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194)
老太太满脸的欲言又止又不敢吭声,迅速合了一遍账的许文秀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
“有这些补上,那夏夏说的事儿问题就不大了,不管是人工还是粮种,绝对能撑得到时候了。”
老爷子淡淡地嗯了一声,看着一直没说话的桑枝夏说:“夏丫头,跟我去村长家走一趟,顺带说说定地契的事儿。”
桑枝夏从善如流地站起来:“好的嘞。”
目睹老爷子带着桑枝夏出门走远,心有不满的老太太暗暗咬紧了牙关。
徐璈出门已有月余,从始至终没半点消息传回来。
短短月余,桑枝夏没了徐璈明里暗里的偏帮,在老爷子这里倒是越发得脸了……
桑枝夏不知老太太心中所想有多复杂,跟着老爷子走出去了一大截还有些说不出的不自在。
见她不住踌躇还有些心虚的样子,老爷子有些好笑:“怎么了?”
桑枝夏满脸悻悻,摸了摸鼻子说:“祖父,银子的事儿我……”
“此事可不能在人前说。”
老爷子意味不明地勾起唇角,笑笑道:“我听你三叔说,抄家那日你是最后从房里出来的,璈儿护了一下,搜家的人也没来得及搜查,是那日趁机藏出来的吧?”
桑枝夏既然是决定要大动干戈的来一场,自然也考虑到了家中银钱不丰的问题。
她倒是还有一些,拿出来问题也不大,可怎么拿出来光明正大的用在想用的地方是个不小的麻烦。
唯一最合适的渠道就是老爷子这里。
老爷子手里拿出来的银子,没人敢质疑什么。
她背着人把银票交给老爷子的时候本来还担心老爷子会追问,可谁知什么也没说,今日还不动声色的把场子圆了过去,半点没往她的身上扯。
桑枝夏笑得越发讪讪,顺势吹捧了一句:“祖父慧眼如炬,的确是那日藏的。”
她本以为老爷子会问她手中还剩了多少,谁知老爷子的下一句就说:“多个心眼儿不错,还算聪明。”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声张不张扬,懂得藏拙方为长久之计。”
他偏头看着桑枝夏笑笑,眼中是长辈特有的温和:“这次你拿出来的足够了,以后不许再提,此事除了璈儿和我以外,谁都不能说了,知道吗?”
老爷子是徐家的一家之主,也是满心为徐家思量。
有远见的长辈自知年岁已至春秋,来日都在年轻人的掌握之中,所以并不限制子孙的扩散发展,甚至暗中扶持教导乐见其成。
可人心不都如此,都是长辈心思也有不一般齐的时候。
若是让家中其余人知道了桑枝夏手中还藏有银钱,那保不齐会再出什么岔子。
桑枝夏愣了下连忙点头。
“祖父放心,我都记下了。”
“那就行。”
“你婆婆和两个婶婶安稳惯了拿不出半点野心,也没有豁得出去的胆气,往后璈儿掌外你责内,这个家的内账是要落在你手里的,多跟着她们学一学,但也别把眼光局限在家中内务的一本账册上。”
老爷子想到桑枝夏不久前给自己的计划书,想到其中的条分明和清晰可见的逻辑,眼底闪起了点点不明显的欣慰。
“就像如你所说的那般,今日开荒一百二十亩只是开始,慢慢的会翻成十倍百倍,地中可见的粮食也会是千斤万斤,甚至是更多不可想的巨额之数,这些东西都会是你的底气。”
桑枝夏突然大刀阔斧地开荒耕地,不计成本的想扩大版图,这个决定在其余人眼中算得上是突兀。
老爷子想到此去不知在何处的徐璈,心里叹息一闪而过,在心头逐渐明了的都是不可说的了然。
第145章 听说你和小嫂子的感情不错?
若不是徐璈所做之事让桑枝夏感到了迫切,她大约也很难赶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做出这样的决策。
老爷子缓缓呼出一口气说:“话说回来,你好像也不是一个有野心的性子。”
桑枝夏没指望能在老狐狸的面前藏尾巴,嗐了一声坦诚道:“不瞒您说,我其实脑瓜子里能装得下的也就是一日三餐,吃饱喝足也就懒得多琢磨旁的,这不是形势比人强,不得已也要干么?”
不管徐璈此去结果如何,摆在眼前的路其实都是一样的。
要么用最快的速度在西北的土地里扎根站稳,想方设法赚更多的银子去获取一个来日的公道和真相。
要么就是一直沉寂下去。
徐璈不甘心沉寂如尘,那就只能是赶鸭子上架跟着开整。
想到没有消息的徐璈,桑枝夏脸上的笑淡了几分,扯了扯嘴角闷闷地说:“咱家来日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就这么一点儿一滴的挣,说不定哪日就吃不上我惦记的饭了,不上火不行。”
老爷子瞬间失笑:“你倒是实诚。”
“这样也好。”
话说到这份儿上不必再过分言明,老爷子闭了闭眼说:“你跟璈儿是一条心的,如此比什么都强。”
更令他感慨的是,看似娇弱被徐璈护得极好的小丫头离了丈夫也能独当一面,决断甚至不弱于他引以为傲的孙子。
如此很好。
超乎他预料的好。
老爷子笑笑想到个典故,慢条斯地说:“听说过铁娘子吗?”
桑枝夏茫然眨眼:“铁娘子?”
“对。”
老爷子眯眼看向不远处逐渐成型的荒地,不紧不慢地说:“此人本来是边关县城中一个小官的妻子,外敌来袭家国不稳,接连亡了丈夫和儿子后披甲上阵。”
“以女子之身抵御外敌,前朝朝政风雨飘摇之际,御外寇集结流民成军,誓死守住了边关的两国交界,而后鼓励民耕开展经商之道,将破碎下的山河一隅重新整顿出了安稳盛世时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