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强者是怎样炼成的(2)

作者:老肝妈 阅读记录

手?

不,这不该被称为手,而是一只反常规的、锋利的爪子,独属于顶级掠食者,即使目前尚算脆弱,却也能戳穿这七毫米厚的蛋壳。

新生命并未停顿太久,继续干起了扒壳的活。期间没有冲人咆哮龇牙,脾气似乎比第一只好些。

而等它混着蛋液爬出来,展露全貌,围观的人立马变得亢奋起来。

这只新生的恐龙有点特别。

明明用了同一组基因,采取同样的手法编辑,过程中没加入任何变量,按理说它应该与前一只长得极其相似,犹如同卵双胞胎。可现实是,它们除了外形相近,细节处略有不同。

“的眼睛,我记得第一只的眼睛是红色的。”

“肤色也不同,第一只是灰白色,这一只是银灰色,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基因变异吗?”

“安静点,它开始呼吸了。”

新生的“资产”能不能顺利存活就看它适不适应当下的自然环境,这是第一步,如果连呼吸都做不到,它只能回炉重造。

所幸,新的破壳者体质不错,在咳出呼吸道和肺部的蛋液后,它很快适应了呼吸,没出现排异反应。

接着,它尝试着用后肢撑起身体,在湿滑的蛋液中哆嗦起身,又接连摔倒。它尝试了几次,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用尾巴保持平衡,好不容易才站稳。

只是站稳后,它不动了。

或许是怕再度滑倒,或许是对自身好奇,它目不转睛地盯着后肢和前爪,浑身小幅度地颤抖着。

良久,它用前爪“抚”去面部的蛋液,又像是在描摹脸部轮廓。那双黄棕色的竖瞳由下往上抬起,紧紧盯着围观它的人类,明明是仰视的视角,偏偏给人一种被俯视的压迫感。

“它在看什么?”

“你的大动脉,伙计,它可是食肉动物。”

而破壳者不知是受了声音的刺激,还是感觉受到了某种威胁,突然从喉管中发出了第一声尖锐的吼叫。短促有力,像雨林深处示警的鸟鸣,还带着一股威吓的味道。

可人类不会理解这一声的象征,他们所理解的是“资产”肺功能健全,体质不错,声带发育良好,富有攻击意识。只要好好养着,研究室的经费不是问题,基因项目的推进势在必行,各大奖项已在囊中……

于是,他们戴上护具,打开恒温箱,用束带将“资产”的嘴封起,再取出称重、测量体长、检查爪牙。

“体长英寸,重磅,有17颗牙齿。”

“未出现攻击,情绪状态稳定。光感正常,追视能力正常。”

数据一行行起,报告一页页出。人声嘈杂,仪器滴答,错综复杂的环境最终激起了“资产”本能的反抗。而在它的爪子掰下束带前,他们迅速将它放入早已备好的生态箱中,随着玻璃罩飞快闭合,人与兽的处境似乎都安全了。

“给它一磅肉。”

喂食程序自动开启,就见生态箱里的一块石头缓缓下沉,没多久便顶着一份新鲜的生肉再现,还散发着一缕血味。

显然,血的味道吸引了“资产”。掠食者的本性令它猛地转过头锁定食物的方向,竖瞳兴奋地竖成了针状,可它仍然呆在原地,后肢轻颤,像是在“要”和“不要”之间做剧烈的思想斗争。

“有点意思。”名为亨利的华裔男子自言自语,“是警惕心强吗?比起它的‘姐姐’,它好像更谨慎。”

但谨慎怎能抵挡本能,它忠实地奔向食物,大快朵颐。

“吞咽正常,胃功能正常……”

看来它与它的“姐姐”一样,是人类的杰作,是完美的基因造物,是人力战胜自然的证明。

当晚,人类开始庆祝、狂欢。

*

她蜷缩在生态箱的植被密集处,听着水循环的白噪音,却没有半点睡意。

她不记得自己是谁,不记得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更不记得脑子里偶尔浮现的方块字是什么意思。但她隐约记得自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银灰色的皮、爪、尾巴,像一只恶魔。

不过,“恶魔”又是什么?

她听不懂他们的话,可她总觉得熟悉;她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谁,可莫名认定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对,她应该长得跟他们一样,有柔软的皮肤,平整的指甲,没有尾巴。像他们那样仰起脖子,把微微跳动的血管露出,毫无防备。她几乎能想象出咬断他们喉咙时的痛快,以及温热的血液涌入空虚胃袋的满足感……

不!

她打了一个寒颤,只觉得毛骨悚然。

她为什么想要吃掉他们?为什么光是想想,这副躯体就会振奋不已?她究竟是怎么了?

狂暴龙(2)

生态箱模拟着雨林的气候,潮湿又闷热。

在人造太阳的炙烤下,她藏在阔叶植物的阴影中小憩,除了投食的时间会主动现身,其余时候都躲在原地。

倒不是不喜欢活动,而是她从身到心都更喜欢藏匿。

或者说,她因身体过于弱小,即使熟悉了生存环境,也依然会生出一种莫须有的恐惧。

这种恐惧无法言喻,像是根植在她血肉深处的“固有片段”,是她一出生就自带的本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规避危机。

不学会躲藏,就会被扒出来吃掉;不学会奔跑,就会被咬断脊椎拖走;不学会厮杀,就会死于他手……似乎只有安静蛰伏、伺机而动,才是幼弱时期活命的要领。

但,她的本能为什么是这些?

有种“不应该”的感觉。

她不清楚“片段”的来源,也不理解“恐惧”的底层逻辑,就像她不明白为什么睡了两觉之后脑子里会自动冒出一套不太完整的、属于方块字的语言体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