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旺夫九福晋(237)

作者: 幸福路人甲 阅读记录

“嗯,”五阿哥笑容讪讪的放下茶杯,走了。

胤禟表情愉悦的回到内务府,整理一下三月份的预算,看你看有没有谁假公济私,中饱私囊。

顺便在看看江南青楼那帮人,有没有被人抓住。

说起那帮消失不见的人,胤禟就觉得恼火。

三天前,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活口,送往京城审查,结果半路上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死了。

明明嘴里面和身上都没藏有毒药。

关押的人员连祖宗十八代,和亲戚邻居都调查过,一点问题都没有。

胤禟就让人把尸体送回来,给西医和仵作一切做活体解刨,顺便让太医院的大夫看看,毕竟机会难得。

胤禟心底默念一遍往生咒后,默默想着就让他死得有点价值吧。

不过下面人送来书信,说那人生前曾说此组织是“朱三太子”成立的。

这朱三太子,又名朱慈焕,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第五子。

崇祯六年出生,母田贵妃。

甲申之变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朱慈焕躲避祸乱,隐姓埋名,被迫离开宫廷,到处颠簸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其中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杨起隆组织亲信举火起事,自称“朱三太子”朱慈璊,年号“广德”,但旋即失败。

部下八旗家奴黄吉、陈益以及其他三十余人在鼓楼开会时,被家主检举,清廷派兵包围,杨起隆不得不提前两天起事,失败。

失败后,杨起隆潜逃,至今也没有抓到。

但在康熙十九年在陕西汉中、兴安一带又有一个自称朱三太子的人,秘密进行反清活动,但依旧未能将该人捕获。

康熙十六年三月二十日夜,漳州人蔡寅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率“白头军”数万人起事,然后活动于南靖、长泰、同安等县山谷间。

康熙十六年六月河南柘城有人诈称明皇子起事。

康熙十八年八月受命平定三藩的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在湖南武冈州枫木岭俘获了传说中的明太子。

十二月岳乐奉旨将明太子解送京师,加以杀害,不过据悉非“朱三太子”本人。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南巡从杭州归途经过南京谒明孝陵后,谕大学士等:“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

这是公开物色明后裔,授一官职的开始。

顺治年间,大清将士全力对付明朝残余势力,无暇顾及逃匿民间的皇子。

康熙年间,部分明朝遗民以及部分别有用心者不断以“朱三太子”名义起事,清廷也开始加紧物色抓捕。

所以当时康熙这样的上谕,无非是使海内闻风,或有自投罗网的明裔,诱之以利翦除。

因此诸臣奉谕后,隔五个月才复奏:“明亡已久,子孙湮没无闻,今虽查访,亦难得实。”

后来康熙三次南巡,皆祭明孝陵,但再也不提访察和授职一事了。

但作为皇子的胤禟还是知晓,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

只是很多人借着拥立他的名号从事逆反活动。

“恐怕朱三太子根本无心复国,”胤禟将手中的信件烧毁。

落日时,胤禟前往乾清宫拜见康熙帝。

康熙帝听到其中可能与“朱三太子”有关,眼神就变得阴沉起来。

康熙帝不怕有人打着“朱三太子”形事,就怕是真的朱三太子出现。

即使清朝后宫经过几次清洗,可谁能保证不会遗留下田贵妃留给朱三太子的人脉。

更何况满清入关,刨除屠杀一部分冥顽不灵的官员,更多是如“吴三桂”般被诏安。

胤禟低着头,不看着康熙帝,生怕康熙帝迁怒于他。

盛怒中的康熙帝是没有一个人敢得罪的。

就连被康熙帝捧在手心的皇太子,在盛怒下的康熙帝,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听话,即使他心底在不情愿。

第171章 盛怒九公主

“此事朕亲自处理,你就不需在调查下去了,”许久,康熙帝才说出这么一句话。

极度宁静又压抑的气氛,让胤禟后背微微冒了一层汗。

胤禟听到康熙帝这句话,松了一口气,双膝跪倒在地上,“是,皇阿玛。”

康熙帝点了点头,让胤禟离开。

而后宫九公主从德妃嘴中得到消息,胤禟和胤竟然阻止自己嫁给舜安颜,简直是气得火冒三丈。

九公主也不是喜欢舜安颜,只是不愿意嫁到蒙古去吃沙子。

更何况她一向自诩美丽,聪慧,最得康熙帝和皇太后宠爱。

凭什么跟那几个不受宠的姐妹,去过那些风吹日晒,苦哈哈的日子。

她这些年伏低做小,哄着康熙帝和皇太后容易吗?

可是他们一句话就让她十几年的功夫都白费了!!!

下一秒九公主就扑到德妃娘娘怀里面嚎啕大哭。

“额涅,女儿怎么就这么命苦,呜呜呜……”

德妃娘娘见到她哭泣,心如刀绞。

除了十四阿哥,德妃娘娘最喜欢的就是九公主。

九公主颇得康熙帝喜爱,而且还知道帮着德妃娘娘争宠,不像是皇十二公主那么木呆呆。

“额涅,您说怎么办?老九和老十自身坠落,还见不得人好,还有那个九福晋还跟女儿争皇太后的宠爱,”九公主俏丽的容颜被嫉妒破坏的一干二净。

“额涅,帮你,我的九儿放心吧,”德妃娘娘轻柔的拍了拍她的背,安抚她,哄着九公主开怀。

哭了一阵之后,九公主将心底的委屈都发泄出来,就感觉好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