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145)

作者: 五贯钱 阅读记录

换句话说,缺好粮种的不仅仅是他们。

而是生活在这个时代,靠着耕地中的粮食赖以为生的所有人。

这两个暖棚的搭设花了她不少心力,她为的也不仅仅是能在不合适的季节看到秧苗的长成。

她要把这里当成改善粮种的试验田。

她要在这里把自己曾经从伟人的成果中学到的宝藏,拿出来摆在世人的眼前,让这些人知道,土地才是创造奇迹的来源。

徐璈不知她心里所想,闻言只是低低地笑。

“你知道朝中的主要税收来源都是来源于耕税吗?”

而在缴纳了重重的税后,二百斤的产量能留在百姓手中的并不多,所以不管一年到头的百姓有多努力,他们最后也只能求一个温饱,求一个活着。

他转头看着桑枝夏说:“要是你真的能设法把粮食的亩产产量提升上去,那就相当于是百姓心中的救世主。”

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第106章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成功了?

菩萨?

桑枝夏低头一哂:“泥泞人间的确是有可普度众生的活菩萨,只是那样了不起的人绝对不可能是我。”

“徐璈,咱们试着做的是一个青史留名千年万年的圣人做过的,咱们只是站在了人间活菩萨的肩膀上看未来的每一天。”

“这份儿功劳不是你我能担得起的,咱们也只是被圣人眷顾沾光的凡夫俗子罢了。”

专心撒种的徐璈闻声侧首,捕捉到桑枝夏眉眼间不加掩饰的崇敬,心头无声微动。

“如此说来,让耕地亩产翻倍这样大胆的设想,是有前人做过的?”

“那当然。”

那为何没有成功?

徐璈动了动嘴唇没直接把心头的疑惑说出来,桑枝夏听出他的言外之意勾唇一笑。

她眼里闪烁的碎光逆光落入徐璈眼底,仿若是瞬息间在眼底揽入了无数星河。

亮得惊人。

她指着被撒下去的稻种玩味道:“有没有一种可能,他成功了?”

徐璈面露诧异:“成功了?”

“不然你以为呢?”

桑枝夏为了打断他的刨根问底,也为了免得说太多引起他的怀疑,心头一动开始胡编乱造:“他当然成功了,只是现在的很多人都不知道,知道的也不愿相信,无人想效仿去尝试,所以咱们这不就是在试了吗?”

“等咱们试验成功了,眼前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成果,那就不会再有人质疑了。”

粮食是命脉,从古至今甚至是以后,粮食的产量一定是百姓生死一关上最险要的关键。

在生产力极其落后低下的现在更是如此。

可在看见成果之前,任何违背人们认知的念说出来都是假大空的传言,没有人会相信她。

她必须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徐璈默然无言,桑枝夏啧了一声,抓起小泥块砸在他脚边的水面上溅起一小片水花。

“多干活儿少琢磨,只要暖棚里的温度确保得住,咱们能分批种出一年两季的稻米,别说是亩产二百斤翻一倍,就是翻两倍也不见得是痴心妄想。”

虽说实验条件的确是受限颇多,不能跟她上辈子接触到的对比。

可站在伟人肩背上看世界,起码已知的论条件是无限的。

她有信心。

徐璈在脑中飞快过了数遍,也想不出她口中提到的前人到底是谁,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从桑枝夏堪称莫名的底气中,获得一丝宛如小鱼般迅速游过的灵机一动。

他眯起眼说:“枝枝,咱们要是试成功了的话,岂不是就会有很多粮食了?”

“论上是。”

桑枝夏隔空朝着他戏谑一点,抱着胳膊说:“起码能保证一年种地三年吃。”

“那要是拿去卖呢?”

“卖?”

桑枝夏怔愣一刹好笑道:“吃不完的拿去卖当然是可以的。”

起码靠着手里的土地,混个脱贫致富奔小康应该不难。

她想的是白花花的大米和饱暖不思饥,徐璈瞬间想到的却是来日可见如山如海的雪花银。

那是翻倍量产的米粮吗?

不。

那是灼到滚热心口的野心。

他敛眉垂眸遮住眼底泛起的点点涟漪,抱起另一个木盆走向最边上被隔开的水田,突然说:“那咱们暖棚是不是搭少了?”

“啊?”

“照你所说要想尽快落实看到效果的话,咱们搭建更多的暖棚不是更好吗?”

徐璈一本正经地说:“我觉得,咱们需要更多的暖棚。”

“最好是能有多少算多少。”

要想有成果,必得先付出。

徐璈深谙此道,实践起来的行动力也快到惊人。

当日傍晚,他关上门跟老爷子不知说了什么,次日一早老爷子就朝着村长家中去了。

撒种还在继续。

桑枝夏无视徐璈的阻拦挽高了裤腿下水,大概查看了一下粮种的情况后挑眉说:“你是说,祖父去找村长了,想买下南山后的那一片地?”

徐家现在有十亩地,可这些地早些年出过毒麦的事儿,是老爷子被说服后低价从村里买下的。

南山后的那些不一样,那可是正儿八经的良田。

不等徐璈回答,她就忍不住说:“那么好的地,村长会同意帮着牵线卖给咱们吗?”

“按说是不会,可现在情况不一样。”

徐璈把手上的泥水一股脑擦在腰上,双手掐腰把桑枝夏从冷冰冰的水田中拔起来,朝着干燥的地埂上一杵,顺手还把自己脱下来摆着的夹袄扯过来铺平。

他拍了拍铺开的夹袄:“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