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153)

湛玄:“……”

愣怔了一瞬后,湛玄突然回味了过来。饶是他素养这么好的人,也险些没被姬既望幼稚的举动气笑。但是眼下还是师妹的安危最重要,湛玄只能摁捺下来,抓住宋从心的手腕便输入真气。好一会儿,湛玄突然沉了脸,面色变得不好看了起来。

湛玄从粟米珠中摸出丹药塞进宋从心嘴里,又缓缓输送灵力帮她行气调息。另一边厢,同样伤重的佛子也被禅心院的弟子捞了上来,而其他宗门的弟子眼见这两边都插不上手,便去帮忙打捞那艘险些沉没的楼船。

出乎所有人意料,楼船上竟然载满了人,清点了一番,原是先前无极道门弟子提到过的「重溟深海巡卫队」。这些人有的昏迷,有的伤重,还有一些肢体发生了异变却被同伴砍掉,唯一的好消息是,他们都还活着。

“多亏了拂雪仙长的这艘船。”杨灿是幸存者中为数不多还意识清醒的人,先前楼船险些被卷入归墟,便是她在掌舵驾驶,这才在最后关头带着同伴们逃离了涡流的吞噬,“虽然是仙家法器,但是要论对船的见解,这世上可没有多少人能比得过我们啊。”

眼见这些海民都还活着,各派弟子也纷纷伸出了援手,他们一边治疗海民的伤势,一边询问海底下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些海民们一知半解,只知道一个大概,东余立倒是沉默了很久,这才说出了临行前吕赴壑告知他残酷的真相。

“什么?!姬城主是外道教主?!”

别说那些将姬重澜奉为神明的海民了,就连听过姬重澜以身殉节之事的修真界年轻一代都险些当场昏厥过去。他们面面相觑,满眼皆是惊惧之色,几乎不用如何交流,他们都能心有灵犀地想到,这消息要是散播出去,恐怕整个修真界都要产生巨大的动荡。

有人忧心忡忡:“姬重澜身化大壑,恐已登神,我等只怕力有所不逮。此事应当上报宗门,请掌教另行决断!”

有人则心急如焚:“传信回去也来不及了,你看天上这**月,其牵引之力定会让归墟复起,届时东海休欸!”

“诸位莫要忧扰。”见众人心中惶惶,面色不安,破了闭口禅后终于能说话的梵缘浅从怀中掏出一颗留影石,并掌浅浅一笑,“此事已经解决了,虽然仍有后患,但既然少城主安然无恙,便有平定归墟之法。”

各宗弟子看着那颗留影石,一时尽皆默然,他们竟不知道应该先问「事情是怎么解决的」还是「你们佛门怎么准备得这么充分」啊?

倒是禅心院前来支援的弟子见怪不怪,看见梵缘浅掏出七八颗留影石,还十分欣慰地道:“师姐可见是有把梵师哥的忠告记在心里的,我等佛门弟子行走在外。虽不惧事但也不可无防人之心,特别是帮人调解家长里短,更需明了慈悲并非无底线的善,师姐做得很好。”

这弟子说完,一群禅心院的大小禅修便双手合十,齐念:“善哉善哉。”

仙家弟子们取了留影石,属实感觉自己跟佛门合不来。尊重,祝福,远离,他们选择默默地离开。

81 【第48章】内门弟子 海民共赴风和雨……

宋从心在棺材板中反复仰卧起坐多次后, 终于躺平了。

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宋从心也不知道是她悬在心上的那口气散了,终于能放心地晕过去了,还是湛玄师兄实在看不下去, 在为她调理内息时顺手把她弄晕了。总而言之, 宋从心再次醒来时已是夜深人静时分, 她躺在柔软的床褥中,只觉得四肢酸痛无力, 不想动弹,但精神竟然还算好。

视野灰蒙蒙的, 很是黯淡,但是隐隐约约似乎能看见些许荧烛般美丽的绿光。宋从心眨了眨眼,正想凝神细看,却突然有一只手伸过来别了别她的脑袋,跟戳屉笼里烫手的包子似的把她的脑袋往里面转了转。

宋从心:“……”

宋从心下意识地回过头,这才意识到自己身边竟然有人存在, 但她的感知里分明没有任何人的气息, 显然这个人的修为境界比她高出不少。

然后宋从心的脑袋就又被人别了别, 这回那人为了防止她回头, 竟然还拿了个温烫的药包塞在她脖子底下。

“……”宋从心突然福至心灵般地顿悟了身旁之人这一系列行为背后代表的含义,她嗅到了久违的同类的气息。

宋从心没有再尝试回头, 站在她床边的人也没有了其他的动作。宋从心只能看见翠绿的萤火在自己身周游动,空气中氤氲着清新自然的木芬芳,那种仿佛被阳光晒过的青的气息,让宋从心紧绷的心弦与识海逐渐平静放松了下来。

宋从心觉得很累, 但出乎意料的,她没有感觉到多少伤重过劳后的酸胀以及痛楚。残破的法衣已被换下,头发与身体都被打理得很清爽, 没有鲜血的黏腻与海水的腥燥。而伴随着眼前绿光浮荧的涌动,宋从心感觉自己身上隐隐传来一种细细麻麻的痒意。那种痒意十分古怪,好似她的身体正在被无数丝线来回地缝补着,疼倒是不疼,就是感觉有点惊悚。

直到那抹绿意在自己眼前消散,宋从心才睁开恢复了些许的眼睛,艰涩道:“多谢宫主出手相救。”

虽然站在床边的人不曾开口说话,还一个劲地把宋从心的脑袋往床里推。但天书仍旧贴心地为宋从心标示了注解。宋从心这才知道,站在自己身边的正是修真界目前修为最高的大能医修,东华山岁青宫宫主。

这位传说中与「东溟重澜平海定」的姬重澜所齐名的医修大能,在修真界中有着「建西折柳青山在」的赞誉与美名。这位折柳道人据说出身招摇山,从小被山鬼养大,他在传统岐黄的望闻问切之外创立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杏林手法,以灵植与虫孑活人无数。他自号「折柳」,此名源自他的本命法器「祝余」,与招摇山上形似韭菜食之不饥的灵植不同,「祝余」其实也喻作山鬼之祝。而承载大山祝福的事物则是折柳道人离山时折下的一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