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骗掌柜成婚去(148)
皇帝冷笑:“杀鸡焉用牛刀?你当两司三衙都是吃干饭的?”
陆佗却还是道:“不可……臣难放心。就说殿前司,前指挥使因公殉职,至今由副都指挥使代理殿前司事由。我进京时,恰逢副都指挥使前往漠北指挥防御战事,如今殿前司只剩都虞候在京,仅凭他……?”
“那朕就即刻任命你儿子为殿前司指挥使,即刻率军前往处理反贼赵都云。你还有什么话说?”
皇帝的主意来得十分突然,生生将陆佗后半句质疑噎回腹中。
未料到几句来回,竟替陆家揽下这么大一顶官帽。陆佗鬓角微微冒汗,知道此时不该再多言,再多嘴,竟像是贪心不足了。
皇帝哼了一声,就叫霍必恩传旨,令陆佗前往东北边境诛清倭寇。
霍必恩讪讪上前:“王爷,接旨吧?”
“如此……”陆佗斟酌道,“臣不敢不遵君命,便替小儿陆景明跪谢君恩……”
“哈,”皇帝笑了,“朕只说任命你儿子,何时说过是他了?”
……
云顺郡王谋反,这消息不知怎么走漏出了宫外,听说流言已在京城流传,人人自危,光是米价就坐地起了三倍。
谢辛辛这厢正紧着背诵陆清和吩咐的官员名号,听到阿凤来传宣王府兵已到云京城外三百里,不免愣怔。
陆清和问:“赵都云前日才从莲州启程,大军还未涉苕江,消息竟然已经传到了云京百姓之中?”
阿凤说正是呢,“逆贼的名头唱的很响亮,似乎是针对太子来的,说太子失德,要天家废储再立。”
即便谢辛辛幼时娇惯,不爱史书,但就凭她看的话本子能摞成三尺,谢辛辛也能知道这才古来犯上作乱者,即便再不占理,也必要师出有名的道理。
她看向陆清和:“那么废储便是赵都云选的‘名’了。”
他回以她温柔的笑,说:“不怕。”
又问阿凤:“父王此时何在?宫中可传出军令?”
阿凤答是,“王爷领旨,已带军去东北镇压倭寇。”
陆清和诧异道:“怎么会?父王带走了所有的将士么?”
得到阿凤的认可,谢辛辛担忧地望了他一眼,“圣上这是何意?你不是说可倾北瑛王府兵力压制赵都云?如今……”
陆清和摇摇头,他也不知。
圣意难测,他以为皇上和他至少达成了共识,他这把刀,只待赵都云起兵,皇帝有了削藩的借口,才不用藏了。皇上忌惮父王,本说好的是授他北瑛王府的兵符,凭他歼灭反贼,为何如今又让父王带走了军队?
正琢磨着,圣旨很快传到了北瑛王府。赵都云带兵从莲州一路向北的消息已达王府,此时来甚至,多半有关军令。
瑛王妃,陆景明才要去正门跪接圣旨,传旨太监却清清嗓子,小声道:
“是要贵府二公子陆清和接旨。”
陆景明惑然看向王妃。
瑛王妃并不接他的目光,愕然片刻,向来使端方点头道:“臣妇明白。”转头差人去将禁足中的陆清和叫出来。
陆景明皱了皱眉,有种不甚舒服的感觉。
他有些讨厌母亲持重的某些时刻。
陆景明认为自己的脾气随父,而陆清和却随了母亲。为何会如此呢?明明王妃是他的母亲,而陆清和的亲娘四姨娘是个偏执的疯女人。
此时陆清和很快赶来,身后居然还跟着那个小掌柜。
若定睛去看,却是陆清和牵着她来的。
待二人站定,传旨太监拦着道:“不忙跪,不忙跪。”
便拖长了声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北瑛王府二公子陆清和,自幼秉承家学,乃国之栋梁,朕心所系。特此擢升陆清和为殿前司指挥使,掌领禁军,护卫宫闱。
现非常之势,乱党已起,此旨既下,特免去太常寺接旨之缛节,毋需即着仪仗觐见,陆清和随旨接受印信告身,即刻履职,诛压反贼……钦此!”
那双微吊的双目闪烁了一下,随即恢复了镇静。
“臣领旨。”
不顾王妃与长兄惊讶的目光,陆清和声音沉静,目光如隼。只有对上谢辛辛的眼神的时候,含笑低了低眼睫。
太监要走,临了却被陆景明拦了一手。传旨是个特殊的差事,无论好坏,都少不了油水。这种升迁的好事,临走被叫住,多半是要分银瓜子。
故而他笑眯眯地转过来:“陆世子,还有何吩咐?”
陆景明道:“这旨意果真是下给我弟弟的?可会有错?可是知制诰听错了圣意?如此突然,门下省果真审查过么……”
太监神色变了,颤巍巍地指着他:“放肆!世子可是在质疑圣旨的真伪?”
陆景明蹙额道:“我非此意……只是听闻父王已奉口谕领兵赶赴边境,我自幼追随父王打仗,今日却没受到任何指派。眼下圣旨又到,却竟不是给我的,而是给我体弱的弟弟……”
“公公,反贼当前,我怀疑宫中是否已经生变了?”
谢辛辛骤然抬眼看他。
这位少年将军显然被权欲冲昏了头脑,眼中戾气难掩,同一副眉目,瞧着竟丝毫不像几日前清俊了。
传旨太监也跟着一惊,“你……你!如此狂妄之言……”
“退下!”
一声高亮的怒斥。
众人皆望向王妃的位置。
瑛王妃高声道:“逆子陆景明,我是说你,退下!王府素日是如何教养你的?!”
陆景明惊诧道:“母亲!清和日前才惹怒龙颜,怎会今日就……”
“闭嘴。”瑛王妃黛眉紧锁,昳丽的容貌之中也透出浓浓威严,“再说此话,自去领军杖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