给了他一个绵长而细碎的吻,甜而咸。
良久,两人分开。
墨玉笙拉过他的手,将他带到桌边,“过来,春山镇习俗,七夕这夜要拜七娘。”
元晦指着一桌精细的贡品,面露惊疑,问道:“你弄得?”
墨玉笙长眉一挑,“自然。我可是费了好些功夫。”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墨大爷不但把贡品认清了甚至还把“五子”都摆全了,要说不费功夫,那才是骗鬼。
元晦随他入座,整个人几乎挂在了他的身上,“对了,你何时回来的,怎么不声不响的?”
墨玉笙:“晌午刚到,想布置完给你个惊喜。”
元晦用力压下飞起的唇角,问道:“你就不怕我提早回来,撞破这桩惊喜?”
墨玉笙轻抚着元晦的脸颊,笑道:“我早与孙掌柜打过招呼,不然你以为谁有这个胆子留你在羽庄打下手?”
他顿了顿,半开玩笑道:“不过我只让他拖住你,没让拖到这么晚,白白浪费了大半个良宵。孙掌柜办事不利,得扣他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