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骗掌柜成婚去(158)

作者: 六光 阅读记录

“大人,您的意思是……”

“是我缺乏经验,没考虑到军粮运输的路线。咳咳……”

都头望着这个面色愈发苍白的人,眼中不免有担忧,“大人何必将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当务之急,是解决军粮的问题。如今还未开打,军中余粮十万石,勉强加上这三万石,还能坚持十天……我现在传军信,叫云京开仓调粮。”

“好。”陆清和点头应道,“十天……算起来云顺郡王这几日就要到了。从我们所在外城至京中,来回四日,算上信使脚程,十天,足够了。……还好没有酿成大祸。”

临要走,都头转头,犹豫再三还是嘱咐了一句:

“陆大人,恕属下失言,您身体再不适,出去巡兵的时候切记不要表露出来。咱们习武之人,身上都有气焰,谁的气焰高,谁就容易当将军……大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我明白。”陆清和肃了肃身子,叹气道,“多谢。”

等都头的影子像一张翻过书页一般消失在了帐帘之后,他才将眉眼拧在一起,愈来愈凝重。

赵都云既然起了断军粮的心思,一定也是带着杀意来的。而且,他不会想不到殿前司还可以从京中调粮的路子,恐怕这时候,京中的储粮官早就是赵都云的人了。

赵都云不会给他机会回京处理,按估算,叛军多半是明后天就要抵达了。

十天,先不说这十天,能不能打赢这场仗,他没有十成的把握。

最重要的是谢辛辛传来的信。

这十天,能否弄清楚大皇子被他藏在哪里,如果大皇子真的被赵都云藏在身边,怎么逼使他让大皇子露面。

这才是个问题。

门外忽有兵士传音:

“陆大人,外面抓了一个人,自称是云顺郡王先遣之来使,负责谈议云顺郡王进京之事。”

果然。

先遣了人来,不知有什么诡计,他作为都指挥使就不便离军了。

他便道:“押进来,我听听他要说什么。”

……

云京这厢,谢辛辛抚摸着院子里的一草一木,细细琢磨着太子临走前的一番话。

“你说的,孤会考量。孤答应你,若你办成此事,孤可以保下陆家。可,代价你想好了吗?”

“谢氏,你就这么替陆清和做了打算,可真是叫他,万劫不复了。”

她知道太子是什么意思。对皇子不敬者,在史书上多半留不下什么好名声。这个谋划最好的结局,也和陆清和所追求的臣子之途相去甚远。

可多少算是得到了太子的承诺,她紧绷的脊背松了下来,抬起头道:“妾会想办法让这件事做的漂亮。”

彼时,太子望着她,见她眼中跳动着殿堂四壁炽热的烛火,如烁石流金,熠熠生光。

“谢掌柜,你摸什么呢?”阿凤用脚顶开大门,手里抱着一床厚厚的丝被,“看我从北瑛王府中公子的卧房里拿出来的丝锦被子,可暖和了,等我洗干净给你用。”

她抬眼笑他:“你‘拿’出来的过程有人看见你了吗?”

阿凤扬了扬眉毛,“哪能呢!”,就要用脚将大门带上。

“不用关了。”谢辛辛出声拦住他,“你去后院收拾这些被子,我一会儿将落叶扫出去再关门。”

阿凤应了声好,熟门熟路地绕过了主屋。这样一来,完全隔绝了前院的视线。

将将打好井水,要将丝被浸在水里浣洗,阿凤忽然想到如今不是在南方了。这在云京的冬天用冷水洗被子,晾一整天,也不知道是先晾干还是先冻成大冰块儿。

“还好我机敏。”阿凤笑着自夸了一句,就提脚去前院找灶台烧热水。

前脚踏进了伙灶房,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又将脚收了出去。阿凤左右望了一眼,院子里空空荡荡,没有了谢辛辛的踪迹。

是丢落叶去了吗?阿凤翻身跃上桂花树,四下出了呼呼的风,连个人影也没有。

他当下有些慌了,跳回院子里喊了一声,“谢掌柜!你在屋里吗?”

“谢掌柜?!”

厨房不见,主屋厢房不见,前院后院都不见。阿凤一颗心悬到了嗓子眼,心头还抱着一丝侥幸,想着谢掌柜可能是想到什么东西没买,出门去了。

直到阿凤发现小石桌上,用他那枝最直的树枝压着的一封信。

他将信拿起来,一颗心悬到了嗓子眼,快速地将信扫完,心里却凉了半截。

完蛋了,谢掌柜一个人跑了。

谢掌柜一个人深入虎穴去了!

他阿凤跟了公子这么多年,这下主仆之情可能也要完了!

谍与俘

云京的天冻成一块冷硬的冰,相比之下,南方的冬风有人情味的多,时刻盘旋在人们身边,无孔不入地侵袭着每一个莲州人的关节。

玉春楼的厨灶烧得暖烘烘的,正适合驱赶寒气。只是往日十余帮工们几乎都解散了,厨傅们无事可做,自己洗菜择菜打发时间。

自打赵都云带兵入京,莲州的大小官绅看尘埃未定,看不出宫中和赵都云谁的胜算更大,都想着避嫌,于是几乎都不再往玉春楼来了。

玉春楼的食客便只剩下平常往来的普通商户百姓。这么些人,特意来酒楼用早餐的也不多,冬日的清晨,烧两锅酸笋鸡汤小馄饨,足以应付,倒也清闲。

外头北风交加,厨房里炉灶暖融,大厨傅渐渐有了困意,开始小鸡啄米似的点脑袋。

突然地一激灵,不知哪来的叮铃哐啷敲锣打鼓之声。

正收拾台面的茗琅最先反应过来,下意识道:“什么情况,外面有人来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