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科学官在开荒(374)
邵康指着两块光屏上不同的星轨模拟发话了:“左边的是我们之前模拟的,右边是根据现在探测情况重新绘制的,对吧?”
瑾辰点点头说是。
邵康接着说:“我看过数据了,之前模拟的没有错漏,按之前的数据建的星轨确实就是这样的。”
“我懂你的意思。”瑾辰语声平和,她自然也发现了,“模拟和实际出现了差异。”
“可还是很奇怪,我们已到达近日行星带,你看那边就是那颗003行星了,这个小行星群第一次被探测点在003行星的第二个拉格朗日点上,怎么能向我们方向而来?”
邵康皱着眉头说完,小柯也连连点头:“对啊,应该可以保持相对静止的啊,不会逃逸啊!”
“之前的模拟数据是哪里来的?”邵康忽然想到了什么。
瑾辰觉得他们想到一起去了,“‘第三次接触’的数据,准确性应该有保证。在那之后至少官方就没有再到过这片星域了,也就没有更加新的数据了。”
小柯还有些疑惑:“那是,之前的数据有问题吗?”
瑾辰与邵康对了个眼神,转头回答小柯:“是,也不是。”
小柯这便更不明白了。
“我们手上的数据没有问题,”瑾辰操作了一番,将两个星轨重迭在一起,将各种参数吻合情况指给小柯看,“但是,漏了某些数据。”
“我们是用黄矮星与003行星的数据测得的这几个拉格朗日点,那么,如果还有第三个大天体呢?”
小柯有些震惊,用略带震惊的语气说道:“足以影响三体运动稳定性的大天体?那轨道应该会很近——之前,怎么会没发现呢?难道是外来新捕获的天体?”
瑾辰在根据“第三次接触”勘探数据构建的那层星图上拖放了一个天体标志,设定了一些参数,原先的星轨重新模拟后与根据探测数据实际情况绘制的星轨这便完全重合了。
“是的,有一颗之前没有发现的——”
她缓缓抬起了头,眼眸中盛满了巨大舷窗外的星光,那神彩过于炫目。
“未知星。”
作者有话说:
拉格朗日点是天体力学领域解答三体问题的五个特解,即一个小质量物体在两个大天体的引力牵扯下,若处于这五个拉格朗日点,可以保持位置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实际上这五个点中只有两个三个天体构成正三角形的才是稳定的,另三个只是条件稳定。
拉格朗日点由瑞士数学家欧拉与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推导证明,故得此名。
拉格朗日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对航天器的运行轨道有一定意义,能更省燃料,2001年升空的用以监测宇宙背景辐射的威尔金森宇宙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卫星(WMAP)即位于日地第二个拉格朗日点(L2),2011年我国的嫦娥二号卫星结束探月任务后在曾在日地第二个拉格朗日点轨道飞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拉格朗日点只是基于二维空间的理想条件的推算,实际宇宙环境复杂得多。
170、未知星
“这个星系本就很复杂。‘第三次接触’的时候, 这颗未知星可能在对侧远日点,甚至可能正好处于某颗天体的阴影中,所以没有被勘探到, 这也是有可能的。”
“你们都知道的,就算是我们拓荒军的星舰,也主要是用星舰和各个无人机上的天体探测仪通过射线探测结合视向速度法探测天体的。”
瑾辰尝试解释了一番。
“恒星黑洞等等大天体一般不会错漏, 但是行星等小天体未被发现的可能性也还是有的, 尤其是这是只来过一次的外星域。”
“不然, 怎么还会需要我们拓荒军不停开拓疆域呢?”
瑾辰歪头一笑。
小柯很配合地乐呵了一下。
邵康也觉得有道理,不过他还是习惯性地小小嘲讽了一番:“那你们做事容错度还挺大。”
瑾辰并未出言反驳他,算是很给邵康面子了, 只默默通讯通知负责天体探测仪的科学官额外关注一下。
小柯笑着笑着感觉有点不太对, 望了望四周大家都还在紧张焦急工作,有些不太好意思。他们勘探部的气氛好像过于欢快了一些。
“将要接触小行星!”傅若雪清丽的声音划破虚空。
星舰微微一震动, 舷窗外划过荡漾如水波的隐隐蓝色, 那是能量防护罩开启的标志。
舰桥众人座位上的胸前、腰际和腿侧安全带皆自动收紧,紧紧束缚的感觉不怎么好受。
瑾辰看了眼面前光屏右上角, 全舰广播已接通。她再侧头望了眼,确认欧欧也已退到舰壁,将自己固定在舰壁固定装置中。
“倒计时开始!”
星舰微微制动,降下速度。
瑾辰盯着光屏小行星数据时,也不由瞥了眼舷窗,这样便挪不开眼了。
舷窗外是迎面而来的大大小小崎岖不平的小行星,带着呼啸的压迫。
“五!”
“四!”
“三!”
“二!”
“一!”
“进入小行星群。”
舰桥众人不敢再盯着舷窗发呆了, 赶忙专注自己的工作, 不然后果可会很严重。
而且星舰开始避让旋转, 变换速度。舷窗外的一切腾挪颠倒, 小行星们不停占据大部分视野,并不能久视,太过眩目。
“右舷84.2度,左舷24.6度,注意!”
“垂直闪避动作,请注意!”
“舰左中区能量罩完整度降至96%,已重新充能。”
“左前方的那个冰晶含量高,可能会回旋,注意检测轨迹!”瑾辰也喊了一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