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骗掌柜成婚去(105)

作者: 六光 阅读记录

宋嬷嬷闻言一愣,更加恭敬看她几分,“谢小小姐果然聪慧过人,老王爷没看错人。”

她有此判断,乃是因为自从上次知道了老宣王和赵都云并非表面上那样和平,她便仔细推敲了她来到宣王府的每一步。

若非门口的府卫听命于老宣王,她上回拿着有赵都云印章的书信来找王府世子,门卫怎么可能反倒唤了老宣王手下的宋嬷嬷来?

除非宋嬷嬷有所吩咐,一切要见赵都云的不明来客,都得先经宋嬷嬷的眼。

她如此解释一遍,宋嬷嬷笑意愈深,“王爷一直记着你,小小姐,你果然是个顶水灵的人物。”

谢辛辛道:“先不说这些,嬷嬷,你上回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眼下我是想问你,赵世子他是否有和道学中人来往的习惯?”

“我有个不情之请,想请宋嬷嬷助我。马车就停在街外,不知嬷嬷当下可否出府?”

宋嬷嬷犹豫一刻,只道:“我们女子入了侯门,再要出府,便不是一两句话的事了。自打我跟了老宣王以来,若非祭祀等重要时刻需我亲自督办采买事宜,平日几乎是出不得府门。谢小小姐,可否容奴婢半柱香的时间?”

听到这话,谢辛辛心已凉了半截。但她若要证实郭知州身边那个道士和赵都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得不需要一个常在王府眼观六路之人的指认。除了宋嬷嬷,她想不出其他人能帮她,因而也只得硬着头皮等。

没想到还不到一柱香,宋嬷嬷就出来了,穿罗带锦,发鬓耳项等具有妆扮,模样虽看得出年岁,却兀显风华。和一柱香之前朴素之貌大有不同。

只见她端正身姿,经过门口对府卫微一点头,称:

“府里问起来,就说我需见一趟宫中的要人。”

宫中?

谢辛辛眼角跳了跳,不禁扶上她问:“嬷嬷,你……你和宫中又有什么关系。”

宋嬷嬷笑着按上她的手:

“奴婢不才,跟随老王爷之前,曾是太子身边的女官。”

太子?!

她面上波澜不显,心中已经是狂风大作,如一道雷霆贯穿了她,忽然一切都通了。

老宣王身边之人是太子的女官,宣王府对外却称是大皇子的拥趸,如今是赵都云接管了宣王府的大多事宜,而赵都云和老王爷却多有不合……

隐隐约约,她觉得自己仿佛无意之间撞破了什么朝中的大机密。

注释:

[1]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出处:《孟子·尽心下》

江石出

她与宋嬷嬷一前一后,装模作样地走过了街角,一闪身便上了郭府的车。

一阵深秋的风,车帘将落未落之际,谢辛辛在眼角的余光中看见一片白色的衣角,她猛地觉得这场面有点熟悉。

未经细想,伸手就插入绣帘与车门的空隙中一掀,兔子似的跳了下去:

“陆清和?”

才要拐进巷子尾的人影一顿步,连背影也看得出彷徨,到底还是慢慢地转了出来。阿凤紧随其后,硬着头皮看她。

她不免觉得有些好笑,“你们跟着我过来的?”

陆清和早看到上车的是一位老嬷嬷,一些不成型不讲理的醋意消散得干干净净,此时深深吐出一口气,面不改色拍了拍阿凤的后背,“是阿凤非要跟来看看。”

阿凤:“……?”

阿凤:“……是我,我想看道士打醮。”

阿凤还是个半大的少年,这么一说,谢辛辛自然觉得情有可原。她想了一想:“我也没见过,小时候只听说道观山脚下的村子会围着山浩浩荡荡打一圈,未想到郭大人府上也有这个习惯。”

等着赶车的小厮顺嘴一插话:“这寻常人家,一年也就立冬的时候有机会打醮求福,几个村子一起办,托着神仙牌位得走好几里路。郭府就不同了。仙云观的道士敬佩我家大人的治州才学,破例单独为咱们府上一家做法事,不用与别人家去挤,也不用走那么老长的路。”

谢辛辛失笑:“原来神仙眼中之人也分三六九等。”

扯完了闲篇,谢辛辛倒是欲走,可眼前陆清和与阿凤这一大一小,望眼欲穿地看着她,看得她脑仁一疼,不知为何有种魂穿话本子中抛妻弃子的可恶郎君之感。

愧疚油然而生,便上车贴着宋嬷嬷往里坐了些。

她拍拍软垫,试探道:“来都来了,你俩也一起?”

才说完前半句,陆清和便自己抬脚上了车。阿凤立刻跟上,毫不客气地一屁股坐了进来,然后呲个大牙朝着她笑。

陆清和将他脑袋按了下去,对着宋嬷嬷道:“这位是谁?”

他说完,谢辛辛方才意识到陆清和在外界还是身死之人,不便露面,便随口对宋嬷嬷诌道:“嬷嬷,这是我表哥。”

陆清和不甚情愿地领了这个名头。

曾几何时,她编胡话说的还是自己是她的郎君。

谢辛辛发现他看向自己的目光莫名幽怨,感到莫名其妙:

怎么更加像话本子里女主带娃追夫、却发现郎君身边有别的女人的剧情了?

甚至这个女人还没有女主年轻漂亮!——女主自然指的是陆清和。

宋嬷嬷此时戴着幕帘,只露出一双因阅历而显得洞察锐敏的眼睛。她微微眯眼瞧了几下陆清和,既而微微震动,纳罕着:

自北瑛王府而来的竟是他?

而他竟未死?

却很快低下眼睛,轻轻道:“老奴乃宣王殿下身侧贴身女官,见过陆二公子。”

陆后面一个二字,说得微弱且含糊,混在小厮一声高昂的“驾”里,无心之人分辨不出。而落在陆清和耳里,却是一记强有力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