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199)
“别玩了,过来我教你挑稻穗!”
“快帮忙!”
几小只在徐嫣然的带领下扎头进了捆好的稻垛,边玩边选还真选出了不少合适的。
桑枝夏把他们初筛过一道的成果再筛了一道,手上的动作越来越快,地里倒在镰刀下的稻梗也越来越多。
徐璈来得晚,动作快。
徐三叔埋头苦干了半日被他轻易撵上,扶着酸疼的腰笑得很是唏嘘。
“要不怎么说还是年轻好呢?”
“瞧瞧这干劲儿!”
徐璈从生疏到熟练,利索的把割下来的稻穗捆在一处,摆好了才说:“三叔这是服老了?”
徐三叔不满瞪眼:“臭小子你说谁老呢?”
徐璈笑笑没说话,徐三叔把满是汗水的掌心往衣摆上粗粗一擦,没好气地嘀咕:“胡说八道!”
“你三叔我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不是你这样的嫩头青比得上的!”
“我这是让着你的,知不知道?”
徐璈微妙地啧了一声,徐三叔被激起了久违的胜负欲,最后暮色落下扶着腰从地里出来时,喘气都觉着费劲儿。
万幸的是,汗水不曾被辜负。
再有明日一天,这个暖棚里的稻子就能一次收割完了。
徐三叔坐在地埂上龇牙吸气,同样忙活了一日直不起腰的徐三婶给他倒了碗水:“三五日就能把上下两处棚子里的都收完,只是我听人说打谷子才是更费劲儿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桑枝夏揉了揉酸疼的脖子叹道:“是真的。”
农耕劳力低下的时代,每一粒米都是用汗水换的。
村里用得最多的打谷桶她去看过,那玩意儿就是最原始版的人力脱谷滚筒,含糊一点儿力气作用都不大。
两个暖棚里的咬牙收出来倒也没多难,可往后呢?
开荒了百来亩荒地,到了金秋十月的时候还这么干?
桑枝夏稍微一想脑袋都大了一圈。
她努力回想自己曾经见过的各种脱谷用具,摩挲着下巴说:“先不着急脱谷,我回去研究研究,找个木匠试试再说。”
“木匠?”
徐二婶擦了擦汗水好笑道:“徐璈都回来了,你还找木匠做什么?”
她对着徐璈抬了抬下巴:“徐璈自己的木工活儿就不错,再不行还有你三叔呢!”
前来帮忙的吴长贵夫妇还没走,多的不方便细说。
徐璈走上前用只有桑枝夏能听到的声音说:“三叔曾在工部任职十年,醉心各种关窍技巧,是出了名儿的手巧心思妙,若你想的是什么农具窍门之类的木工东西,三叔的确是比寻常木匠懂得更多。”
他会的那点儿手艺也是跟徐三叔玩闹的时候学的。
桑枝夏心说人不可貌相,诧异转头,一头一脸都是泥和汗的徐三叔浑身狼狈,笑得很是自得。
“侄媳妇,小瞧你三叔了是不是?”
“但凡是跟物件扯得上关系的,只要你说得出来,我就能撸袖子给你现做!”
“你只管说!”
第149章 怎么瘦了这么多?
有了徐三叔的话桑枝夏心里莫名踏实了不少,回家的路上还凑上去跟他聊了几句。
徐三叔听完她的想法,下意识地啧了一声。
“你是说想把打谷桶改成用活水带动的?这样的我可不曾见过。”
桑枝夏脑中大概有个水车式样的模型,既可借助水势打谷子,又可顺势灌溉。
她想了想说:“那咱们要是能做出来,不就是都见过了么?”
“三叔你想啊,咱家的地有一块儿是紧挨着河的上游,水流湍急流速大,要是能把不断冲刷向下的水流之势化作用在打谷桶上的力气,那咱们不是省劲儿了吗?”
到时候直接把那块荒地弄成打谷场,别处收割来的稻子全部拉过去,一气儿弄好了再把稻米往回送,这样多好?
徐三叔迟疑道:“借水流之势?”
“如此可行吗?”
“这有什么不能行的。”
桑枝夏笑道:“水势风势,天地造化出的东西能用则用,只要利用好了,那省下的可都是自己的力气。”
徐三叔扶着酸疼的腰很是意动。
他不想承认自己老了。
但是下力气真的好累。
桑枝夏想了想试探道:“三叔,您做过水车吗?”
徐三叔茫然眨眼:“水车?”
“对,水车。”
此时耕民依赖更多的灌溉方式只有两种,一种就是本身距离水源较近,直接开渠引水,适用更多的则是是人力灌溉。
前者过于依赖地位置,需要的天时地利必不可少,很难全部都达到要求。
后者倒是没那么挑地方,可实打实要花的还是力气。
简单地说:耽误事儿,耗力气,难成规模。
桑枝夏早就想说水车的灌溉的事儿了,见徐三叔大概懂了自己的意思,索性把脑中想到的挨个掰碎了揉烂了往他的耳朵里灌。
徐三叔听着听着开始兴奋,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要照你这么说能做出来的话,那灌溉打谷子就再也不费力气了啊!”
桑枝夏果断拍手:“我就是这么个意思。”
设法在散开的土地间开渠,借助架设在水源上流的水车引水入渠。
有了这一层保障,就算是天干地旱的时候,只要水源不干,就不必担心浇水灌溉的问题,起码能确保地里绝不会缺水,庄稼也不会因为灌溉不及时而干旱枯死。
最重要的是,有水车在水源的上流自然带动,源源不断的灌溉之水就会从源头散往开了渠的各处,就不用人特意去费劲儿了通水了。