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求生综艺被植入大佬人设(175)

作者:予观之 阅读记录

毕竟,他们材料系的出去也要考虑就业问题。

对于能够应用在民生的能赚大钱的材料自然也要敏感地多多关注。

这样既有科研价值又有金钱前景的材料,相信是上到院士教授、下到学生牛马,都最爱研究的了。

果然,听到他实验结果的其他同学乃至是教授都眼前一亮。

看着面前的蓝色晶体矿物质仿佛在看什么稀世珍宝。

“我这边在测耐抗蚀性,倒是没有你们出来的结果那么惊艳,但也绝对是已知材料中的一流品了。”另一个学生叹了口气,为自己的项目结果没有夺得巅峰而微微失落。

不过这个也还算好办。

毕竟,一个材料又不是单独使用的,只要配得好,不同材料加在一起绝对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哦豁,最牛的是在我这里好吧!”

“你们猜我发现了什么?这个材料好像能从中提取出氧气!而且比例还挺高的,等我再做几组对比实验。”突然,又有学生惊呼道。

能够提取出氧气的材料?

“是不是这个泥也有点怪啊?这个沾了土壤的好像提取出来的更多诶。”他猜测着,“等我再做几组。”

“好。”教授拍了拍手,此时已经临近中午,按捺住激动,让学生先去吃饭,“大家把手头上的测试都再做几遍,防止误差,下午形成一份材料报告交给我。”

“哎呦,我都没有心情吃饭了!我感觉我博士毕业的课题就摆在我眼前了!”一个学生眼睛放光,不肯离开测试机器半步。

有新材料,且不提以后的应用、开发后的前景。

对于学生来说,最直观摆在眼前的作用就是——论文。

毕竟,成功毕业的第一课题就是要选好课题、做实验、完成论文指标。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不提也罢,有手就能过。

研究生就有点难度了。

至于博士,救救他……身边延毕的已经一堆了,他差点以为自己也要延毕了。

要找到一个有学术价值还能创新、有希望发顶刊的课题真的很难啊。

偏偏他的导师还严格得要命,虽然在学术界地位崇高,完全是能站出去为学生保驾护航、舌战群儒的存在,但是他本人就是学生毕业最大的障碍。

如果做不出实际的成果,根本不可能顺利毕业。

而现在,他感觉自己看到了希望。

这位博士生看着面前的蓝色晶体矿物质,觉得从开学那一刻起就压在心头的沉沉的大山突然轻如鸿毛。

有只喜鹊在叽叽喳喳地叫。

下午,一群人再接再厉,经过严谨的反复验证,形成了蓝色晶体矿物质的初步报告。

还有些更细更深的项目,京大的机器不够验。

还有探索新型材料的作用、以及和其他材料的配合使用,需要长期的研究发展。

但在初步得到材料特性结果之后,大差不差其实能对大方向、大领域做一些预测的。

他们老板是京大材料系的系主任,叫冯陈风,院士级大佬。

平时的研究项目几乎都是国家保密级任务。

这次,呃,这次也是。

因为,在看完材料报告之后,冯陈风从手提包里随手抽出一沓保密协议:“来,都签个字吧。”

众学生面面相觑,好家伙。

他们莫名其妙,就参与进了什么保密级项目了说。

尤其是被抓来打下手此前没有类似经验的几个本科生更是面色隐隐激动,又有些遗憾。

靠,这不就是沈大佬在“做人”发现古墓时候顺口提了一嘴的那个蓝色晶体矿物质吗?

当时他们就在讨论,想知道这种墓穴周围的矿物质能有什么特点。

好家伙,现在知道了,回去后却完全不能八卦不能说了。

当然,研究还是要继续研究的。

只是这矿物质,之后肯定会改头换面,广泛应用之后不让人联想到其本来面目。

众人都签完字上交后,冯陈风看着报告,临时抽查:“说说你们觉得新材料能应用在哪些领域?”

“如果要开课题,可以做哪些方向?”

实验室里的学生们面色一苦,果然老师的尿性就是爱抽查。

但好在,他们也早就料到了。

“抗寒和耐热性能都是顶呱呱,甚至还能供氧,我想不到比这更适合航空航天的材料了。”一个学生回答。

“对啊,月球的昼夜温差极大,从零下一百八十度能到零上一百五十度,就这一个材料,就完美cover了。”

“感觉火星也可以展望了,火星的温差没月球那么夸张,但我记得主要的技术难点有一个就是大气层稀薄吧?正好新材料含氧,而且抗辐射性能超强。”

“对啊,用来做宇航服和航天器的启动设备应该很棒吧?呃,我不懂,我瞎说,仅从材料性能上分析。”

冯陈风点了点头:“还有吗?”

有学生提出新的领域:“耐热性太强了,感觉能在军工领域遍地开花。”

毕竟,现代热武器,材料是地基。

地基牢固,威力也能更上层楼。

“我觉得用在电子设备上很合适,和电子元件组合,中和一下辐射效果,应、应该可以吧?”这是个本科生,语气还有些质疑。

“其实硬度、韧性啊什么的都不错,不比钢铁合金那些差,因此理论上钢铁合金可以御用的领域也都行。”

“美妆、医美啊!我早上第一时间就想到这个了!耐氧化性能这么优秀,我们提取出其中承载耐氧化性能的元素,只要验证对人体无害。申请个专利,用在美容美妆产品、医美项目上,按照这个数值推算,我怀疑要引起行业震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