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别慌,我会扎针!(15)

作者: 橘香袭人 阅读记录

其中用途也不一样,圆针、鍉针用于体表按压,铍针用于切开排脓,其余针具则用于不同部位的针刺或刺血。

因为金、银具有耐氧化、耐腐蚀的特性,便于保存,可以长期反复使用,工匠铸针材料里就带着少量金银,而不是全部用金银。

等大家看过针退出门,顾二伯趴在凉床上,露出腰背,顾沐云就准备行针了。

顾二伯的腰伤是积劳成疾,治疗上需要舒经活络,活血化瘀。

顾沐云先在顾二伯的后腰找到肾腧穴,大肠腧,然后从针包取出毫针,烛火烧一下针尖当消毒,再扎针进穴。

此时的毫针因为工艺问题,比现代不锈钢针粗得多,得气感自然也非常明显。

顾沐云一捻针,针至气至,顾二伯就叫起来:“哎呦,这酸麻窜到大腿了。”

第二针下,顾二伯感觉针感到了膝盖,留针六息,取针。

第三穴取委中穴,也就是双腿弯腘窝。

此处顾沐云用的刺血。针刺破肉,瞬间冒出豆大一颗黑血,再用软布擦干净。

肾腧,大肠腧,委中三穴是腰痛三穴。

针灸疗法中的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就说明委中对腰背的重要性。

上班久坐一族经常会出现腰酸背痛,回家后趴在床上,要家人帮忙按按委中穴,能很快得到舒缓;

家中老人经常腰酸背痛,也可以按按委中穴。

如果鼻塞,朝鼻子通的那侧侧卧,按摩患侧的委中穴,效果立竿见影;

二是壮肾阳,治早泄。按摩委中穴,意守百会穴,气沉丹田穴,长期坚持,胜过“伟哥”。

顾沐云手法娴熟,扎完三穴,前后不过半盏茶时间,今天的针灸就结束了。

顾二伯从凉床下来,活动着自已腰,越动越欢喜:“这下舒服多了!以后还能干活。”

顾沐云用湿布仔细擦刚才用过的针具,淡然道:“三分治,七分养,二伯你要服老的,磨损过的怎么修也比不上以前,得爱惜着用。”

顾二伯讪笑:“是这个道理!”

委中

第15章  关口镇

给二伯扎完针,太阳也才升到半空,顾沐云心里还惦记着租房子的事,她要亲自去挑选。

于是,大堂嫂花氏丢下家务活,带着顾沐云、翠青和小陆子三人出了门。

三人是一天前到的关口镇,那时候顾沐云心中有事,无暇细看周围环境。

此时出门,除去看房,自然也要对这个镇子探查一番。

关口镇是水码头,陆路不发达,主要是上下河的小船在这里停靠,将货物转换大船,外来货又要用小船送去各处县镇。

转货期间,货主们需要在关口镇吃喝休息,顾家老祖宗也是这样留下的。

从洪安建朝以来,几十年中大齐政通人和,是难得的太平盛世,各地货物往来频繁,于是这里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商业区。

可关口镇没有太多平地,修不出宽敞大街,所有街道都铺着青石板,只能曲折在狭窄山间,形成街道。

从西院出来就是以前的老街,石板路两侧是大小店铺,这些铺子都紧紧挤着,店面宽窄有异,铺子进深不一,门檐也是五花八门,像极了山野里各色杂木繁花。

每一个曲折处就是一段街,除去布庄茶肆,还有胭脂水粉,木器竹器铺子,街边再上摆“裁剪”“磨刀”“细食”“修面”的小摊,也是人间烟火。

关口镇居民不少,每个街口都有一条小巷通往后面,那些像羊肠子般曲折的小巷里就住着各家各户。

只有像顾家那样的大家族才能有大院,占据大片平坦位置。

大堂嫂花氏虽然天天抱怨家里拥挤,但此时走在石板街上,指着那些通往后街的窄窄巷子,言语间还是忍不住流露出一丝优越来:“妹子,别看我们西院挤,还是比住这里好,至少我们门口宽敞,马车能停在门边。

住在这里面的才是难,连晾衣服的地方都没有,得用竹竿撑在房顶上。”

人总想比别人强,哪怕自已跟别人差不多,也要分个三六九等。

顾沐云笑了笑:“是,谁都想住得宽敞些,这不是没办法吗。”

翠青撅起嘴跟小陆子咬耳朵:“我们江荆府比这大多了!”

小陆子点头:自已老家的街也比这里大。

顺着街道一路前行,走出两个街口,就到了关口镇自已的文化中心,那就是一棵被人焚香燃烛,披红挂彩,树干中空依然枝繁叶茂的老黄角树。

黄角树下是一块空地,每天镇上的农户都会在树下摆摊卖肉卖菜,形成一个农贸市场。

花氏带着三人到这里,一指旁边的石阶道:“妹子你看,那就是大石梯。那上面有好些房子出租,你要是不嫌这下面每天卖菜吵闹,我们就去看看。”

顾沐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见树旁有一道七八级的石梯通往上面,比沿途所见的石阶都要宽大。

石梯上,有人拎着东西在步行。

听到上面有房出租,顾沐云点点头:“我们先上去看看吧!”

此时,她心里已经对这里有些兴趣了。

从顾家西院到码头,这里是必经之路,更重要的是这里距离西院最多八九百米。

顾沐云虽然说要离开西院单独居住,但也不想太远。

毕竟自已是一个女子,西院如今也算自已家人,太远伯母她们会不放心,这个距离刚刚好。

翠青也很满意。

她年纪虽小,但被罗氏教得会做一手好菜饭,这几天在西院作客,吃的饭菜不合口味,她又不好下厨早就手痒。

上一篇: 冰河异世 下一篇: 她是仙侠文里的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